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3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1-2208:02:30

    (8)

    这次曹操打得还是非常顺手,接连攻下五座城池,一直进逼到琅玡、东海两郡。

    其实曹操在徐州要做的工作依然是那么几样,攻城、屠城,再攻城,再屠城。

    完全成为杀人屠夫了。

    曹操的最终目标是郯县,不仅因为它是徐州的治所,攻下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而且因为陶谦也在那里!

    陶谦急忙派救火队员刘备上场,让他和曹豹一起在郯县东郊阻击曹操。

    刘备这个人,已经不少人出书吹捧他,实话实说,他个人本事是比较稀松的,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战术水平都很差劲,创业前期基本上战无不败,到后期遇到诸葛亮就好多了,诸葛亮帮他制定战略规划,法正为他出谋划策,他这才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但刘备也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执着,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无论怎么失败,他都坚持自己的信念。

    刘备第一次遇到曹操,结果毫无悬念—失败了。

    当然,刘备今后还有许多次机会和曹操相遇,还有许多次机会被打败,直到赤壁之战一雪前耻。

    对于陶谦而言,刘备失败了,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没了,以曹操的劲头,破城是早晚的事情,基本可以绝望了。

    极端绝望的陶谦决定,放弃徐州,逃回他老家—丹阳郡(隶属于扬州)。

    但陶谦同志运气实在不错,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曹操撤军了,是真的撤军。

    打得顺风顺水的,你撤军干什么?

    他不得不撤,前次是因为断粮,这次比断粮更恼火—因为他后院起火了。

    走了就好,不然迎接徐州的又是灭顶之灾。

    但曹操走了,陶谦却病了。

    世道不好,技不如人,不得不认输。

    认输是一定的,服气是不一定的,我得罪你,杀老百姓干啥!曹孟德,你比黑社会还黑啊。

    陶谦忧郁成疾,在撒手人寰之前,他还有最重要的事情要交代:徐州该交给谁呢?

    他有两个儿子,但都不是玩政治的料,看来看去,只有刘备了。

    陶谦决定把徐州让给刘备。

    现在的徐州是个烂摊子,能不能守住就看你刘玄德的造化了。

    当然,演义上说陶谦三让徐州,那是艺术夸张。真实情况是陶谦只让过一次,而且是在临死之前才做出的重要决定,刘备同志并不在场,病危的陶谦对副手(别驾)麋竺交代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这相当于是政治遗嘱了。

    领导安排了,就照办吧。

    于是麋竺(糜竺)带着人到刘备驻扎的沛县,迎接新领导上任。

    猛地接到这么个大礼包,怎么好意思呢,换一般人早已激动得热泪盈眶了,但刘备却诚惶诚恐,因为他明白目前的险恶处境:作为敌人曹操志在必得,作为盟友的袁术虎视眈眈。

    敌人、朋友都垂涎三尺,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刘备一边摆手一边推辞道,唉,我不行,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比如袁术,家底厚、名气大、能力强,请他干还不错。

    刘备说的基本属实,也就是不完全属实: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万一你们不服管怎么办?

    这时陈登站出来,不屑一顾地说,袁术他那两下子呀,吃喝玩乐还差不多,前不久不是被曹操打得满地找牙吗,要他管理徐州,洗洗睡吧。

    陈登好像看出来刘备的心思,他及时地给刘备送上一颗定心丸,主公你放宽心吧,徐州底子厚,有的是钱,部队也可以集合十多万,全部都听你指挥,朝廷的话想听就听,不想听还可以自己创业。前提是你必须做我们的领导,否则徐州人民绝不答应。

    一句话说到刘备同志的心坎里去了,自己东奔西跑图个啥?

    这时刘备的朋友孔融也趁热打铁,袁术是什么东西,他只不过坟墓里的一副枯骨而已!徐州人民怎么会选择他,刘玄德,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那还说什么呢。

    于是刘备同志半推半就地当上了徐州牧,这一年他34岁(虚岁)。

    刘备上任后,立即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以前陶谦是袁术集团的人,但事实证明,跟着袁术混,却没混出什么名堂不说,还处处吃亏,最后连自己人都要欺负一把(袁术当徐州伯)。而且刘备曾经跟过公孙瓒,知道这个学友和袁术一样不是什么好鸟,除了有野心外,就知道自己享受,因此,这样的门派衰落是迟早的事情。再加上因为自己白捡了个徐州牧,气得本帮的老大袁术吹胡子瞪眼睛的,很看不上自己,袁术就放话说,我袁术这一辈子就没听说过什么刘备!

    一句话,你刘备算老几,无名之辈而已!

    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

    天下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因此,刘备同志毅然决定,抛弃心高气傲的袁术,向财大气粗的袁绍示好。

    这件事就不必麻烦领导了,陈登同志的简简单单的一封书信就搞定了。陈登写信给袁绍说,现在我们的老领导挂掉了,群龙无首,我们知道老大您(酸枣会盟时的盟主)担心徐州安危,因此推荐刘玄德同志为我们的新一届领导人,特别通知您一声,免得您担心。

    语气很委婉,意志很坚定。

    能通知你,那时给你面子,你不同意也拿我们没法。

    当然没法。

    袁绍是聪明人,对刘备抛出的橄榄枝,他愉快地接受了。他不得不接受,当时他最大的对手是公孙瓒和弟弟袁术。袁术隔得远,一时半会拿他没法子,而公孙瓒就是自己的邻居,现在刘备能投奔过来,自己这方的实力大大增强,他巴望不得呢。

    袁绍只能顺水推舟了:“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一句话,刘备是个好同志,我完全赞同。

    于是刘备同志华丽转身,成为袁绍阵营的兄弟。

    当然,他这样做有人是不高兴的。

    不用说,是袁术。

    有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是该气愤一下了。

    老子才是老大(袁术自封徐州伯),未经批准私自转会,又不通知一声,目无组织,目无纪律,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反了不成?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