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7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2012-07-2615:13:30

    我认为还是早些归附朝廷为好。

    阎行坦白地说,我在邺城时,已表示要将我的老父送到京城去(当人质),希望将军也能把一个儿子送去,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想不到派来派去,居然弄出一个卧底出来。

    曹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韩遂有点想归顺,但一想到要交出军队,交出地盘,那可是多年打拼积攒下来的血本啊,又不甘心。何况还要送人质,内心更加忐忑。

    实在难以抉择啊。

    那就等等看吧。

    阎行说话算数,真的要把父母送到许都,韩遂也不想得罪曹操,也把自己的儿子一同送过去。

    一般说来,送人质表示的是诚信,但后来的事实说明,韩遂送人质只是表示忽悠,他并不想归顺曹操。

    先送人质,麻痹你一下。

    但要出兵也有个问题,马超名义上还是曹操封的偏将军,马超的父亲也在朝廷当人质,在人家还没有造反之前,总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带兵攻打吧。

    这多少有些师出无名吧?

    没有理由,那就找一个,只要肯动脑筋,以汉语的博大精深,莫说是一个,就是一千个理由也找得出来。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话语权也在胜利者手上。

    虽然理由可以随便找,但曹操还是决定让马超、韩遂等人自己主动跳出来反叛朝廷,然后自己带兵讨伐。

    但马超、韩遂等人明白,自己实力有限,只能自保,如果他们主动攻打曹操,无异于自杀。

    这时钟繇提了一个建议,让事情变得柳暗花明。

    主公给我三千兵,咱借口讨伐张鲁进入关中,这样就可以让马超等人起疑心,说不定会反叛,那就给了我们一个正大光明攻打他的理由。

    曹操觉得很不错,他让荀彧去征求卫觊的意见,不过,荀彧没有说是攻打马超,只说是攻打张鲁,要从关中借道。

    卫觊在关中呆过,知道那些西北汉子的秉性,一听荀彧的建议,立即觉得不妥关:中诸将,都没有进取天下的雄心壮志,朝廷随便给他们一点骨头,他们都不会叛乱,如果以讨伐张鲁的名义大张旗鼓地把部队开进关中,关中诸将受宠若惊,又将是一场内乱啊。

    反对的除了卫凯,还有高柔。

    高柔(174-263)字文惠,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其族兄袁绍的外甥高干,高柔后来成为魏国的太尉。

    2012-07-2615:13:57

    当时,以征讨张鲁的名义攻打马超是一项机密,除决策圈的几个核心成员外,一般人都不知道内情,所以当曹操提出借道攻打张鲁时,许多人信以为真,还真真假假地就此事提出意见。

    而高柔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高柔的看法是,去攻打张鲁,马超必然反叛,与其如此费事,还不如直接攻打马超,马超拿下了,张鲁自然不在话下。

    卫觊和高柔的观点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如果打草惊蛇,马超极有可能反叛的不利因素。

    他们哪里知道,曹操要的就是打草惊蛇。

    对,以攻打张鲁的名义出兵关中!激起关中诸将反叛,然后再名正言顺地加以讨伐,将关中完全控制到自己手里。也就是说,卫觊、高柔所担心的正是曹操所希望的,如果关中诸将不循规蹈矩,他反而心里不舒服了。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因此,史书上这次关中之战,统统记录的是攻打张鲁,而不是征讨关中。

    对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而言,重大的军事行动,一般都必需有多个预案,反复权衡利弊。

    我不是曹操,但我却能推测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大军经过关中时,如果马超、韩遂规规矩矩,那就真的去讨张鲁,如果马超等人揭竿而起,就讨伐马超!反正不能白跑一趟,空手而回。

