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2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9-1215:08:18

    给自己人的贴己话:

    书是武汉出版社出的,书名是《正面抗日战场第一部——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以后的每本书都会有一个独立的书名,这也是我与出版社达成的一个妥协,“八千里路云和月”可能会作为今后其中一册的书名。大概在九月十八日前后全国上市。大家愿意买来放家中或赠送朋友的,在下先行谢过,不买的也没关系,能来帖子里支持一下老关,已经感激不尽。我希望全套书能够出齐,当然书的数量就会多一些。我也知道出版社的意思,卖得好,书出得越多越好,如果卖得一般,不用出版社说,我也是个知情识趣的人,这又不是自费出书,总不能让出版社赔本吧,能出到几本就几本了。

    以上是给我的书打打广告,以后可能还得自己出来吆喝。毕竟这不是一个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而我更希望把这套书全部出完。当然,作为作者,真正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投入到写作中去,让读者看后觉得有收藏的价值。

    在寻访抗日战场的时候,我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年代了,你们找这些地方有意思吗?问这个问题的,年轻人居多。其实,我这部书也可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不是愤青,我写的抗战可能与之前的任何一部都不同,我想写的,是一个民族曾面临的困境和抗争,一个无数中国人曾困惑、曾纠葛、曾奋斗的历史,他们曾像我们一样的年轻。

    在我把前面评论都看完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朋友问我对钓鱼岛的看法,我愿意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来自外部的威胁从来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古往今来,一向如此。而这,也是我在书中反复阐述的一个观点。

    2010-09-1215:11:41

    作者:脑抽回复日期:2010-09-1214:38:53

    分了,老关请快来更新吧

    ——————————————————————————

    今日更新在(821)。我知道每天更得有点少,但没办法,我现在能用于写作的时间也极有限。当然,我会争取把时间挤出来,多写一些来回报大家。

    2010-09-1315:52:01

    在石原的发言过程中,陆军省军务课课长柴山兼四郎(陆大第34期)等几个人,都听得摇头晃脑,看上去很“然其说”。

    石原对自己的不屑态度,弄得武藤章大光其火,霍地站了起来,瞪着石原。

    石原君的意思,好象是劝我们不要“无事生非”,弄出新的“华北事件”,但是好奇怪啊,难道以前的“满洲事件”不是前辈首创吗?我们只不过是沿着您的道路继续前行而已。

    这句话结结实实地把石原给堵住了。

    是啊,你能发动“九一八”,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制造“七七”呢,都是在江湖上漂的,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

    见“大腕”石原被武藤章说得哑了火,一旁的永津赶紧卷起袖子上来了:我也认为石原君的论断是不对的。

    他把支那想像得太可怕了。我们哪里需要出动那么多兵力,少量部队威胁一下就可以了。到时支那能不屈服吗?

    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收益,谁敢说买卖不划算。这才是日本国防的上上策呢。

    两个小鬼讨敌骂阵,强硬派的主帅杉山元随后掩杀过来。

    石原的发言,让这位陆相憋了一肚子气,可是慑于石原“民族英雄”和“战略家”的光环,也只得暂时装出虚怀若谷的样子,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现在一看,场上形势似乎要转过来了,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杉山元一拍惊堂木:还商量什么商量,事情到这个地步,就得下决心好好地干它一把了。

    我们不光是要解决“卢沟桥事件”,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制定计划,攻占支那的首府南京!

    杉山元的言论立即把室内气氛带入了一个新的**,而石原也被深深激怒了。

    他坚决反对杉山元的“过激想法”。

    我是主持对苏战略的。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决不能因为一个“偶发**件”,就将力量消耗在支那战场上,必须得分清,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什么是日本“既定之长远目标”。

    接下来便是石原和杉山元两个人的“英雄会”,双方各自代表一个派别的山头,展开了互不相让的大舌战。

    与石原惯于长线操作不同,杉山元爱的却是短线捞金。照他的看法,中国这块肉,要是再不下嘴的话,眼看着就连油腥都要沾不上了。

    石原说,我们可以等到把苏联搞定之后,回过头来再与中国计较。

    杉山元却说,这哪里来得及啊。你自己都说了,中国自“西安事变”之后,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连国共两党都快走到一起去了,而且他还在加紧备战,如果再“姑息养奸”,以后还有什么机会吞并中国。

