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0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0617:40:44

    (3)

    欲罢不能,欲进也不能。

    比较尴尬了。

    这时一个本地人站出来,为曹操指出了另外一条隐秘的道路。

    事实证明,这条路虽然很远,很险,却通向曹操最梦想中的地方——胜利。

    这个人的名字叫田畴。

    之所以如此卖力,因为田畴和乌丸人有仇。

    田畴字子泰,无终人,除了读书,他还会一点点武艺“善击剑”。田畴同志最初在幽州牧刘虞手下当从事,刘虞是什么人,我已经介绍过了,除了不会打仗,搞政治、搞经济都是一把好手,而田畴耳濡目染,深受影响。

    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他也跟着领导倒霉,被公孙瓒关押起来。

    田畴虽然是刘虞部下,但本人没什么劣迹,而且名气很大,实在不好把他也杀掉,被关押一段时间后,公孙瓒把他给放了。

    重获自由后,他率领数百宗族家人,避乱徐无山中(河北玉田县凤凰顶),说是避乱,实际是搞开发。那时候,袁绍和公孙瓒为争夺幽州,激战正酣,深受乱世之苦的老百姓听说这个世外桃源后,口口相传,纷纷前来投奔,短短几年间,田畴同志组建的开发区由最初的几百户发展到五千余家(数年间至五千馀家),影响越来越大,

    人多了,管理就困难了,据史书记载田畴同志主要做了如下基础工作:兴建城邑,兴办学校,整顿社会风尚等等,而且自己还大胆地搞司法创新,努力建设法制社区,为做到有法可依,开发区很快公布了自己的法律,像什么婚姻法、刑法都有,不一定健全,管用就行。就拿刑法来说吧,杀人、放火、盗窃之类常见的罪行都明文规定,犯罪情节轻微的罚款、劳动改造,性质恶劣的可以杀头,有法必依(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馀条)

    这样好,老百姓的法律,自己解释,自己裁决,自己执行,公平合理。

    得知徐无山次序井然,连一些爱闹事的少数民族兄弟(比如鲜卑、乌丸)也不由得肃然起敬,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不敢惹事。

    后来田畴同志的事业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后竟然越过崇山峻岭,传到袁绍同志耳朵里。

    袁绍虽然优柔寡断、缺点多多,但他有一样公认的优点——爱才。爱才的袁绍同志当即决定,向勇于创新的田畴同志发出英雄帖,请他出山,为广大人民服务。

    可田畴却婉言谢绝了。原因很简单,他跑到山里的初衷是积蓄力量,为老领导刘虞报仇的,而不是为名利。

    但袁绍同志并不死心,你不是想报仇吗?我已经吞并公孙瓒为你的领导报仇了,你怎么还不出来呢?为展现自己的诚意,袁绍又接二连三地发出邀请,甚至连将军的印信都让人带过来了,可田畴实在很有骨气,又接二连三地拒绝了。

    五次邀请,五次都拒绝了。

    袁绍不明白了,田畴还是想报仇,只不过仇恨的对象已经由公孙瓒转移到乌桓部落身上了,

    说来话长,田畴的老家无终属于右北平郡,恰好是三郡乌丸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乌丸人对本地老百姓可没什么客气可言,看上的就要,要不了的就抢,不给就杀人放火,因此田畴对这些邻居没有任何好感可言的,眼看着乡亲们的房子被烧,财务被抢,甚至人被杀,他却无能为力。报告官府吧,那时幽州、青州、并州、冀州都归袁绍同志管理,要知道,袁绍和这些乌桓人是亲家(和亲),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告他们,屁用都没有!

    因此,不能去投靠袁绍。

    他不是端架子,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合适的人。

    而曹操,才是他要等待的人。

    曹操主政冀州后,也知道田畴同志的名声,同样向他发出邀请,这次田畴没有拒绝,收拾好行李就上路。

    如此急切,是有原因的:他之前他的好友邢颙(yóng)已经前去曹操那里探路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曹操这个人很爱才,很厚道的确值得信赖。

    相信朋友,没错的、

    但手下的门生依然迷惑不解,他们问,当初袁绍三番五次地请你出山,你都不肯,现在曹操第一次请你,你却迫不及待,什么原因啊?

    “有些事情,你们是不会明白的。”田畴微微笑了。

    是的,有些事情,只有自己才会明白。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能为家乡父老报仇雪恨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曹操见到田畴后,立即让他当蓨(tiáo)县县长,但考虑到打仗的实际需要,无需到任,而是留在军中当顾问。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