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8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519:01:50

    (6)

    张让有惊无险,成功复活,自然得好好感谢王允一番。

    张让是个讲信用的人,作为皇帝心目中的“爹”,皇帝不怎么管事,他就可以当半个皇帝使用。

    报仇雪恨那是必须的。

    王允是刺史,权力大体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作为封疆大吏,按说官职也不小了,但在张人妖面前,也就是芝麻大,他要对付个把地方官,举手之劳。

    第二年,没经过任何组织程序,张让直接把这个犯有前科的王允逮捕入狱,让他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

    但人算不如天算,王允牢饭还没吃几天,就奇迹般地出狱了。

    倒不是张让良心发现,手下留情,而是王允同志运气实在太好,进去没多久,就遇到朝廷大赦天下,沐浴着朝廷的阳光雨露,王允也因祸得福,拍拍**出来重新上岗,而且当了刺史。

    还是老天爷有眼啊。

    不过,对王允而言,幸福就像毛毛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怎么也抓不住,短短十来天,估计王允同志还没有去新单位正式报到上班,司法部(廷尉)就有几个人来热情地请他“喝茶”,而且人家的服务还异常周到,连专车还为他备好了——囚车。

    王允同志只得收拾行装故地重游。

    这是二进宫了(其实是第三次)。

    自然,还是张让捣鬼。

    王允再次光荣入狱,说明张让对他印象之深刻。

    看老天爷还能不能再帮你!

    张让的如意算盘是等老主顾王允把事情交代完,就把这个坐牢专业户拉出去砍头完事。

    综合王允同志一生,他一生坐过四次(包括后来李傕进京他坐牢后被杀)是个地地道道的坐牢专业户。

    现在大赦已过,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

    事情变化如此突然,王允被搞得一头雾水,还是朝廷的人明白些,司徒扬赐就托人告诉这个愣头青:“这都是你得罪张让惹的祸啊,不如先认个错,让张先生高兴高兴,争取个宽大处理,为自己留条活路。”

    其实生活就是演戏,政治更是如此,戏演得好,感动(迷惑)了观众 ,兴许也就过了。

    这些年,张让俨然是朝廷的二把手,皇帝老大,他老二,得罪张让的后果,既不是严重,也不是非常严重,而是——未知。

    已知的世界已知的结果往往是不可怕的,而未知的世界,你不知道厄运什么时候会降临,那才是真正可怕的。

    被张先生惦记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王允是铁脑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有什么错,我认什么错!

    一根筋,硬到底,一条路,走到黑。

    通常这类行为有个好听是说法,叫坚持原则叫执着。

    但这类行为还有个不好听是说法,叫迂腐叫傻瓜。

    朝廷毕竟是个江湖,在里面混的人都不傻,大家都觉得刀架脖子上了还嘴硬,王允这人就是傻。

    那只能对你表示同情了。

    王允同志,你还是先写好遗书,准备后事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大家也好有个准备。

    联想到王允同志以前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由此推断出今后他奔赴刑场是迟早的事情,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手下人特意给他一份贴心薄礼——一杯毒酒,以减轻病人痛苦。

    明公啊,你在里面呆着,反着早晚就一个死字,不如喝了它吧,喝了它,一路好走,权当是安乐死,总比被张让打个半死再补上一刀强吧。

    王允不肯喝。

    他的态度很硬,比现在的钉子户还硬。

    他很有脾气地把酒杯扔到地上,一脸的大义凛然,我犯罪,就是该杀该剐我也认了。但我可不愿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药求死乎)。

    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不怕死,有种!

    王允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包括朝廷的许多元老人物。

    感动之余,大家决定表示表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王允同志的战斗精神大家已经见识过了,像他这样的热血青年,如果派他炸碉堡、堵枪眼他眉头皱一下的,这样的人物救活了当棋子使再好不过了。

    但王允被张让重点锁定,自己又死扛着不肯服软,很明显,救他的难度系数更大。

    由于张让事先已在皇帝面前活动过了,连带着皇帝对他也印象欠佳,打算依照人妖的意见,就此送王允同志上路,一了百了。

    好在救他的人虽然不是神仙,却更大牌: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三巨头一同发力,联名上书为王允同志求情。别小看他们只有三个人,看似少数派,但都是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人物,都是轻易得罪不起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群人:何进是国舅有兵权。而袁隗是世家大族,杨赐是文人的头目,所谓的门生故吏,谁敢惹?

    经几个元老这么一闹,皇帝口气终于有所松动,死刑就免了,牢饭还得继续吃,国家管够。

    这年的冬天不太冷,皇帝再次大赦天下,难道王允同志的春天提前来临了?

    不。

    因为皇帝特意点了王允的名——不赦。

    太偏心眼了吧。

    谁让你得罪皇帝他“爹”呢。

    皇帝的脸皮够厚,没想到那些元老的脸皮更厚,见皇帝无动于衷,继续坚持写作(上书),目的就两个字——救人。后来是事实说明,脸皮厚一点也不是全是坏事。

    全国的罪犯都释放了,就一个王允同志一个人特殊化,影响多不好啊。皇帝您大人大量、**怀天下,干脆把他也一块儿放了得了,反正多放一个不算多。

    国家动荡不安,犯不着为一个王允得罪一群大牌演员,不然谁给你干活?

    那就放了他吧,少杀一个人,权当是积德。

    王允再次跨出监狱的大门,重获新生,呼吸着自由空气,他终于悟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鸡蛋永远不能和石头硬碰的。

    他交的学费已经够多的了,他再也不想三进宫、四进宫了,最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法场,光荣就义。

    这绝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明白了,就好。

    当明白人,更好。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