    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在中国做好准备之前“先发制人”,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回过头来再与苏美争雄未为迟也。

    这就叫做,鱼与熊掌,吾可得而兼之。

    本来是集体讨论,等到石原和杉山元一吵开了,别人连插嘴的机会都没了,就看见两个人的口水在漫天飞舞。

    (822)

    2010-09-1411:22:26

    既然“吵架的”争不出结果,他们就想起要找一个“评理的”。

    先找参谋次长今井清中将(陆大第26期),不过让杉山元感到失望的是,今井清认为石原说的不无道理。

    这不算,应该让参谋总长出来说句公道话。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也感到很难办。面前的两位,一个是“九一八”时的“民族英雄”(石原),一个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两朝老将(杉山元),一个是参谋本部当仁不让的“天之骄子”(石原),一个是陆军省手执权柄的头牌大佬(杉山元),偏向谁都不合适。

    再听听两人的言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难以决断是非。

    载仁想了一会说,要不这样吧,对“卢沟桥事件”暂取“不扩大方针”,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再议。

    亲王做出决断,杉山元终于无话可说了。

    在稳健派的支持下,由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亲自署名,参谋本部向天津驻屯军司令官田代发去电令,上面明确:“为防止事件扩大,避免使用武力”。

    这表明到此时为止,“既有国策”在日本军政上层仍占有上风。

    在载仁作出“不扩大”的“裁断”之后,杉山元当着面不敢表示异议,但其实内心是很不服气的。

    一回寓所,他就把武藤章和永津这两个“知己”找来,三个人一道商量,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这一机会。

    石原的调调完全是“书生之见”,说什么就是派15个师团也没用。那是地道的胡说,目下之计,应该紧急派出3个师团去华作战。

    这时,杉山元不由长叹一声。

    可恨现在的陆军高层,如总长、次长,都听信石原的邪说,不纳我等之计,如之奈何。

    不过他很快就转忧为喜,因为他收到了两份请战报告,一份是关东军的,一份是朝鲜军的。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

    当时关东军是以苏联为主要战备目标的,部队也重点部署在东北的“北满”和“东满”一带,本来抽不出多余精力来窥视中国关内。

    不过,在“七七事变”之前一个星期,日苏曾爆发过一次冲突,即干岔子岛事件,正是这一事件,改变了关东军高层的想法。

    干岔子岛位于黑龙江境内,号称江省“第一黄金岛”,面积是我们熟知的珍宝岛的近30倍。更让人称羡不已的是,珍宝岛名字里虽含“珍宝”二字,其实并没有真的奇珍异宝,而干岔子岛却是货真价实的黄金之岛,上面有的是金矿。

    和珍宝岛一样,干岔子岛也位于中苏界河主航道的中国一侧。按照“航路中线”的国际公认标准,它跟苏联没有什么关系,可老毛子却不这么认为,听说岛上到处都是黄金,他们马上派了部队过来,越界上岛,把正在埋头采金的伪满官员和工人都赶走了。

    伪满在帮谁采金?

    当然是后面的日本人。所以关东军听了也不干了,第1师团(近卫师团)和伪满军随后赶到,双方舰对舰,艇对艇,炮对炮,在干岔子岛附近形成了对峙。

    (823)

    2010-09-1512:25:07

    作者:专业批伍猫回复日期:2010-09-1411:59:20

    第1师团(近卫师团)——

    捉个虫,第一师团和近卫师团不是一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兄这个虫捉得很有水平,第1师团应为东京师团,是我自己搞混了。其实在二二六事变中,我也明确注明第1师团(东京师团)的,但因为这两个师团的驻地都在东京,有时候字码来码去,自己也会搞混。

