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5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0-2710:27:04

    你猜猜,有多少?

    不是2千万,也不是2百万,连20万都不是。

    只有2万。

    当家当到这个份上,万家父子也真够可以的。

    就这点钱,给省城这帮人发工资都不够,更别说粮饷了。

    马占山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拉下脸皮,四处化缘,这才得以勉强度日。

    领导不支持,力量太弱小,腰包太羞涩,这种种的种种,都决定了马占山根本不可能成为主动挑衅的一方。

    用马占山的话说,叫做“沙塞孤军,后无救援,军器窳败”,自己的情况不是不妙,是相当不妙。

    尽管他做了准备,态度倔犟,但作为一个弱者,如果不被逼到无路可走,谁也不愿真的图穷匕现。

    可一切都由不得他。因为对面的关东军就是名符其实的滚刀肉,就是要逼得你走投无路。

    在日本人开始修桥后,马占山下令让驻江桥部队撤退到大兴站,以便符合日军要求退至十五里外的要求。

    本来是按照协议,给日本人面子,没想到鬼子给了颜色就开染坊。那些日军飞行员仗着谁也打他不着,竟然随随便便就把炸弹从飞机上一脚踢下去,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中国后撤部队来了一通狂轰滥炸。

    马占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汉子,一下子来了火,立即下令后撤部队停止前进,重新开至江桥岸边,并进入一级战备,与日军隔江对峙。

    完全没有胜算,但事到如今,不能被人指着鼻子欺负。拼了!(“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誓死一拼以尽军人天职。”)

    中方的强硬出乎日军意料,但或许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的。

    晚上,秋雾浓重。

    滨本派出侦察部队,坐着小船潜入北岸的守军哨所。

    这次行动很突然也很成功,三名哨兵未及做出反应,就被绳捆索绑后带回南岸。

    日版渡江侦察记的牛刀小试,显然更加增强了滨本原先的认识:对面的东北军一样很菜。

    11月4日凌晨,大雾未散,滨本联队先头部队300多人从嫩江铁桥上对北岸中国守军发动了偷袭。

    历史上著名的江桥抗战打响了。

    在中国,东北大汉那是跟山东大汉齐名的,说起来都是有点腱子肉的高大威猛汉子。然而,一个“九一八”事变便差点把这个招牌砸得稀巴烂。

    人家打你左脸,你伸右脸,要那一身腱子肉有甚用?

    屈辱、悲愤、苦闷,无时无刻不包围和困扰着东北军中真正的热血男儿。

    史上只有降将军,无降典吏,更无降士兵。

    这次,黑龙江的东北军终于决定雄起一次,他们要挺起腰来走路。

    但是当滨本的先头部队发动偷袭时,北岸的守军似乎未做任何防备。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使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抵抗”的北大营。

    也许支那人还在营地里睡大觉呢。这使进攻日军大大降低了戒备心理。

    一直以来,仙台师团在东北的作战经验都可以简单归结为:打仗跟玩似的。

    可惜,这次他们要把自己的性命也一齐玩完掉了。

    担任防守任务的徐宝珍卫队团并没有睡觉,正趴在阵地工事里,眼睛眨也不眨地瞪着他们。

    没有动静,只是因为敌人还没有进入最有效的百米射程。

    一进入这个范围,枪声大作。

    桥上日军被打死打伤的顿时挤成一堆。惨了。

    半渡而击,在首轮就发挥了奇效。

    日军被打懵了,他们好象进入了时空错位。

    不能够啊,支那部队竟然会主动朝我们开枪?不是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吗?

