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0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307:39:05

    回复:@辛亥百年37;回复作者:hyk1816

    2011-12-2222:42:39

    楼主,过圣诞的时候施点恩惠,多写2000字何如?呵呵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好,圣诞节我努力,4000字,大家都高兴高兴

    2011-12-2318:45:30

    (5)

    这回是真的狼来了。

    而原本就不咋的杨奉、董承见事不对,终于想出一招——撤退,说是撤退,其实是逃跑,拼命往东(洛阳方向)跑,只要自己腿长,跑得比兔子快就有活路。而那个杨定也在跑路,不过他不是往东而是往南——荆州方向跑,开了小差。

    虽然叫跑路,但董承等人带着皇帝还跟着一大群的随行人员(如宫女),无法提速,因此到十一月,他们刚抵达弘农郡,就被更会跑路的李傕等人背后赶上。

    以前是三个人,如今少了一个人的杨奉、董承势力更弱,抵挡不住,大败。士兵、官员、宫女死伤无数,而且这次财产损失也比较严重,宫里的玉玺、档案、御用品全部送给了李傕。

    损失惨重的董承、杨奉等人决定继续逃跑。十一月五号,几经颠簸,逃到曹阳,杨奉决定不跑了——李傕咬得很紧,逃也是做无用功。

    他开始向李傕求和,不是真的求和。

    求和的同时还说,我们投诚需要准备一下,过些日子,我们就出来。

    李傕答应了。

    目前的形式在明朗不过了,等几天就等几天吧,说得不好听一点杨奉、董承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落水狗,想打他们只是时间问题,还能玩出多大花样来?即使他们想困兽犹斗,几根棍子都能搞定。

    落水狗不打,是要咬人的。

    杨奉固然不可怕,但杨奉的请来帮手很可怕。

    原来,董承使用的是缓兵之计,一边求和,他也没忘记一边找外援。

    杨奉在他以前工作的老单位白波农民军找到了几支援兵:三位老战友李乐、韩暹、胡才,还邀请到了南匈奴右贤王栾提去卑,当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几千骑兵突然出现时,毫无思想准备的李傕等人还以为是天外来客,猝不及防,大败。

    初战告捷,本应乘机扩大战果的,但董承胆子却小了,决定按既定的方针办——跑路。

    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整个队伍的崩溃。

    董承认为,刚给李傕一闷棍之,他一定还没反应过来,即使再战,也需要休整一段时间,因此,现在跑路是安全的,等他反应过来也没用,自己已经跑远了。

    但董承实在低估李傕的能力,李傕不是反应迟钝的乌龟,而是嗅觉灵敏的狼,长期在西北打仗的人,一点失败算什么,跌倒了爬起来就是了。现在李傕看到董承等人居然不讲信用,又开始逃跑,李傕的脑袋里马上闪出一个字——追。

    虽然董承布置好了后卫,但逃跑的队伍是人心惶惶,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的——很简单,在那种情况下,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逃命,一盘散沙,你就是骂他八辈子祖宗也没用啊。

    被人追着打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这次董承他们的损失可以说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一大批朝廷官员被俘、被杀,数不清的士兵战死。

    白波农民军的将领李乐保护汉献帝走在队伍的前面,眼看身后队伍大乱,李乐知道大事不好,立即对汉献帝说:“事情紧急,请陛下上马,先行离开。”

    这让我想起了1994克拉玛依发生大火,有人大声在喊:学生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正是那句臭名昭著的口号,让在场的各级领导个个夺路狂奔,成功逃生,而留下数百(死亡325人,288人是学生)学生葬身火海。领导永远是伟大和正确的,永远是该高高在上的,所以享受一点特权,先走一步也是应该的,李乐有这份心意,但作为封建帝王的刘协却比我们现在的某些政府高官的思想境界高得多。

    他不想自己裸奔,独自逃生,他决心和他的下属同甘共苦(不可舍百官而去,此何辜哉),从这个意义上说,汉献帝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队伍最终抵达陕县,但也没有安全感,因为李傕虽然收获战利品无数,却没有发现最有价值的筹码——皇帝,他们判断皇帝就在前边,于是马不停蹄地追过来了。

    这时皇帝身边的羽林军、虎贲营的卫士合起来不到一百人,李乐的队伍也损失不少,大家面对李傕等人咄咄逼人的气势,毫无斗志。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夜色,渡过黄河(陕县北临黄河)。

    但有个难题,怎么渡过去?

    总不可能说是飞过去吧。

    回答说是坐船。

    问题是只有一条船,怎么办?

    让领导先走!

    汉献帝一行一出营门,立即被闻讯而至的大批士兵紧紧簇拥起来没法脱身。没办法,现在大家都想逃命,跟着领导一块儿走安全系数总要高些。

    眼看这样下去大家都得成为李傕的盘中餐,董承下令,对无理取闹,阻塞交通的刁民,采取断然措施,对不服从安排指挥的,纠缠领导不放的——杀。

    好不容易突出重围来到黄河边,才发现河堤离河面有十丈高(大约2米37左右),没有阶梯,一般人根本无法下去。幸好在离开军营的时候,细心的皇后伏寿考虑到战乱时期生活不易,特意带了十余匹绸缎(董卓之乱后,五铢钱已经不通行,而绸缎可以当钱使用),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大家把绸缎打成结,让人背着刘协滑下去。

    这真是“救命钱”啊。

    皇帝好办,好歹有人照顾,其他群众就惨了,无人照顾,只能自己想办法,

    在强烈的求生**支配下,大家也顾不得危险,顺着河堤滑下去,也有不少性急的,勇敢地直接往下跳,结果帽子也摔掉了,人也摔坏了,大家也不管不顾。

    如此奋不顾身,只为赶上这最后一趟救命的客船。

    但船有一只,能有资格上船的只是少数幸运儿,不是实力派(如李乐、杨奉、董承)也是偶像派(如皇帝、皇后、杨彪),其他无门无派的无名之辈只能望船兴叹了。

    眼看到自己的生存希望越来越渺茫,不少人急了,也顾不得文明礼貌了:先上船的赖着不想下去,没有上船的更是死死地扭住船舷不松手,大家想牢牢扭住这生存最后一丝机会。

    当然,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但只给有身份的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