    2010-09-1512:40:11

    作者:我是dadao2080回复日期:2010-09-1509:46:47

    老关书出了,写作的水平也越来越低下,错误也越来越多了,这样不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跟现在的写作状态没有关系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才到一二八会战。如果觉得我哪一段不够精彩,尽管指出,比如先前有兄弟说绥远抗战那段,没原来的长城抗战写得精彩,这个我是接受的,已经做了很大修改,希望在二版时能让大家看到。包括这本书《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对原版也做了较大改动。并不是什么所谓的敏感话题要改,而是想让它更符合史实,也更好看。错误方面,我也很坦诚地说一句,我不是专家,只是看到的资料多一些而已。如果有虫,随时指出,我也能跟着提高不是。总之,老关的态度自认是绝对认真的,这也是目前更新慢的一个原因。

    2010-09-1512:45:43

    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和参谋本部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觉得为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岛跟苏联人干仗不值得。可是关东军却抢先出手,东京师团第一个向苏联炮艇猛烈开火,结果击沉一艘,击伤一艘。

    苏联人吃了亏,不但没有反扑,还由政府出面服了软,正式确认干岔子岛属于“满洲国”,并从岛上全部撤军。

    这个结果大出关东军意料之外。

    分析下来,主要还是斯大林正在搞内部大肃反,没有多少热情和精力来顾及边境纠纷。

    等到“七七事变”爆发,关东军的两个当家的,植田司令官和东条参谋长就由此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日苏之间短期内不会爆发新的战争,所以无需对苏联作过多戒备,此时正好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对冀察的中**队进行猛击,以消除身背后可能出现的隐患。

    与关东军相比,朝鲜军更为起劲。司令官小矶国昭中将、参谋长久纳诚一少将(陆大第26期)在“请战报告”中,甚至表示,要充分把握好“七七事变”所提供的“机遇”,从而推行“治理中国的雄图”。

    除了写“请战报告”外,两军都拍胸脯要分兵入关。

    关东军要调2个独立混成旅团,外加6个飞行中队参战,而朝鲜军则承诺会派第20师团(朝鲜龙山师团)赴援。

    关东军还特地派副参谋长今村均少将(陆大第27期军刀组首席)和田中隆吉中佐等人乘机飞赴东京,向参谋总长和陆相“面谏”,请求对华作战。

    关东军和朝鲜军本属驻外“藩镇”,管好自己那搭就行了,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地“干涉朝政”,其做法着实令人瞪目结舌,但在杉山元看来却正好相反:此真忧国之将也!

    有关东军和朝鲜军支持,杉山元的胆子也壮了。他当晚即颁下命令,要求京都以西各师团已服役两年的士兵延期退伍,仅此一举,总数约4万的老兵就得以留在陆军中,后来几乎全部被派往中国战场。

    杉山元想打,可是参谋总长刚刚说过要“不扩大”,他也不敢马上就违抗上命。

    于是就想到了“咬文嚼字”。

    “不扩大”自然是“不扩大”,可是如果中**队采取“挑衅态度”,那我们还能不向天津驻屯军增派“必要之兵力”,而听任其被对方歼灭吗?

    老大发了话,喽罗们心领神会,迅速跟进。

    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提议,对于“卢沟桥事件”,不能隔靴搔痒,应该永除祸根。

    怎么永除法呢?

    以前不是有个“何梅协定”吗,有了这个“协定”,中央军就不能进入华北,现在我们为什么不把“协定”延伸到29军身上去,都是支那军队,一个意思。

    即使29军不肯退出华北,我们也要让他们撤到永定河以外20里,什么卢沟桥,宛平城,都是我们的,这样才算“彻底解决问题”。

    武藤章虽然是参谋本部的,但这样显示自己聪明劲的机会岂肯放过,当下也赶紧把脑袋凑过来献上一计。

    冀东的殷汝耕那里就搞得不错嘛,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式搬到冀察来,然后就能在“满洲国”边界开拓新的缓冲带了。

    看到小的们如此拎得清,杉山元喜得心花怒放。他把这个“计”那个“计”放到一块,打一打包,当下就带着去参加了内阁临时会议。

    (824)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