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1-0214:25:48

    九道沟子之围,对日军前敌总指挥、仙台师团师团长多门来说,是一个很意外也很沉重的打击。

    他的亲弟弟小多门及其所统率的骑兵400余人,一个不少,全挂了!

    这些杀人狂最终为自己在省城的禽兽作为付出了代价。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你敢杀我伤兵,我就敢灭你满门。马占山做人的准则一向如此,丝毫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多门则对不幸挂了的弟弟痛惜不已:让你找马占山,你却和阎罗王唠嗑套近乎去了。

    小多门临死前捡到的那些物品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

    日军又把它们交上来,老多门召集熟悉马占山的特务汉奸一鉴定,这些“专家”一致确认,这些都是马占山日常必备用具。

    和自己的倒霉弟弟比起来,老多门的思维能力无疑要缜密得多。一想,明白了。

    马占山肯定死了。

    你想,一个三军主帅,用的手杖和烟枪就算再累赘,那也是心爱之物,少说也得有几个卫兵给他扛着,哪里会随随便便就扔掉。

    只有一种解释:物的主人已死,考虑到既非金,也非银,就没人愿意再留着它们了。

    老多门对自己的这种推理深信不疑,随之便命令鸣金收兵,以穷寇莫追为由把其它几路追兵也都收了回去。

    没几天,活蹦乱跳、如假包换的马占山便又在海伦露面了。

    随着马占山率部撤出齐齐哈尔,江桥抗战垂下帷幕。此战,中**队可以说是虽败犹荣,日军却遭遇到了“九一八”以来最惨重的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桥一战中,日军除战死战伤以外,冻死冻伤的也占有相当比例。

    原因在于日军缺乏御寒装备。

    第2师团(仙台师团)虽来自仙台,号称比较能耐寒挨冻,但也吃不消。

    江桥抗战以前,仙台师团在东北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他们原本以为,黑龙江守军也同样不堪一击,“天兵”一到,立即会四散奔逃,所以根本就没打算要在江省过冬。

    没想到此东北军非彼东北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秋天打到冬天,援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愣是没能把马占山怎么样。

    这样一来后勤补给就跟不上了。

    日本人打仗,一个重要的死穴就是不重视后勤保障。

    在当时的日本部队中,有一句流行语,叫做:辎重兵倘能作战,则铁树也能增加军费(增拨军费为日军最关心话题,故有此说)。在诸兵种里面,辎重兵也就是后勤部队是没什么地位可言的。

    原因是在精神原子弹的剌激下,人人都想当前锋去射门,没有谁愿意做不得分的后卫。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就没少吃后勤不继的亏,死了将近2万人,但十之**都不是被清军干死的,而是病死、饿死、冻死的。

    在这方面,日本人的记性实在很差。

    到进入齐齐哈尔之前,当地已是冰天雪地,气温降到零下摄氏20度,这种气候下的野外作战,一晚上就可以被冻趴下一大片。

    东北的天,竟然比马占山的部队还要凶猛。

    这也是多门不敢对马占山继续穷追的一个重要原因。

    (150)

    2009-11-0214:32:32

    我的一点看法:

    如果我们把历史看作是一幕大戏,则舞台上的人物都是在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各自角色而已。这里面有人有功,有人有过,这都很正常,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角色。我是不主张大家一定要去骂谁的,其实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一下当时当地,他为什么会那么做,有什么前因后果。

    要知道,即使盖世英雄如马占山者,也有过一念之差,犯过错(后面会说到)。

    这是老关的一点粗浅想法,试与众兄商榷。

    2009-11-0219:08:18

    让人哑然的是,就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失陷后,南京的国民党四大终于通过了一个决议,即让已经被批得面红耳赤的蒋介石亲自率兵北上收复失地。

    此前受到党内外强烈质疑的老蒋更是在会上亲自致词,又是赌咒,又是发誓,说自己今后一定要以诸葛亮、岳飞为榜样,好好学习,抗日到底。

    日本那边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早在马占山从大兴撤出后,若榇首相就以为,既然关东军当初出兵是为了保护嫩江大桥,现在任务完成了(双方原本以大兴车站以北划界),自然也会停下来。

    可是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政客想的实在是太天真太简单了。

    关东军本来就是一匹关不住的野马,脱了缰后哪有自觉自愿停步的道理。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回复:马占山的部队离得太近(此时在三间房),对日军来说很不安全,一定要继续前进。

    若榇大吃一惊,深知这样一来,日本政府将在国际外交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头,便赶紧把陆军大臣南次郎叫来,让他设法阻止。

    这个同样窝囊到死的陆相南次郎,没有别的办法,依旧只能给关东军发电报过去,要他们停止进军。

    结果,鬼都不理他。关东军照样打进了齐齐哈尔,并继续朝着他们认定的“北满”目标大步迈进。

    若榇内阁晕到了极点。

    国联的决议草案,是要求日本务必在11月16日前撤军。就算你不同意,也只是说时间不确定,并没有说不撤。

    现在好了,与预定时间相比,又超过了3天,你既没撤军,又没想好新的时间,更过分的是,还从“不扩大”发展到了“扩大”,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北满。

    你当我们国联和各国代表都是泥塑木偶?

    那几天,日子最难过的就是日本驻国联代表芳泽,每次上国联开会就跟上法庭受审差不多,口袋里总是要放一块手帕,不是擦汗就是抹眼泪。

    苦命人啊。

    芳泽眼泪汪汪地向国内的外相币原汇报了情况,表示自己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

    币原和若榇首相商量了一下,也觉得事已至此,再靠硬顶和装傻已经难以蒙混过关,非得另想办法不可了。

    日本政客们对付国内的军队虽然束手无策,但在如何跟西洋人耍赖方面还是很有两三下子的。

    很快,芳泽就得到了币原新的授意。

    11月18日,在关东军猛攻三间房,即将进入齐齐哈尔市之前,芳泽向国联上提出,日本赞成派遣调查团赴东北调查。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意外的表态。

    向东北派遣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本来是中国代表施肇基在向国联提出申诉的时候,就首先提出来的。但当时日本极力排斥国联介入,主张中日双方直接交涉,因此对派国联调查团的事坚决反对,中国的这一提议便被暂时搁置起来。

    现在日本答应的这么爽快,不禁令国联喜出望外,连那些本来已准备好讲稿痛骂芳泽一顿的代表们也连连叫好。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日本觉悟了,服软了,东北事件的处理将一片光明。

    只有一个人例外。

    他甚至感到有些不痛快。

    (151)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