    (131)

    2009-10-2714:14:56

    毕竟是日本主力师团,被挤兑到这个份上,还是有一些不信邪的。

    他们愣是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北岸的桥头阵地。

    短兵相接,这些二杆子要亮绝活了。那就是拼剌刀。

    拼剌刀,俗称肉搏,通常属于战斗中最剌激的一个节目。建议有心脏病、高血压史者免看。

    其实,要放在冷兵器时代,这类枪剌刀砍的,还都算是小儿科。只是到了近现代,喜欢并热衷于此道的不多了。

    日本军人是个例外。他们平时接受的教育,就是精神万能,有进无退。

    拼剌刀这种让人心惊肉跳的东西,显然很符合这种胃口和虚荣心。

    连日本的三八大盖,也是专门为此量身打造的。枪剌特别长,遇到剌刀短些的,拼剌时很能占点便宜。

    可他们这回算是撞到枪口上了。对方比他们想像的还要火爆:你不是要玩剌刀吗,老子奉陪。

    失地之辱,守土之责,早就让这些东北军人憋屈得不行,个个眼睛仿佛都要喷出火来。

    勇士们拔出大刀,挺起剌刀,呐喊着就冲了过去。

    管你是什么宝贝货色,脑袋一样会掉,身子也照样可以扎得通透。

    自称不怕死的遇到真的不要命的了。

    鬼子焉了,溃退南岸。

    江抗首战。中方取得大捷。

    怕就怕打仗,结果还真打起了。被币原交待过任务的齐齐哈尔领事清水着了慌。

    他赶紧要求会见马占山,商谈避免冲突的办法。

    清水的办法,是由双方组成一个调解委员会,到江桥前线去督促各自部队后撤,以便继续恢复江桥修复进程。

    办法倒是不错,问题是他没法让挑衅者先撤。

    清水是个文官,他派林义秀替他到前线去扑火。

    从内心里来讲,林义秀也是主张“向北满进军”的激进分子。无奈自己吃的就是对外交涉这碗饭,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只得答应担任调解委员会的日方代表。

    中方代表是马占山的老部下石兰斌。

    这些调解委员坐着专列赶到了江桥北岸。

    林义秀让中国守军先行撤离,理所当然地遭到了石兰斌的断然拒绝。

    中**队是正当防卫,要撤,也得大家一道撤。

    林义秀语塞。他心里很清楚,已经“荣誉受损”的关东军根本不可能答应这一条件。

    所谓的调解只能就地搁浅。

    被马占山兜头打了一闷棍的滨本,还没意识到这趟黑龙江旅行的风险有多么巨大。他认为,先头部队的失败,仅仅是个意外。

    他决定继续追加本钱,无论如何得在多门面前,把丢掉的场子给再找回来。

    出动部队增加好几倍,达到千人以上,并有飞机和山炮掩护,气势汹汹地就扑了过来。

    目标:突破北岸阵地,直取大兴站。

    这次总算仗着人多势众冲过了桥,但要想继续前进,很难。

    北岸地形对守军非常有利。

    正面是铁路,区域极其狭窄,并不难守。

    右翼不用守。因为那里干脆就全是沼泽,一旦陷进去,除了给别人当靶子,再也没别的念头可想。

    左翼离江岸较近,而且没有沼泽,不过上面除了有便于埋伏的烟草地,还有几处高坡。

    居高临下,对守方而言,绝对占有地理之便。

    日军要想不跟沼泽打交道,只能选择从正面或者左翼攻进。唯一的优势就是借用山炮和飞机轰炸,为他们在前面杀开一条血路。

    但是徐宝珍卫队团已经打红了眼,尽管蒙受着巨大伤亡,仍然死战不退。

    调解委员林义秀又赶到了。

    对于关东军不仅没有撤退,还悍然动武的举动,他只能解释这是一个误会,要求双方到一线战场解决问题。

    很快,连林义秀自己也尝到了本**队不听约束的苦头。

    载着双方代表的专列刚刚抵达大兴车站,8架日机就飞来问好了。

    火车被炸弹掀翻,众人全被震到了外面。

    对己方的“卓越表现”,貌似很傻很天真的林义秀只能表示彻底无语了。

    调停失败,战斗继续。

    滨本在战术运用上并非一无是处。

    日本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滨本采用的并不是均衡进攻,而是有所侧重。

    他把主攻方向选在了中国守军的左翼阵地,山炮也在这一翼配合进攻。

    但这并不是滨本的真实意图,他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正面才是他选中的最重要突破点!

    (132)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