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5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0-2714:32:56

    读了兄弟们的意见,老关很感动,真的。其实一直以来,我也在坚持。

    前几天我看曾国藩给他儿子写的家信,忽然发现他真正热衷的,原来既不是做官,也不是从军,而是跟儿子一起谈学问,论文史。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曾国藩,而这样的曾国藩,让我充满了敬意。

    想想看,不必苦心为稻梁谋,却犹能神游历史风云之间,这该是何等快意之事。

    果能如此,我辈何求。

    2009-10-2719:04:32

    换句话说,侧翼仅仅只是起到了一个转移视线的牵制作用而已。

    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也是日军的一个典型战法。

    在战争中,推测对方的主攻方向究竟在哪里,往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有一个人已经看出了奥妙。

    马占山虽然没去军校念过书,但滨本的这根花花肠子却被他一眼识破。

    他将计就计,在日军转向正面之前,以烟草地伏兵为号,突然命令徐宝珍卫队团发起全线反击。

    日军部队光惦记进攻左翼高地,并没想到旁边的烟草地还会藏着伏兵,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防守部队反击,在招架不住的情况下只能匆忙后退。

    退路,已经没了。

    还记得我们说过的那个拥有99挺捷克式轻机枪,看上去很有些拽的机枪连吗?

    他们可一直钻在芦苇丛里没有现过身。

    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这些人一跳出来堵住去路,日军就只好歇菜了。眼看着大桥近在咫尺,可是冲不过去啊。

    当然还有两个地方可以去。一个是跳入江中,一个是往泥沼里跑。虽是殊途,命运却都差不多:给中**队训练神枪手提供移动或固定靶。

    隔着大江,滨本亲眼看到了自己部下的命运,急得他直跳脚,赶紧增派一个大队(相当于中国的团)过桥救援。

    马占山也随后调上了一个新的兵种——骑兵。

    骑兵部队正在工事外围候着,见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立即驱马挥刀,跑到桥头对着日军一顿乱砍,嘁里咔嚓,杀了一个过瘾。

    几个钟头不到,被包围的、想解围的,统统算在一起,前后被干掉了400多人。

    “九一八”事变以来,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滨本出离愤怒,联队领导层更加抓狂。

    第16联队副参谋长田畑新一中佐很干脆地执行了军法,把逃回来的同为中佐的副联队长田中林一给毙了。

    田畑这算自断生路,因为没了田中这个替死鬼,上场的就该轮到他自个了。

    情急之下,滨本想到了开战以前的那场“渡江侦察记”的成功。既然从桥上过不去,那就干脆集体坐船渡江偷袭吧。

    组织者:副参谋长田畑中佐。

    滨本忘了一点,玩“渡江侦察记”的日本侦察兵人少,一条独木舟足矣,现在人多,就不是一条两条能打发得了的了。

    出发时知道带枪带炮带弹药,可谁也没想到要带船。再说,这船是水上走的,也没法带。

    所以只好满江岸找船。

    日军有侦察兵,中国守军也有。既然是找船,而且不是找一只两只船,当然不可能不弄出动静。

    马占山很快就得到了情报:滨本联队可能要大规模渡江偷袭。

    他知道这一战将非同小可,遂亲自坐镇大兴车站进行指挥。

    发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江岸守军回撤至大兴。

    与上次回撤完全不同,那一次是按照协议尽量避战,而这一次则是示敌以弱,配合日军“放心”渡江。

    大敌当前,战斗方酣,马占山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胆气很壮的决策,是因为有人给他壮胆——那个威猛的捷克机枪连。

    回撤的情报用不着费心尽力地向日军指挥部通报,天空的日军侦察机非常尽职,把这一切尽收眼底,赶紧回去向滨本和田畑做了汇报。

    这两人随即做出了比较一致的判断:马占山终于还是顶不住了,他要撤,此时夜色弥漫,正是渡江偷袭的最好时机。

    带着滨本的期盼,田畑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133)

    2009-10-2809:17:47

    答1946年宪法马飞宇兄:

    这个意见是对的。这段文字确实有欠妥,应为“枪身特别长,遇到枪身短些的,拼剌时很能占点便宜”。

    当然1946年宪法所说的我也赞同,二战中,日军的三八式也就只能在亚洲横行一下,出了这个圈子就不行了。因为人家在你拼剌刀前就能先解决你。

    特向二位仁兄致谢。

    2009-10-2809:24:38

    凭心而论,日军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一个白天,就拖来了NN多的小木船。

    乘着夜黑风高,先放100条下去。

    为了尽可能多运点部队过去,田畑把每条船上都塞得满满的,反正就是不弄到翻船就行。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北岸驶去。

    江面上,可以看到一只只黑色的影子在慢慢移动。

    南岸的日军考虑到江岸守军都在撤往大兴的路上,岸上早就没人了,所以他们很贴心地为江上的弟兄们提供了便民服务。

    这项服务的确够贴心的。探照灯一照,前面看得清清楚楚。

    船上的日本兵免不了要感动一下先。

    前路照亮了,一只只小船也都暴露在强烈的探照灯光束之下。

    日军不用急了,因为他们再也不需要担心找不到通往阎王殿的大马路了。

    99挺捷克式,一挺机枪罩住一条船,差不多。

    眼看就要停船靠岸了,登陆部队等待着那个欢呼庆贺的时刻,然而他们等来的,只是死亡。

    突然,从芦苇丛里飞出无数火舌,而且大多准确命中目标。

    上面有探照灯给你罩着,距离这么近,武器这么好,再打不中,也实在太逊了。

    江面上立刻鬼哭狼嚎,乱成一团。

    捷克式机枪,我们已经介绍过了,打薄皮坦克都不在话下,更别提这些木头做的小船了。

    眼前景象,只能一个“惨”字了得。

    当场被打死的倒也算了,最倒霉的是那些没死或者没死透的家伙。

    船是早已不存在了,江水冰冷剌骨,别说想抓块破船板漂一漂了,就算会游泳的,多半也冻个半死,临了还被岸上余兴未消的枪手给点了名。

    是役,偷渡日军血染嫩江,没剩下几个人。

    这几个人中包括田畑。江面战斗惨到如此程度,这位仁兄居然还没死,除了命大,估计跟他的指挥船太过靠后也有关系。

    一天之内,报销了将近一半。雄心万丈的第16联队锐气全消,不说完全瘫痪,也够得上半残了。

    战况进行到现在,连师团长多门中将听了也大吃一惊。在手下战将中,滨本并非无能之辈,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中国守军的实力。

    他对滨本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训斥。

    鉴于第16联队本身已被打得千疮百孔,多门除了从其他联队中抽调兵力进行补充外,还把他们原来瞧不上眼的张海鹏伪军也拉了过来。

    张麻子这回算是应祸得福,由于马占山发挥得好,让他在日本人眼中的印象分也高了不少(看来不是伪军不行,而是马占山太过了得),总算给了他与“皇军”同场竞技的机会。

    滨本又羞又愧,咬着牙发着狠要与马占山决一雌雄。

    他找到那个昨晚刚捡了条命回来的田畑,把多门的一套劈头盖脑甩过去,随后便让田畑继续组织进攻。

    目标仍然是守军的中心阵地:大兴车站。

    这次田畑没敢玩什么新花样。他的战术就一种,发挥二愣子精神,再找一些船,继续渡江。

    这次是大白天进攻,连偷袭也不需要了,但守军的压力却陡然增加。

    (134)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