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0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2108:28:13

    作者:虎贲羽林回复日期:2010-07-2015:40:44

    大庭光众是否应该为大庭广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错了。谢过。

    2010-07-2108:32:24

    滨田情急之下,索性豁了出去:要不这样,查一下我的演讲纪录,如果我的发言确实“侮辱”了军人,没说的,我会当着你的面剖腹自杀;假如我没有,那你要剖腹!

    结果当然是谁都没有剖腹,可寺内已经觉得大大丢了面子。一气之下,他便又回过头,去找那个“逆来顺受”的内阁的岔,要给广田“剖剖腹”。

    都不用他上门,广田内阁自己已经扛不住了。

    “绥远事件”与西安事变,原本被当时的日本朝野视之为“决定命运”的两大事件。然而在这两大事件中,日本政府却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绥远事件”,伪蒙军一败涂地,不仅没能进入绥远腹地,还把个早已到手的百灵庙也丢了。更糟糕的是,受它“连累”,中日南京谈判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几乎什么额外的好处都没能捞着。

    西安事变,本来坐山观虎斗,希望中国国内出现新一轮内战的大爆发,这样他就可以从中进行挑拨和渔利了,未料到事变却迅速得到和平解决,国共还以此为契机,“意外”地出现了合作抗战的迹象。

    不是失败,是大失败。

    这个时候,寺内上来只是轻轻一推,广田即顺势倒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23日,在组阁仅仅10个月后,广田内阁宣布总辞职。

    “老媒婆”西园寺又得给天皇找打工仔了。

    这次拟推荐的人是宇垣一成(陆大第14期)。宇垣是日本士官学校第1期步兵科毕业的,曾连任好几届陆相。那是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也有能力,特别具有优势的是,现任陆相寺内是他的老部下,而且议会和党派对他也不反感。

    自从西园寺找谈话后,宇垣的自我感觉好极了。陆相当过这么多届,就是首相没干过,这回总敢好好过把瘾了。

    可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有人出来拦道了,还不是别人,正是原先认为最有把握的支持者——“老部下”寺内以及所控制的军部。

    抵制的办法:发表声明:我们不派陆相入阁。

    这个办法绝对有效,一下子就击穿了宇垣的所有梦想。

    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宇垣没能在军界补上最后一次钙,实在是有原因的。有件事,他可能已经忘记了,寺内等人却没有忘,那就是宇垣在滨口内阁时代做陆相的时候,曾经一口气砍掉了4个师团的编制。

    4个师团啊,你想想,多少人得失业。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寺内抵制“老领导”出山,那是有军队中深厚“民意”支持的。

    你不爱军人,还想指挥军人,去你的蛋吧。

    西园寺好不容易看中一个新人,却又遭到抵制,只好把手伸到故纸堆里,瞎猫碰着死耗子,抓着谁算谁。

    林铣十郎就这样被“抓”了出来。

    上台后,自兼外相的林铣便急着观察中国政界的动静。

    正在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此类会议,一向是地方诸侯是否向中央“臣服”的指向标。因此,他最关注的就是能有几个诸侯王来参加会议。

    (778)

    2010-07-2209:06:19

    作者:老先生2010回复日期:2010-07-2108:58:47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23日,在组阁仅仅10个月后,广田内阁宣布总辞职。

    ======================================================================

    再捉个虫,应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2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惭愧

    2010-07-2209:09:00

    作者:plapla87回复日期:2010-07-2109:59:56

    上台后,自兼外相的林铣便急着观察中国政界的动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铣十郎姓林~如果单用姓不太顺口的话,是不是可以改成这样?

    “上台后,自兼外相的铣十郎便急着观察中国政界的动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有朋友提出后,写着写着就忘了。呵呵。还是用全名好。

    2010-07-2209:13:20

    老规矩,大家又围绕诸侯们展开了竞赛。南京拉人开会,东京劝人止步,诸侯则在中间察言观色,窥测风向。

    由于韩复榘在西安事变中拥蒋的态度不够坚定,老蒋这次对他格外上心,不仅派沈鸿烈上门做说客,还让孔祥熙来电规劝,要其务必出席会议。

    韩复榘不想去,可是既然已被老蒋盯上了,又不敢公开拒绝。

    这就需要给个理由先。

    韩复榘给出的理由是:不小心把脚扭伤了,所以来不了。

    注意到会议内容敏感,为了尽可能两不得罪,包括韩复榘在内,相当一部分南北诸侯都没亲自与会,不过他们又都无一例外地派了代表参加,而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

    林铣十郎的神经不能不紧张了。他想方设法派人打听,代表们都在谈些什么,以判断中国的国策究竟在往哪个方向转。

    会议由刚刚回国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主持。会上通过的一个决议引起了林铣十郎的格外关注——“根绝赤化案”。

    光粗看一下题目和内容,你可能会以为它跟以前历次的“剿共”口号没有什么区别,似乎还更狠了,不是光“剿”,而是要“根绝”。但细推敲一下内容,再联系**提出的“四项保证”,得到的感受就大不相同了。

    “根绝赤化案”几乎就是对“四项保证”的呼应,就仿佛**在那边喊,我“保证”做到哪些哪些,这边国民党就回答,我就是“希望”你能做到那些那些。

    回头再看陕北中央的反应,他们对“根绝赤化案”不仅没有像以往那样“破口大骂”,还泰然受之,觉得很受用。

    这算哪门子“根绝赤化”呢?

