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8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421:13:36

    (5)

    人只要一出名,什么好事都跟着来,王允19岁的时候,正是当今的多数青年还在为高考埋头冲刺的时候,王允已经成功实现就业,成为一名光荣公务员,端起了金饭碗。

    金饭碗虽然诱人,但也不是那么好端的,王允刚步入入官场,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

    严格说,这件麻烦事也是他自找的。

    当时党人和宦官两派战斗正酣,而在晋阳县的地盘,就住着一个叫赵津特殊的人才,人很贪,也很坏,而且坏出了广泛的影响力。

    是贪官就抓呗,包括太守刘瓆的广大群众都很痛恨,但对这人似乎都没什么好办法——他是皇帝(汉桓帝)身边的人。

    他是小黄门。

    虽然只是皇帝身边跑腿的一条狗,但在老百姓面前可以装大爷。这种人是不好惹,睁眼闭眼也就过去了,不用太认真,自找麻烦。

    尽管王允工龄很短,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儿,在领导的支持下,硬是顶着压力把人家给办了(允讨捕杀之)。

    身边工作人员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给废掉了,皇帝极为生气,后果极为严重,他下令:处死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太守刘瓆。

    奇怪的是这么大的事情,领导背了黑锅,作为事件的直接责任人王允运却安然无恙,连处分都没有背一个——因为奔丧逃过一劫。

    这次算你小子运气好,下次就没那么便宜了。

    三年丧假后,王允返回工作岗位,以前他得罪宦官,这次他得罪领导。

    原来一个叫路佛的混混十分向往公务员的岗位,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向太守王球谋到一份后备补缺的差事,可还没等到他转正,半路杀出一个搅局的人,要坏他的好事。

    这个坏人好事,爱管闲事的家伙,就是王允。

    王允跑到太守那里,一番传统美德、反腐倡廉教育讲下来,说得太守大人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理屈了,词穷了,但并不等于口服心服。

    老子好不容易才搞一次潜规则,得点外快,难道就让你一个手下人给搅黄了?

    千言万语被人堵在心底,是很难受的。

    太守不再和他废话,索性直接把他打发进监狱,准备择个黄道吉日放他的血。

    你让我死难受,我就让你难受死,你断我的财路,我就要你的命!

    官场上的事情,可以得罪原则,可以得罪群众,可以得罪法律,甚至可以得罪天王老子,但千万不要得罪上司。

    关键时刻,上司的上司——州领导出手了。

    前面说过,汉末实际上是实行的州、郡(国)、县三级管理体系,州牧、刺史是地方上权力最大的官员,州里的事务,无论大小,统统归他管,而太守,自然也是他的手下。

    并州刺史邓盛早就知道王允的大名,听说这匹千里马就要给人废掉,亲自骑马来要人,而且还安排王允到州里做自己的副手(别驾从事)。

    因祸得福,发达了。

    另一个倒霉蛋路佛被彻底打入冷宫,看来这辈子他是永远与公务员无缘了。

    州领导亲自解救的人质,自然成为舆论瞩目的焦点,身价倍增,黄巾起义爆发的时,更是走马上任豫州刺史。

    但谁也想不到,从监狱出来的王允常常不思悔改,他还要得罪人,而且,他一生都在得罪人。

    虽然王允当了地方大员,但当时去豫州上班,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豫州是黄巾军活动的重灾区,如果你没两刷子的话,被民军生擒活捉、抽筋剥皮也不是梦。

    据说王允能文能武还有两下子,他的武艺怎么样不好说,但他的运气是很好的,因为和他并肩战斗是一代名将:皇甫嵩、朱儁。

    有这两位牛人帮忙,取胜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上任不久,他就上交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他和名将皇甫嵩、朱儁一起受降数十万。

    如此显赫战功,该走好运了。

    事实上王允也开始走运了,而且一直在走运。

    但他走的是背运,而且还比较极端——进监狱,几进几出,成为监狱的常客。

    王允同志,你真和监狱有缘啊。

    之所以和监狱有缘,喜欢得罪人。

    而这次立功不受奖,反倒坐牢,如此背运,只因为他这次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了。

    这个人是大牌中的大牌,人妖中的人妖,——汉灵帝他“爹”张让。

    张让可是粪坑里的鹅卵石,又臭又硬,他老人家的名声,全国人民如雷贯耳。没有三头六臂,谁敢惹啊。

    没有三头六臂的王允决心碰碰这块硬骨头,他这么做也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

    他自信的来源,是一封书信。

    原来,在受降过程中,细心的王允从农民军中搜查到一封张让宾客与黄巾军书信。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张让授意干的,脚踏两只船,想两头讨好,两头吃香。

    敏感时期的敏感书信,被敏感的人看到,那意味着什么?

    和黄巾军通信,就相当于谋逆,相当于反革命,相当于**,皇帝虽然糊涂,但对这类政治问题从不心慈手软的,莫说是皇帝的秘书,皇帝的干爹,就是他的亲爹,也统统不认的。

    可能是欺负权贵上瘾了,王允决定狗拿耗子,管管闲事。

    那个时候,得罪张让无异于自杀。

    张让,你死定了!

    汉灵帝接到王允的汇报,也十分震惊,没想到自己的“爹”居然和黄巾军眉来目去的关系暧昧。

    他立即召见张让进宫,准备问个明白。

    张让得知皇帝召见,知道大事不好。

    不过,老狐狸的脑子应该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反应极快,嘴上的功夫也很了得,三言两语就撇清了此事与自己的关系。

    由于他的表演很卖力很逼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皇帝大人手软了。

    王允认为张让死定了,但偏偏张让没死成。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