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0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2409:47:38

    作者:关河十五州回复日期:2010-07-2316:40:42

    因特殊原因,此贴暂停更新7天,由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

    关河十五州,一下子少去了三十五个州,大好河山岂能随意让人。这位老兄看来是喜欢开玩笑的那种,哈哈。

    近期能挤出来写的时间比较少,也因此带累了更新速度,这个当然要“敬请谅解”,然而尚无“因特殊原因,此贴暂停更新7天”一说。天涯向为老关之宝地,这里有识者众多,又有很多朋友,只要有一线可能,老关也会不辞劳苦,每天起码会保持更新一次,这个也请大家放心。

    2010-07-2409:54:55

    日本政府的用意,老蒋心里多少有点数,但这毕竟是一个可能因此得以避战的机会,能抓就要抓住。

    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支矛。这是他从日本带回来的,现在他要把这支矛掷还过去。

    矛的主人叫涩泽荣一。这个人在日本的名气很大,被称为“日本实业之父”。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光生意做得好,《论语》读得也很棒,堪称日版的儒商。

    老蒋对儿玉等人说,我在第一次下野赴日本时,曾经会见过涩泽,后者还专门送给我一本他自己精心校印的《论语》。

    你们知道,这位老先生当时跟我说什么吗?

    是《论语》中经典的一句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涩泽先生说,这是他最佩服的语录,也是东方精神的主要特点。

    事实上,日本不乏有识之士。

    这个“倭夷之国”在近代为什么会先中国而崛起,说起来原因很多,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它适应能力强,转换快,能够迅速西方化的结果,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若论除旧立新的“革命精神”,我们中国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比日本还彻底:在亚洲范围内,推翻君主体制不比别人晚,欢迎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和姿态一度也比谁都高。

    与此同时,日本却仍然保留着天皇,保留着很多在我们看来极度“封建”的思想和传统。如果我们愿意进一步打开日本这个标本,还会发现,西方技术只是其表,那个曾被我们忽视或者说轻视的“东方精神”才是其精髓所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晚清洋务派曾推崇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自己没有能够坚持到底,仅一洋之隔的东瀛岛国却做到而且做出色了。

    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够完全做到,而没有做到的部分,则成了导致这个国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评价老师,说孔夫子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宗旨,那就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就是尽己,做任何事,你都不要藏着掖着,而要把一颗心放在中间,尽自己最大的力来做。这个方面,日本人普遍学得不错也做得不赖,这弥补了他们身上固有的很多缺陷,比如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甚至彼此妒忌,互相拆台,但他们围绕着一个“忠”字所建立起的超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确实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可是这些聪明过头的日本人却大多不懂得“恕”。

    恕者,推己及人,以一人心度千万颗心,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日本,涩泽这样的人有,但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仅知忠而不明恕,不能不说是这个原也称得上优秀的东方民族的一大悲哀。

    老蒋虽然只追着清末“废科举,办学校”热潮的尾巴,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但他本人的旧学功底还是比较深的。一捧一推之间,就借助于日人之口,把儿玉还没来得及说出来的“贪戾之念”给挡了回去。

    算盘珠子人人都会打,可是你不能捞过界,把一些明知道我不会答应的东西强加给我。

    (781)

    2010-07-2509:52:30

    此时,涩泽已去世多年。

    忆完故人,在老蒋的提议下,大家又起立一分钟,向涩泽致敬。

    经过此次“民间之旅”,儿玉发现,如今这世道,骗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一回国,他就得出结论:(对中国)除使用武力外,别无他途。

    日本军部对佐藤外交也渐渐失去耐心,参谋本部专门召集在华“中国通”进行会商,从而掀起了“对华再认识的再认识”。

    问题在于,一贯退让的中国人,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胆大包天,水火不惧了呢?

    下面立刻有人抢答——

    因为他们抓住了我们的把柄,以为我们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了。

    说这话的是须磨。这位老兄在中日南京谈判中不仅没有讹诈成功,还差点为漏写一架照相机而自掏腰包,因此一直有一种气急败坏的感觉。

    作为原南京总领事,他倒的确是看出了一点端倪:中国认为日本患了“恐俄病”,而且相信可以得到英美外援,所以开始小看我们日本了。

    后面这句话,一下子把众人窝在心里的那股邪火给点燃了。

    原来如此,一个被欺负惯了的“东亚病夫”,趁着我们备战苏联的当口,竟然想变天了。真以为我们抽不出空来揍他是不是?

