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0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907:44:05

    作者:老先生2010回复日期:2010-07-1810:42:57

    民国二十六年(1936年)2月17日,朱培德病逝于南京——

    捉个虫,民国二十六年是一九三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谢

    2010-07-1907:46:12

    政府说要整编,他就整编,政府说要编遣,他就编遣,一度他还从江西“地盘”中退了出来,这在民**人中堪称异数,所以老蒋才称他为“德才兼备第一人”,“一生为公不为私”,对其信任有加。

    蒋氏一生,常以曾国藩为偶像。若以此类比,朱培德就是在向胡林翼看齐。

    在晚清所谓的中兴名臣中,提的最多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但实际上,以军功业绩和学问才能论,真正能与曾国藩相提并论的,仅胡林翼一人而已。

    与太平军征战,平定“洪杨之乱”,曾氏兄弟功立第一,但曾国藩心里却一直门清得很,如果没有胡林翼在湖北后方为他奠定“富强之基”,源源不断地向前线提供兵员和粮饷,别说攻下金陵了,能不能在长江上占据优势都得两说。

    胡林翼自己是很能打仗的,但却不事张扬,甘为他人做云梯,崇尚“推功让能”,把功劳全让给别人,苦劳全留给自己,所以连曾国藩都自愧不如,说他的人品“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

    朱培德与胡林翼当然不是一码事。可是伏首愿为老黄牛的精神以及俯瞰天下的眼光,却也与后者相去不远。

    一方面是为人处事上“遗大投艰,小心翼翼”的低调态度,另一方面却是“赫赫事功”: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国民党军队,特别是中央军的“整军备战”几乎全赖此人。

    这样的人自然谁都喜欢。

    翻翻《论语》就知道,孔子一生有那么多的弟子,最看重和爱惜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颜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颜回这个人不仅才德天分都极高,而且安贫乐道,从不愿在别人面前吹老牛或者叹苦经(“无伐善,无施劳”)。

    我们再回到前面:老蒋把朱培德从“总长”降为“主任”,要他去干些什么呢?

    以前是全面的“整军备战”,现在则是有重点的“精兵备战”。

    这个重点,指的就是老蒋预想中的“上海保卫战”。

    老蒋交给朱培德的任务,是在浙江和江西边界,集结和训练3个军的中央军部队,以期投入未来战争。

    后来的“八一三”淞沪战役,证明了这一备战的成果。

    朱培德是一个具备很高战略眼光的人。当时就已预见了天下大势,即随着世界各国疯狂扩弃军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山雨欲来,“恐难幸免”,而无论战争的范围扩展到哪里,中国都难免受到波动,无法独善其身。

    一战是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的,那么这次呢,哪里是发端。

    朱培德断言,就是中日问题。

    中日必有历史性的一战,可是我们能支撑战争的经济物质却太薄太弱,毫无疑问,国家的处境正处于“极艰难而又最危险”的时期。

    史载,胡林翼在看到长江上外国轮船驶过,且“迅如奔马,疾如飘风”时,竟勃然色变,呕血不止。因为他知道,中外争锋已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此后国家的惨败与沦亡恐将不可避免。

    朱培德没有胡林翼那样的学问,但作为云南讲武学堂的优秀生,他也清楚中日实力相差悬殊,前景不容乐观。

    (776)

    2010-07-2007:34:28

    那就只有拼死一战了——“我怕无能力,我怕受耻辱,我不怕到战场去拼命”。

    老蒋本来是准备赋朱培德以大任的。倘若朱培德不遭意外,甚至很可能授之以“八一三”淞沪战役的指挥重任。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的过程全无任何预兆。

    朱培德患有胃病,这在长年戎马倥偬、食无定律的军人当中并不少见。遵医嘱,他每星期都要打两针葡萄糖以补充能量,已成惯例。不料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直到回家后,才发现手上打针的地方竟然出现了发炎现象。不久,整个手臂都红肿起来。

    第二天,他被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诊断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已患上了致命的败血症。

    从发病到去世,时间极短,一共只有三天。三天,就把善能运筹帷幄的出色将帅送上了黄泉路。

    一个普通的胃病,怎么会突然跟这么要命的绝症挂上钩呢?

    家属难免产生疑问,而疑问马上又都集中到了打针的护士身上,猜测其中是否藏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在朱培德一息尚存时,他就听到了这些疑问,所以当老蒋来探视时,特地提出,不要追究护士的责任,如果属于事故,也在事不在人——国家医学不发达,注射引起血液中毒的事是难免的。

    呜呼,人之将死,其言也哀。观其一言,真有古仁人君子之风也。

    但既失爱将能臣,老蒋岂肯如此善罢甘休。他怀疑这是日本特工所为,因此专门派戴笠进行侦察。结果,以戴笠这样的特工王,也没有找到任何有人蓄意为之的证据。

    朱培德这一去,犹如又断一臂膀,老蒋不胜悲凉,有痛入骨髓之感。

    正当用人之际,今后却再无其人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老蒋照片,所有表情中很少能看到这一种的:哭得脸都歪了,完全不顾及他平时最看重的“领袖”仪表与形象。

    这就是在为朱培德举行的国葬仪式上发生的一幕。

    老蒋固然不开心,日本人却也不痛快。

    广田组阁后,对军部可以说是十二万分的小心和迁就,所谓政府的国策和外交方针,基本就是军部思路的翻版,军事预算也一个劲地往上涨,可这不仅没能使军部得到满足,反而还使其变得更加目中无人和不可一世。

    由于嚣张过头,连议会中平时不太敢吭气的议员们都受不了了。一次,听藏相作报告,又要应军部要求追加开支了,一位老资格议员滨田国松就壮着胆子上台发表演讲,说军部这样做是不是过分了一点,很值得“忧虑”。

    寺内陆相就在下面坐着,一听,怎么着,还敢跟我们较劲,活腻歪了是吧。

    他跑上去指着滨田的鼻子:你侮辱军人!

    老议员大庭光众下被抢白,也收不了场,遂回答:我没有!

    于是,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交上了锋,一个说你有,一个说我没有,搅成一团。

    (777)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