    211年正月,太原人商曜等占据大陵发动叛乱,曹操派夏侯渊、徐晃前去镇压,攻下据点二十多个,杀死了商曜,平定了叛乱。

    三月,曹操正式派钟繇率师出征,同时派夏侯渊等人从河东郡出兵,前去同钟繇会合,准备来个引蛇出洞。

    关中诸将得知钟繇统率大军从洛阳向关中推进的消息,果然怀疑是来袭击自己,纷纷举兵反叛。

    自然,行动最积极的要数马超。

    马超知道自己力量有限,便积极出面组织各方力量,准备搞一个联合战线,共同对付曹操。

    当时关中军阀中,除开当人质的马腾,就数韩遂年纪大,资格老,威望高,而韩遂此时不在大营(正出兵西讨张猛),但丝毫不影响他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中的地位,马超等人依然缺席推举韩遂为都督。

    这样韩遂回师后,一不小心就当了头领。

    这下,原本五心不定的韩遂,只好定下决心,和众多头目一起反曹,一条路走到黑。

    马超知道韩遂有个儿子在朝廷当人质,他也怕韩遂三心二意顾念亲情,那怎样领导大家抗战呢。

    于是马超大打亲情牌,给韩遂坚定信念。

    “以前司隶校尉钟繇让我谋害将军,我没有照办,可见关东人是信不过的。我父亲在朝中当人质,我现在只好抛弃父亲而以将军为父。希望将军也抛弃亲生儿子,而把我当作你的儿子(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相当于亲情绑架了,就是要把你绑架到同一辆战车上来。

    马超这边拉,阎行得到了曹操的好处,加上自己的父母在曹操那里,自然不希望韩遂同马超搅和在一起。

    不过韩遂同志很迷信,他说:“现在诸将不谋而合,都起来反抗朝廷,这好象是天意(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而后来的事实说明,封建迷信有时是要害死人的。

    莫冲动,将军你的儿子在曹操那里啊,阎行好心地提醒道。

    老子要干大事,儿子你就做一点牺牲把。

    于是韩遂不听阎行劝阻,同马超共同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也难怪韩遂那么自信,因为头目关中的头目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加在一起一共是十支队伍兵力竟然有十万之众,远远多于钟繇的部队。他们浩浩荡荡开赴潼关,准备把钟繇阻挡在潼关之外。

    曹操得到报告,他是不吃惊的,来的人越多越好,我一起好收拾。

    甚至我认为他是故意安排的,先自己不出动,而命钟繇带不太多的人马去挑衅,让马超等人觉得有点胜算,从而发动叛乱。设想一下,如果曹操先带领十万大军出动,马超虽然也有疑心,但更多的是恐惧,说不定不敢发动叛乱也是可能的。

    曹操心里早就安排好了,因为内部还有一点事情,于是他任命曹仁为安西将军,同时前往潼关督率诸军。

    当然,只是督军,而不是打仗。

    出发前曹操特意叮嘱说,你们的主要任务是防守,只要稳住了,就合格了,其它的事情你们不要管。

    因为曹操明白,马超还是很厉害的,除非是自己亲自出马,否则很难搞定。

    接着,曹操让程昱辅佐五官中郎将曹丕镇守邺城,一切安排完毕后,向着潼关出发。

    2011年八月,曹操带领大军抵达潼关,与韩遂等人隔着潼关对峙。

    虽然曹操很自信,但有人提醒道:“关中部队彪悍,擅长使用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否则不好对付。”

    曹操听了,**有成竹地回答说:

    “放心吧,战役的主动权掌握在我手里,不在关西兵手里。他们虽然善于使用长矛,但我会让他们发挥不出这个长处来。你们就等着瞧吧(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

    曹操如此回答,因为他本人都比较擅长使用骑兵,何况他还有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

    韩遂、马超占据潼关,凭险据守,如果强攻,比较费力。因此曹操开始考虑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迂回到侧翼对敌展开攻击。

    谁是最适合的将领,曹操首先想到了徐晃。

    我打算派人渡河,来个两线夹击,如何?

    .</b>,,<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