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7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0419:11:57

    就在这天晚上,张廷枢一个招呼没打,带着他的部队撤往北平!

    在决定撤离之前,他当然是犹豫过的。

    他向北平军分会拍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前线惨烈的战况。

    北平军分会随后复电,表扬他“奋勇作战,迭挫敌锋”。

    但对张廷枢来说,这封电报做的只是表面文章,重要的是下面这则电文。

    老爸张作相电,中有“相机行事”数语。

    这是什么意思?

    别问我,我不知道,各人去猜吧。

    张廷枢正是看了这则电文后,下定决心:撤!

    晚上,悄悄地进行。

    他还知道不搞一窝蜂,大家一个个来。先是贺奎团,再是白玉麟团,最后是根本就没怎么打仗的636团(李德明团)。

    跟他一起撤下去的,还有早就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总指挥”——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

    张廷枢以为他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不料还是被杜聿明察觉到了。

    前面有了教训,再不多留个心眼就如同等死了。

    张廷枢这一撤,令杜聿明禁不住倒吸几口冷气。

    此时,关麟征师的2个主力团仍在一线与日军处于胶着状态,并非想撤就能撤,一时也无法把防线收缩回来。

    右翼不能缩,就得想办法再把空空如也的左翼再撑起来,否则房梁非得塌掉不可。

    杜聿明扳着指头数了一下,现在唯一建制还算完整的就只有150团(张汉初团),只有派他们去填补真空了。

    最后的一个团146团(梁恺团)一部随其防守正面。

    虽然看上去似乎暂时还能应付,但杜聿明比谁都清楚,这是一个漏洞和危险性一样大的布局。

    第二天日军如果不增兵,或可暂时维持平衡,一旦增兵,必将危矣。

    突破阵地,迂回包抄,哪一样都足以制守军于死地,因为现在他手上再无多余兵力可派,既堵不住漏,也解不了围。

    的确非常痛苦。可如果你不想同东北军张廷枢师一样不顾一切地逃命,还有比以上更好一点的办法吗?

    惟今之计,只能存如下侥幸之念:正好日军已无兵可援,又正好我部援军适时上来。

    杜聿明也知道这个念头实现的可能性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所以他又硬是挤出了2个连的预备队,加上师部特务连,放在古北口以南到南天门一带的高地上,并在此设立预备阵地。

    不为别的,就为了如果全军溃败,这3个宝贝连能起到掩护作用。

    其实,发现张廷枢撤退的,不止一个杜聿明,还有他们的对手。

    在得到张廷枢师撤退的情报后,深谙战阵的日军高层指挥官均意识到古北口一战已胜券在握。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当天即离开锦州回到长春。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举动。

    热河拿下了,边境“拱卫”了,中央军的失败也只是早晚的事,还需要他天天守在指挥部等战报吗?

    与当年“一二八”会战时,植田、白川几乎一刻不停地紧盯着军事地图,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的场面,已有天壤之别。

    西义,川原,你们自己去搞定吧。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12日。

    对于长城抗战的指挥系统来说,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少帅张学良黯然下野,何应钦走马上任。

    在得知前线情况险恶之后,黄杰师的先头部队已朝古北口急赶。

    还有一天,只要一天,他们即能赶到古北口,到那时,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412)

    2010-02-0509:01:26

    然而这次幸运之神没有选择和杜聿明站一边儿。

    中国援军未至,西义却如愿等到了包括野炮兵第8联队(广野炮兵联队)在内的援兵。随着后援辎重的到来,部队紧缺的武器弹药得以全面补充。

    对川原旅团来说,久旱之后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甘露了。

    他们得到了最需要的东西——800发炮弹,一度因缺乏弹药而只能干瞪眼的日军炮兵阵地得以重新开动杀人机器。

    倒霉的事总是聚着堆来的。

    日军轰炸机群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对地面的中国守军进行狂轰滥炸。

    前两天,它们不是一个小时一批次地搞过一下吗?那算小来来,挠痒痒的那种,这回要动真格的了。

    出动的是关东军飞行队第12大队(轰炸机大队),由它们在空中配合步兵发动总攻击。

    如事先所预料的那样,重磅援兵加以立体化的进攻阵型,在短时间内就击穿了杜聿明部署的一线防区。

    由于工事阵地几乎全被日军炮火炸毁,正面的梁恺团、连接右翼的王润波团防线均被强行突破。

    日军直逼二线南关城墙之下。

    守军既要防上面(飞机轰炸),又要防前面(野炮远射),还要防下面(步兵攻城),难度可想而知。

    但每个人都知道南关失守,对留在左右翼的兄弟团意味着什么。

    拼却一死,以尽天职。

    战斗进入白热化。

    日军为加强进攻,组织了数支敢死队进行冲锋,然而多被打残,其中有些年头的常建制“骷髅敢死队”更是被打得所剩无几。

    进攻部队三度欲图进城,但三度都被击退,场面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前两天的总和,乃至西义在战后的报告中也慨叹此战确为整个长城战役“激战中的激战”。

    然而,再强的精神和意志,也无法完全抵销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终究有支持不住的时候。

    早上11点半,在经历2个小时的进攻后,南关北侧制高点终于落入敌手。

    更险的事发生了。在进入南关后,日军大炮竟然直接对着杜聿明所在的指挥部就开了火。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指挥部在哪里?

    也许就像《亮剑》里那样,屋里伸出来一根天线,或者是参谋们进进出出,正好被他们发现了。

    炮弹还打得真准,无线电台、电话总机和通讯设备一个不留,全被炸得稀巴烂。

    但是总指挥杜聿明却安然无恙。

    只能说老天也惜才,它执意要给我们这个多难之邦留下一个能战之将。

    可是屋里的坛坛罐罐都被打烂后,与前后方的联络已经完全中断,自然也没法再进行指挥了。

    指挥中枢再不能起到调度全局的作用,如此一来,大家也就只有各安天命,自求多福吧。

    前方指挥部被炸翻,杜聿明不得不带领警卫退至关帝庙师部所在地。

    日军似乎在他身上安了追踪器,马上也跟了过来。

    离师部仅有一百米。

    杜聿明急忙组织火力进行阻击。

    据说当时杜聿明身边实际只有几个带短枪的参谋、警卫和传令兵,所谓还击也只是虚张声势,如果日军硬往里面冲,是绝对挡不住的。

    但巧的是日军此时却又谨慎起来,他们为避免伤亡,不再强行靠近,而是用重机枪把师部大门的正面封死。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就是日军不进来,杜聿明怕是也出不去了。

    (41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