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1616:27:12

    (6)此后张昭的名气越来越大,陶谦主政徐州时,又推荐他做茂才,此后他已经30好几入大龄青年了,按说要就业趁早,他创业的黄金年龄已过,这次机会再也不能错过了,但他还是不干。

    难道你想守着书本过一辈子?

    孝廉是太守推荐,一个郡就一个名额,相当于全市文科状元才有戏;而茂才是刺史推荐,相当于省里的状元才有戏,名额很珍稀,可陶谦却把它当垃圾。

    州领导的面子都不给,你以为你是谁呀?

    陶谦也毛了,直接把这个拒不接受领导召唤的大龄青年抓进大牢,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

    辛亏张昭同志平时朋友多,一个叫赵昱的连忙出面为他说情斡旋,事情才得以顺利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陶谦死后,按说曾经挨整的张昭应该放爆竹庆贺才是,可他却感到非常伤心,还专门写祭文表示沉痛的哀悼,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哥们呢。

    总之,张昭是很有才的,后来曹操进攻徐州,四处屠城,老家是呆不下去,张昭和母亲一道辗转到了江东,此时的张昭差不多已经38岁左右了,

    他不是不想就业,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直到遇到了孙策。前面说过,孙策能文能武、谈吐幽默、爱护百姓、尊重人才,这样的老板还还等什么呢?

    于是张昭开始正式就业。

    但政治就像中医,有时是越老越吃香,至少对张昭同志而言是如此。前面说过,张昭是名人,名人的交际圈是非常宽的,张昭在江东工作,那些在朝廷任职的朋友知道这个挑三拣四的张昭居然成功就业,纷纷来信表示祝贺。面对张昭和曹操阵营的人交往,孙策知道后,不但不怀疑,反而非常高兴把张昭比作辅佐齐桓公的管仲。

    孙策一见面就给张昭两个官职:长史、抚军中郎。什么政治的、军事的问题都交给他打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非常信任。

    除了公事,孙策也没有忘记私下里加强感情联络,如登堂拜母,让年届不惑的张昭工作之余非常感动。

    感动的结果就是张昭同志工作非常卖力。

    士为知己者死,死都可以不怕,还怕工作?

    话说扬州刺史刘繇兵败曲阿后,逃到丹徒(镇江附近),不久他发现丹徒也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他想到投奔富庶的会稽郡,以图东山再起。

    但那个会算命的许劭告诉他,会稽郡那么富裕,又紧挨大海,孙策一定不会放过的,他手下几万人,你又打不过,周围有没有援兵,闹不好会被人家赶到大海喂鱼的。

    那依你之见,怎么办?

    许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如改道豫章郡(江西南昌)。

    接着他具体分析了去豫章郡的好处:豫章郡北与豫州接壤,南与荆州接壤,四通八达,孙策来打你,你可以向孙策的仇人刘表求救,也可以派人去兖州和曹操拉关系,你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朝廷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

    只好如此了。

    此时,恰好豫章郡太守周术死亡不久,太守一职空缺。袁术同志手疾眼快地任命诸葛玄(诸葛亮的叔父)为豫章郡太守,而朝廷也不甘示弱任命一个太守叫朱皓(朱俊的儿子)。

    这个诸葛玄,除了和袁术关系不错外,和刘表的关系也不错,按说刘繇应该支持他才对,但刘繇却选择支持朱皓。

    刘繇请笮融驱逐诸葛玄。

    盟主的话不能不听,于是笮融很认真地带兵驱逐了诸葛玄,又很认真地请朱皓当了豫章郡太守,最后又很认真地杀了朱皓,自己坐上了太守的交椅。

    其实笮融这个佛教领袖自从离开徐州后,就只干了两件事,杀人,抢劫,一路走来,不断地杀人,不断地抢劫。杀敌人、杀同僚、杀恩人、杀百姓,逆我者亡,顺我者昌也亡!一边阿弥陀佛,一边高举屠刀,也不知道这狗东西平时念的哪门子经。

    但欠下的债,迟早是要还的,刘繇知道后,立即带兵西进,进攻张笮融。

    笮融这人虽然会玩阴的,但手下人已经和他离心离德,最后自己输得干干净净,跑进深山老林,最后被老百姓诛杀。

    最后交代一下刘繇的结局,197年,42岁的刘繇病逝,最后孙策将他迁葬回故乡东莱郡牟平,也算是落叶归根吧。此外孙策还善待其家属。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