    明白了,这不过是国民党的“障眼法”。知道我们日本人最忌讳“联苏容共”,拿出来骗我们的。

    国共合作的趋势其实已经不容逆转。

    更让林铣十郎感到心惊肉跳的是,尽管汪精卫再次回归,国民党内众望所归的却仍是老蒋,“亲日派”几乎完全失声了。

    老蒋口口声声,决不会答应西安事变时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不过是面子问题,当事人不好意思直接承认罢了。

    事实是,蒋汪此后主持的政策和人事任免,在对日关系上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硬的一面。

    老蒋就不用说了,汪精卫呢,那以前都是对着日本人扮过红脸的,现在也一反常态地高调起来,说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没别的,就是要恢复失地,还我河山。

    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把失去的“满洲”给夺回来(“以恢复满洲,作为当前紧急、根本之问题”)。

    老汪的精神意志没法跟老蒋比,这位仁兄是看形势发展说话的:无论是“绥远事件”,还是“中日南京谈判”,以硬对硬的结果,都没让日本人占到什么便宜,证明必要的强硬是对的。

    林铣十郎当然不会相信,中国凭现有的军事力量,真的能够攻下“满洲国”,“收复”东北,但他知道,蒋汪起码有一点是可以做,也能够做到的,那就是推倒“满洲国”的“防护之外墙”。

    (779)

    2010-07-2307:59:30

    两道“外墙”,一道华北,一道内蒙。在这几年双方的反复拉锯战中,一方是在不断“砌墙”,另一方则是在用力“推墙”。在“华北工作”方面,日方早已呈骑虎难下之势,虽然用尽气力,华北特务机构的主持人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随着三轮“华北自治”**的相继失败,预想中的华北“外墙”始终没有能够真正“砌”得起来。

    “内蒙工作”更好,偷鸡不着蚀把米,不仅丢掉了百灵庙,还差点把满蒙伪军的魂都给打没了,后者本来就胆小,这下更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蒋汪的最新表态说明,他们还准备继续推倒“那堵墙”,即着手断绝冀东和内蒙对日本的依赖关系,使之完全中央化。这显然不是林铣愿意看到的。

    针对中方的变化和己方的失败,他感到有必要进行“对华再认识”,重新审视原有策略。

    以前为什么觉得中国比较好搞?

    无外乎几个原因,首要者即为“一盘散沙”。

    可是一个西安事变,不仅没能使这个国家走向日本人所向往的“内乱”,反而还在抗战的旗帜下,高度聚合了其人心:诸侯们纷纷从“反蒋”变成了“拥蒋”,就连“不共戴天”的国共两党也奇迹般地站到了一块。

    作为与孔子并列的儒家两大圣人,孟子的一句话说得妙极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如果不主动迎战内忧外患,而一直在昏昏噩噩中过日子,那是要亡国灭种的。

    多难可以兴邦。这个分裂国家迟迟不能解决的统一问题,不经意间,却让日本给“促成了好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共双方和全体民众都是西安事变的赢家,输家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

    此外,“经济不安”、“军事力量弱小”本来也一直是倭寇用来随意欺凌我们的重要原因。

    不过你看清楚了,中国不是停滞不前的,特别是近几年进步神速。经济方面,有“法币改革”,军事领域,有整军备战,分别促成了所谓“黄金十年”中最耀眼的几笔。假以时日,东方睡狮不能不让日本人为之刮目相看。

    正是由于对手在变化,老革命便遇上了新问题。

    过去的办法无非两招:逼和吓。

    问题是这两个曾经屡试屡爽的招数眼下似乎过了保质期,已经越来越不灵光了。

    是得换换思路了。

    林铣决定起用原驻法大使佐藤尚武为外相,让后者动动脑筋,看能不能“与时俱进”,弄点新意思出来。

    佐藤在做国联代表的时候,就是颜惠庆、顾维钧等人的手下败将,知道这些中国人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好欺负。

    既然逼和吓不管用,试试软的一手怎么样?

    第三招:骗。

    在佐藤的策划下,日本派出一个以儿玉谦次为团长的经济访华团到中国,并得到了老蒋的亲自接见。

    这帮人与其说是访华团,不如说是表演团更合适。他们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尚武”形象,变得温情脉脉起来。

    在友好亲善的面纱后面,一把软刀子却已放出了寒光:以“经济提携”来代替“政军逼迫”。

    还是想欺负你,只不过换一种手段或方式罢了。

    (780)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