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0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718:41:35

    @pistolsbx2011-12-2712:52:

    假节的“假”有短期代理之意,跟真正的“持节”不同。

    另外根据以前看的某些资料,“持节”跟“使持节”也不同。因为是在论坛里看到的,所以觉得权威性差一些。不知才子有没有查阅过权威的史料或论述?——

    因为史料的记载是零星的,只有根据这些零星的记载去推测。

    假节的“假”有短期代理之意,固然跟真正的“持节”不同,但代理期间的权力大体相同,如代市长和市长的区别吧

    还有,汉末有些官员是长期持节的,如司隶校尉。

    另外,汉末群雄混战,所谓持节的权力,随意性很大了。

    2011-12-2719:10:37

    (4)

    公孙瓒(?-199)字伯珪,汉族,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贵族,前面说过,汉末的察举制,就是推荐制,讲究的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所谓学得好,不如生得好是也。家庭背景好的子弟很容易被人推荐为孝廉、秀才,自然前途看涨,穷光蛋家庭的鬼都不敲门,就业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谁来推荐你?因此贵族子弟,一般都是走就业的金光大道,是无需担忧就业问题的。

    但公孙瓒同志的情况要特殊一点。

    古代是母以子贵,也是子以母贵,比如袁绍同志就是因为母亲地位卑贱(小老婆)受尽了兄弟袁术的白眼,甚至兄弟还敢骂袁绍是杂种。而公孙瓒的情况也和袁绍差不多,母地位卑贱,估计家里也没怎么管他的学习问题,个人成长问题。因此,直到长大以后,公孙瓒的进步很慢,他只在郡里当了一个毫不起眼的文书(书佐)。

    条件虽然差点,起点低点,但公孙瓒的前进的步伐却一点不慢。因为公孙瓒同志自身硬件非常过硬:“有姿仪,大音声”。也就是说他人长得潇洒,嘴才好,且声音非常有磁性。这样的酷哥,不讨人喜欢都没道理,还是那句话,不管找老婆也好,找好工作也好,都是很容易的。

    公孙瓒除了那两件常规武器外,还有一件秘密武器——运气好。

    有运气,什么好事都有可能。

    不久他鱼跃龙门,成为侯太守的乘龙快婿(太守器之,以女妻焉),让平时那些看扁他的人大跌眼镜。

    公孙瓒成为太守一家人后,侯太守为女婿的前途计,便安排他去学习深造。所谓的学习深造就是拜名师,读名校,以公孙瓒同志的脾性,书能不能读得进去都是未知数,但能取得多少真经倒是小事,关键是拿一张毕业文凭作为吹牛的资本,即所谓的镀金是也。古往今来的公务员都爱这么干。瞧瞧,我是某某大学毕业的!我的老师是某某某,说出去能唬不少人。

    太守位高权重,为自己女婿找的老师也是一位社会名流——卢植,就这样和刘备成为了同窗。起初,刘备和他平起平坐,后来,他成为幽州的主人,刘备无所事事,成为他手下的打工仔;最后他输得干干净净,身败名裂,而刘备却奋发图强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还是造化弄人啊。

    公孙瓒同志学成回来后,重新在郡里任职,恰遇新任太守刘基因事犯法,要到司法部(廷尉)接受处理,这件事换在别人身上也就是漠然置之。领导犯法管我屁事,大不了换个新领导,我照常当我的上班族。

    但公孙瓒是个很讲义气的人。

    他这个人不光对老太守感情深厚,而且对新领导很够义气,他做了一个让常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为新领导送行。

    注意,他送行不是送到城外,喝两口告别酒然后说声你多保重祝你平安就拜拜,而是要送到目的地——京师。

    为此,他化妆成仆人,亲自为领导充当司机(驾车)。

    不久,朝廷判决结果下来了,发配刘太守去日南郡搞开发。

    陪领导到京师已经很够意思了,可公孙瓒接下来还要做更有意思的工作:陪领导到日南郡。

    东汉时期,越南的大部都属于东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越南设九个郡,属于交州管辖,日南郡就在越南中部。

    东汉的经济中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是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交州,更是欠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基本上蛮荒之地。如果你被荣幸地分到鸟不拉屎的日南郡去修补地球,多半只能以身许国了。

    公孙瓒是公务员,到京师耽搁两天可以请事假,但到日南郡千里迢迢的,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来,谁给你假期?要知道无故旷工回来是没饭碗的。

    许多人劝他心别太实诚,人别太傻,家门口送送,意思意思就行。

    但公孙瓒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实诚。

    既然没假,那我就为领导两肋插刀——辞官!我铁饭碗也不要了,陪自己的领导一同去支边,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但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基日用品,驾车护送。此去日南郡千里迢迢,他已经做好了长期扎根基层的心理准备,临行前,公孙瓒备好酒肉在北芒山祭辞自己的祖先。

    还是老天爷开眼,半道上,刘太守就被朝廷赦免了。重新回到故乡的公孙瓒立即成为新闻人物,名声大噪,以前的老工作不消干了,一份更有前途的新工作正等着他,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接着被外放任命为辽东附属国的秘书长(长吏)。

    此后的故事可以用一句常见的书面语来形容: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孙瓒开始了新的生活——打仗。

    打仗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特长。

    和谁打仗?胡人。

    狭义上的胡人指匈奴人,但广义上胡人的包括乌桓人、包括鲜卑人、乌桓人等等北方少数民族兄弟,那些难兄难弟常常纠结在一起,侵犯边境,公孙瓒是粗人,他的策略非常简单——打。

    而且是拼命地打,狠狠地打。

    跟打仇人似的,打不过也要打,这有点像李云龙同志的风格了。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遭遇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带人就冲。

    鲜卑人的脑袋一下子被搞懵了,你们才几条枪,敢人少打人多,莫非这小子脑袋发晕了?

    公孙瓒脑袋没发晕,因为他明白,躲是躲不过,逃是逃不掉的,横竖是死,与其被人家打死,还不如主动出击,打人家一个措手不及,即使死了还能落个烈士名声。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公孙瓒面对优势敌人全然不要命,一出手就杀死几十人,鲜卑人也被这种玩命的架势给吓住了,斗志全无,撤退了。

    从此,鲜卑人知道边境有个拼命三郎似的人物公孙瓒,再也不敢轻易上这边观光旅游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