    须磨一见大家脸红脖子粗的劲儿,跟着来个火上浇油:你们还不知道吧,据我的观察,这两年中国的军事实力已大大增长,“军队的姿态、士气完全一变”。

    此言一出,一众日本人不光是怒,而且急了。

    怎么办哪,等到“病夫”变成“壮夫”,想占便宜也占不了了。

    “再认识的再认识”的结果就是:不能多等,苏联要打,中国也得教训,而且在对苏行动之前,首先要完成对华一击,以便“挫伤蒋政权的基础”。

    “对华一击”论终于在军部露出了“尖尖角”。

    林铣内阁当政期间拿不出什么令人称道的高招,自然也混不长久,上台才几个月就又下来了,“佐藤外交”亦无果而终。

    人事难题还得西园寺来解。

    他环顾左右,穿军装的讨厌,做政客的软蛋,喜欢的人家不要,人家推荐的自己又不喜欢,简单说吧,朝野上下,凡是认识的,就没一个觉得可用的。

    幸而这个时候有人举起了手——“**”近卫文磨。

    近卫出身于标准的贵族家庭,老爸是贵族院议长,十四岁时,他就已经从老爸议长那里承袭了公爵的封号。以后的名头越来越大,三交九流,左派右派,军人政客,都争着来拜见,他自己也很得意,颇有点中国春秋名公子孟尝君的味道。

    近卫公子外表看着华丽,其实内囊很不匹配,既无担当也缺眼光。二二六事变后,西园寺曾推荐他出来组阁。可是他见形势微妙,风险很大,便赶紧找借口推辞了。

    这并不是说他不想当首相。很想,可是不能做无头首相啊。这一年多过去,看看时局渐趋稳定,没人敢轻易朝内阁开枪了,他那颗萌动的名利心又动了起来。

    既有名望,又非军人,西园寺喜出望外,那就他吧。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在西园寺的推荐下,近卫文磨正式组阁。

    (782)

    2010-07-2608:21:29

    近卫当年不到五十岁,如此年轻的首相在日本政坛是很少见的,因此得到外界热捧,称之为“青年内阁”。包括西园寺在内,都对近卫寄予厚望,认为他一上台,中日问题的解决,将会找到新的有效办法。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身为贵族的近卫的眼光,比那些军人还要来得浅薄。这么说吧,把他那漂亮脑盖打开来,里面就一碗豆腐脑,脑仁跟松子一样大小。

    军人喊打喊杀,近卫内心里其实也爱这个,所不同的只是,他给加上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他的“资源决定论”——

    日本资源少,所以必须对外侵略,这叫国际主义。

    中国资源多,所以必须被侵略,又因为靠日本最近,理所当然要由日本“单独享受”,这叫爱国主义。

    可想而知,作为日本式“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体,“青年政治家”近卫会把日本引向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了。

    在他的阁员中,陆相杉山元本身就是“对华一击”论的拥趸,倒是从首相又“转行”做外相的广田弘毅还想继续尝试一下“佐藤外交”。

    要论骗功,他广田可绝不会比前任佐藤差,为什么不能在这个领域拓展一下身手呢。

    为此,广田甚至表示,以前自己提出的广田三原则实在太抽象了,不好玩,现在我们应该来实际的,致力于解决“两国多年的悬案”,即先行处理华北走私案等经济问题。

    高宗武晚年回忆说,走私问题是当时中日外交中最为头痛的一件事之一。因为日本人的走私不是单人进行,偶尔为之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大规模行动。

    他们走私太容易了。只需走一个地方,那就是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的海岸线很长,日本船只往边上一靠,大模大样地往岸上卸货,从不知缴税为何物。

    这个事情当然要提抗议。

    高宗武口头抗议了不下三四十次,外交部书面抗议也有二十次之多,可是没用,日本人脸厚心黑,置若罔闻。

    他们的辩护词就一句:你们的关税太高,我们也是没办法。要是你们降低关税,事情不就全解决了吗?

    高宗武是个“日本通”,哪会这么轻易地就被忽悠过去。他把日本的关税找出来,指给日本人看:看见没有,你们的关税比我们还高得多!

    如果我们也嫌高,是不是也可以跟你们学,光明正大地走私了?

    后者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好推托说会“设法改善”。其实改来改去,从没有改得更好,只是更坏。

    广田什么意思呢,他希望说服中国把关税降下来,降得越低越好,这样也省得你们中国人再在旁边闲言碎语,说我们走私。在他看来,这就叫改善两国关系。

    他这么一说,却让旁边的关东军第一个大光其火。

    要说走私,关东军没有不参与的,实际就是走私行动的幕后策划者与组织者之一。听了政府的言论,他们自然按捺不住:什么越低越好,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缴关税!

    (78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