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0-1609:28:40

    你还不能怪参谋本部推销伪劣产品,告诉你,这货色在日本国内就算好的了。

    一般人都以为日军武器装备好,其实那得看跟谁比。

    海军还算可以,因为你有几艘航母,几只驱逐,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加上日本就是靠甲午海战起家的,当年天皇都捐钱出来买军舰,所以家当称得上丰厚,与海洋霸主老美都有得一拼。

    陆军就不行了。

    中国的土枪实在太寒蹭,所以都羡慕小日本的三八大盖。

    你以为三八大盖真是什么高级货,现代产品?

    错,大错特错。

    三八大盖可不是1938年制,那是明治38年,也就是1905年,武器专家南部麟次郎的作品!

    快三十年过去了,他们还拿着老祖宗的破玩艺在到处现宝。

    后来向老美和老毛子的阵地发起冲锋时,人家端着冲锋枪,就日本兵手里拿着这些擀面杖瞎冲乱撞,结果一个个都被打成了筛子。

    日本人要搞新武器,按说既不缺钱,也不缺技术,问题是他们不想搞。

    这也是他们最看不起老美的地方。有什么啊。不就有点物质吗。老子们地方小,没物质,但是有精神。

    精神万能论。并不是我们中国人才会放这种卫星,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也会,而且更早更狠。

    于是从东京兵工厂拖出来的,就只有这种玩意儿了。因为物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精神来使用它。

    石原本人是主张武器先进论的。据说早在一战前,他就预言过军用飞机在战争中将起到的巨大作用,后来甚至还提到过原子弹的威力。

    看着这两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石原啼笑皆非。

    但既然是领导特意关照给送来的,又费尽周折地装了起来,怎么着也不能提出来退货,只好自我解嘲地对部下说:反正离得很近,也用不着瞄得太准,只要起到吓人的目的就万事大吉了。

    真正对石原的惊天行动起到强有力后援作用的,是他的老前辈、“光荣退休”的河本大作。

    “皇姑屯事件”结果不圆满,把事情搞砸了的河本很不甘心,退出现役后,这老小子靠山吃山,傍水喝水,到满洲铁路上去混了。

    眼看着石原等一帮“后起之秀”在那里折腾来折腾去,他也心痒难耐,自己不能亲身参与,就出钱赞助。石原“满洲行动”的活动经费几乎都是河本一个人掏的腰包。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石原拿了老前辈的钱,却也没忘记吸取老前辈的教训。那就是坏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这回可不是杀一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得把东北军统统干灭,由日本人独霸满洲。

    为此,他也给自己和关东军投了一个保险,那就是想方设法把日军驻朝鲜军队调至边境,随时准备越境支援。

    地点选好了,人马配好了,就等东北出事。

    “中村事件”一出,石原认为机会来了。

    他见外务省没什么动静,就自己起草了一个要求搜寻中村大尉的通知,以关东军名义发至满洲铁路管理局,要求他们进行调查。

    事已至此,外务省不敢怠慢,也赶紧作出反应,第二天就命令沈阳领事馆对辽宁省主席臧式毅提出试探性抗议。

    之所以是试探性,是因为到现在为止,领事馆仍然找不出半点有力的真凭实据。

    过了两天,石原又想起了那个对他颇为欣赏、还送过来两门重炮的永田长官。于是又急不可耐地给永田铁山写了一封信,诉说了事件的原委,并主张关东军要以“中村事件”为口实,直接武装占领东北。

    在信中,他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永哥,咱们动手吧。

    天赐良机,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98)

    2009-10-1614:17:31

    几天后,日本政府公布了“中村事件”的调查情况。

    当然,中村等人进行间谍活动的实情都被隐瞒了。展示给公众的只是一个到中国来旅游兼考察的四人团,被“暴虐”的东北军给暗害了。

    这次日本国内的反响比“万宝山事件”还要来得剧烈。

    不光是内阁、陆军省要表态,各大政党和团体,甭管在朝的,还是在野的,一个个唾沫星子乱飞,都纷纷上演起了爱国秀

    此时的东北大地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想不出点事都难了。

    进入9月,东北方面的外交压力越来越大。

    在沈阳担任留守之责的参谋长荣臻,急赴北平,向张学良请示如何处理“中村事件”。

    少帅给出了如下处理办法:“沉着应付,勿使扩大,敌果挑畔,退避为上。”

    简单说来,就是这事既然赖不过去,那就这样拖着,反正别真打起来就行。

    第二天,他想想还是不放心,又赶紧给已赶回家处理事件的荣臻发了个急电,要求“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

    离9月28日越来越近了。

    其实从参谋本部到陆军省,都知道关东军有这么一个在满蒙行动的意向,但并不清楚他们的具体计划。

    和当年河本策划“皇姑屯事件”有所不同,这个赌局实在太大,因为关系到要吞下整个东北四省区,关系到要与张学良和东北军乃至中国政府公开为敌。

    石原胆子再壮,也不敢一个人偷偷地干。在军内,他的“满蒙生命线”理论和武装解决满蒙的主张是公开的。

    参谋本部到陆军省一方面是支持,一方面是担心。

    主要还是担心关东军在和东北军的这关键一战中,难以稳操胜券。

    要知道,彼时的关东军可不是后来的关东军。

    这时的关东军,正规部队不过1万多。如果再加上在乡军人(退伍兵)和警察等杂七杂八的辅助部队,满打满算也超不过3万。

    而它的对手东北军却拥有40万之众,其中正规军接近26万,部分主力入关后,留在东北的正规军仍有16万、地方军4万,总计有20万,其中驻守沈阳的就有6万。

    光看数量,仅沈阳一地,东北军和关东军的比例就是二比一。

    武器配备上,东北军也并不比关东军差,有些方面甚至还要超过后者。

    沈阳兵工厂在“东北版孔明”杨宇霆的多年经营下,其规模和技术已达到了日本大阪兵工厂的同类标准,向有远东“克虏勃”之称。

    别说造些普通枪支弹药了,连大口径火炮都能成批量生产。

    在冲进北大营之前,石原们大概无论如何想不到,就他们费尽心力安装起来,并当成宝贝的那两门24公分口径的重炮,沈阳兵工厂里有的是!

    尤其关键的是,如果一旦战争爆发,关东军又不能迅速取胜,两军呈胶着状态的话,不仅东北其它地方的10多万部队会蜂拥而至,平津一带展开的那另外10多万人马也能迅速出关回援。

    此时,进退两难的关东军面对的将不是二比一,而是十比一。

    再加上当年张作霖老头子提出来的关门打狗战略,把旅大这两个口子一扎,铁路一掀,内无出路、外无援兵的关东军就彻底陷入了绝境。

    说句难听的,到那时,关东军有可能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正因如此,当时日本国内认为关东军有必赢把握的人很少,包括军部。

    虽然没多少信心,但小朋友的勇气还是值得鼓励的,目标也是一定要努力争取的,所以他们也都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给关东军追加用于赌博的资本。

    (99)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