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1-0121:58:10

    不好意思诸位,今天没按一般时间发,有点急事,耽搁了。

    每天发贴前最爱看的就是大家的回复,因为有人聊啊,想说两点:

    1、有关于少帅,其实我的评价并不过激。张氏在东北沦陷负有责任,在现有史学界已无多少异议,有关详情可查询他晚年的相关问答。在这一点上,老关一直以为,是条汉子,就该有所担当。

    2、有的兄弟对我的浑号有兴趣,夏完淳曾有诗曰:“三年战士一年囚,坐失关河五十州。”在我看来,往者不可追,历史无外乎是对一种精神的追寻和怀念,这应该是更深刻意义上的“关河五十州”。

    2009-11-0122:00:01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不声不响靠过去,然后掏刀,杀人。但是日军骑兵没有这个心理素质,见好不容易追到了目标,一个个原形毕露,争着抢着往前冲。

    此时,载着马占山的吉普车正在路上急驰。负责沿途保卫的少校副官忽然发现后面烟尘滚滚,扭头一看,一队骑兵正飞奔而来。

    这是一个异常的举动。副官感到情况不妙,命令停车,并立刻率领卫队保护着马占山冲上高地。

    只要仔细观察,日本人还是日本人,那一双双贼溜溜的眼睛,怎么扮中国人都不像。

    既然已识破真相,狭路相逢,先下手者为强。马占山的卫队都是从部队里挑选出来的神枪手,居高临下,一顿排子枪打过去,顿时把这支兴冲冲的敌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自己偷袭变成了被人家伏击。日军傻了眼,又听见周围枪声大作,害怕被撤退部队围拢过来遭到歼灭,仗着座下马比较快,赶紧的溜的溜地跑了。

    马占山撤出了所有防线,退入省城。

    他并不打算坚守这座城池。齐市并无高大城垣可以让他凭险据守,马占山准备率部向海伦一带转移,那里是产粮区,能够解决部队粮饷问题,可以让他东山再起。

    在撤退前,他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手下还有500名日俘。

    马占山考虑了一下,将日俘全部释放,并留给即将进城的日军将领一份声明,言明自己遵守国际公法,未杀战俘一人,请对方也照此办理,宽待俘虏及城内未及撤出的伤病员。

    显然他大大高估了日军的文明程度。

    日军对自己的士兵尚且苛刻无比,哪里肯掏粮食来给你养战俘,更何况江桥一战,他们刚刚吃过大亏,报复还来不及。

    马占山前脚刚走,日军进城部队就把伤病员搜出来杀了个精光。

    这是一支骑兵部队。领头的叫多门。

    此多门非彼多门,他实际上是小多门,仙台师团师团长多门的亲弟弟。

    可这位要说了,三间房一战,蹦哒得最欢的人里面,没这位仁兄啊。

    这就得看老多门的功劳了。

    眼看省城倾刻可下,大功将成,老多门并不是一个圣人,一捉摸,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事不给弟弟还给谁。

    于是第一个进入黑龙江省城的便成了小多门。

    要不是老多门开了后门,日军里面,天野、长谷,还有那个朝鲜军,哪个是省油的灯,可以说排队都轮不上他。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军中有兄好为将。小多门当然能够体察兄长的一片苦心,所以抓住机会,一心要多拿人头回去请功。马占山跑了,他就砍了那些来不及撤走的伤病员。

    杀完了人,他率骑兵继续出城追赶马占山,想把这颗最值钱的脑袋也收入自己囊中。

    可是要追的话,总得有个目标,在城里搞杀人比赛耽误了时间,一出城都不知道马占山跑哪个方向去了。

    不用急。在这方面,马占山是很善解人意的。

    你不是不认道吗,来来来,我给你指,连服务费都不用付。

    日军前哨在路上捡到了一些可疑物品。

    既然是可疑物品,那就是与普通军人平常所用之物不一样的。

    只见里面有手杖,有大烟枪,有各种各样的烟具,把个小多门看得眼花缭乱。

    随队汉奸认得,说这可能就是马占山的私人物品。

    和很多东北军将领一样,马占山虽称英雄,也离不开抽赌二字。

    很显然,逃命之人不可能带很多东西。烟枪再好,也没有性命来得重要,所以马占山沿路把它们给抛弃了。

    一切都很清楚了,马占山究竟在往哪个方向逃命。

    沿着这条路追嘛。

    不幸的是——上当了。

    (148)

    2009-11-0209:25:45

    但不是说鬼子一般不会轻易投降吗?怎么会有500战俘那么多?估计还有大量伪军和朝鲜人在其中?——所谓日军不投降,主要指“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初期。事实上,即使后来游击队性质的东北义勇军,抓到的日俘也不少,这在相关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当时土肥原就在哈尔滨与他所说的“土匪”商量交换战俘的事,一次就有几百人。“一二八”淞沪抗战也有一些日俘,甚至包括级别较高的军官。

    2009-11-0209:28:14

    我说过,马占山的撤军是有很多道道的。

    除了爱掏人老窝外,他还喜欢布疑阵,留伏兵。

    扔大烟枪的那个方向,与他撤退的方向正好相反,而且早已撒下大网。

    可惜小多门并不清楚这一点。他倒是知道临时指挥所被马占山端掉的事,不过他机械地认为,这应该与他毫不相干。

    我是兵强马壮的前锋,不是兵力空虚的大本营,怕什么呀。

    考虑到马占山的脑袋只有一颗,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他甚至拒绝了其他联队的配合,自己带着骑兵就撵了上去。

    话说小多门带着骑兵紧赶慢赶,总算追上了,不过不是马占山本人,而是他麾下的步兵第三旅徐景德团。

    徐景德的部队走得很慢,而且似乎还带着辎重,怎么看都不像一支担任殿后任务的轻装部队。

    小多门感到很意外。

    都说马占山的部队厉害,我看也就这样吧。要是大哥早点重用我,小小江桥哪用得着打到现在。

    小多门的参谋长显然要更机警一些,立即提醒他,路边有很多又深又密的芦苇丛——听说马占山极善用兵,要是在这里藏一支伏兵的话,我们就麻烦了。

    小多门深以为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指挥机枪手对芦苇丛进行密集扫射。

    打了一会,里面什么动静也没有。

    真是多虑了。此时小多门倒真有些瞧不起那个把自己老哥弄得一筹莫展的马占山了。

    他的心情仿佛当年华容道上的曹丞相——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这个既无谋又少智的马占山,究竟有什么可怕的呢?

    小多门挥队继续向徐景德团杀去。这个刚刚在省城里过足瘾的杀人狂,准备再次完成对中**队的屠杀。

    徐景德很满意地注视着小多门进入了自己的圈套,随即传令吹冲锋号。

    小多门没有想到徐景德敢反包围自己,更想不到从两边的芦苇丛里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人——一个个赤膊上阵,怒目而视。

    不是已经火力侦察过了吗?

    人家地形熟悉,潜伏的深好吧,而且邱少云那样宁愿被火烧死也不吭一声的硬汉子也有不少。

    现在到了复仇的时候了。

    芦苇丛的伏兵其实并不是江省正规部队。这是两支地方武装,你要说他们以前是土匪也可以。不过,在马占山刚刚来到省城就任时,他们就来报到了,而且打鬼子的积极性很高。

    对于马占山来说,只要你跟着我抗日,不管以前出身如何,是贵是贱,都是好同志。

    当天便发给他们步枪300支、子弹5万发。

    寸功未立,就给了这么多好东西。两兄弟顿时被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表示一定听从马代主席的调遣,到江桥第一线去打鬼子。

    马占山却另有考虑,让他们回去加紧操练,今后自有用他们之处。

    现在这两颗棋子果然都给用上了。

    游击队和正规军的打法不一样,主要用具也不同。他们手里大刀长矛一样不缺,虽然不如枪炮威风,对付起骑兵来却是正好。

    劈脑门!削眼仁!砍马腿!掏耳朵!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日军骑兵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遇上了克星。遇上这种不讲道理的打法,马第一个遭殃,兵第二个完蛋。

    正面的徐景德团趁势掩杀,将敌人紧紧包围起来。

    这个地方叫做九道沟子,离省城有60里路,而且旁边没有任何援兵。

    小多门终于体会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是什么意思。

    (149)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