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2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9-1723:50:16

    告假两天呵

    没有给大家打招呼,更新就停了,皆因突然有事,抱歉。这两天有点忙不过来,分身乏术,所以得暂时告假。争取早点回来。

    2010-09-1822:17:16

    还在外面,我把放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先放在这里,毕竟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这两天是被请去讲了一下钓鱼岛,这个东西其实我是不想多讲的,因为事实才最有说服力。让我感到不适的是,至今对钓鱼岛论证最客观,最详细的竟然还是日本史学家(虽然里面有持公正立场的)。最后还是去讲了,我不是政府发言人,所以讲得很草根,但这是我想讲的。

    这些天在外面讲了很多,我自己其实是不适应的,写书的人本职就是把书写好,讲不是主要功课。当然那些战场是我自己也想去的,如果组织者能够坚持的话,我也会坚持。

    除此之外,让我一心一意把书写好吧。说起书,真的是一言难尽,写书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出书更难,得到认同则是难上加难。出版社告诉我说,一直到现在为止,主流媒体都拒绝接受,哪怕是为此发一个消息。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属于非主流的。不过我得自己站出来说,非主流的未必不是好东西,古往今来,你见过有多少好书是真正主流的?

    过两天就回来,马上回来,一门心思写我喜欢的非主流的书。

    2010-09-1822:19:11

    九一八寄语:你对历史有多少温情和敬意

    先讲两件事。

    因为“重走正面抗日战场”,我们在沈阳寻找“九一八”的重要见证物——北大营遗址。但是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最后还是一位老人出来告诉我们,北大营的主体其实早就被拆毁了,变成了居民小区。几年前,作为北大营的最后一块完整遗迹,马厩也被铲车铲平,成了通用汽车的二期项目。

    当地政府说,拆就拆了吧,不就是要纪念吗,我们在旁边立一块碑代替好了。

    这是一件。

    另一件,是在抚顺的平顶山惨案纪念馆,看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八百多具白森森的骨骸呈现在面前,做着各种挣扎的姿式。

    馆长亲自陪同,他用凝重的表情和语调告诉我们,这是九一八后日军针对平民发动的一次大屠杀,牺牲者中,老弱妇孺占有大多数。

    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我想起了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

    在记忆中,九一八是耻辱的开始,无论是北大营的溃退,还是平顶山的屠杀,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既然不愉快,就往往会被人们选择性遗忘,比如中国的戏曲中,结局基本是一个套路,那就是欢天喜地的大团圆。

    一切似乎都那么合情合理。

    但是,我仍然会对那位馆长表示敬意,而对拆毁北大营的做法表示愤慨和痛心。

    我想起了一面墙壁,一面残存的石墙,它叫哭墙。

    很多年前,犹太人建立了他们的王国,很多年后,他们被迫流亡,昔日的王宫只剩下了断壁残坦,也就是哭墙。

    此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来到这里,面对着哭墙,默默祈祷,长跪悲戚。

    他们不会咒骂先人的无能,也从不会选择故意遗忘,他们只是在历史面前伏首痛哭,为民族遭遇不幸而痛哭,为背井离乡而痛哭,为无数被异族杀害的同胞而痛哭。

    然后,他们把祈求和祝愿写在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

    我知道,这里面有宗教的因素。但是这样一个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怕痛,你就永远进步不了。

    我在书中曾经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即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当我经人引导,又奇迹般地找到一座至今尚存的北大营营房时,我真的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营房还在,昔日的主人却已经不在了。

    有谁知道,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中,有三位都是东北人。“空军战神”高志航、“红武士”刘粹刚、“金刚”李桂丹都是九一八前后进入空军服役,并在抗战中成为超级英雄的。其中,高志航等人直接就来自于东北军。

    还有无数的东北军官兵,在后来一次比一次更为惨烈的大战中血洒战场,倒在抗日战场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未能留下。

    终其一生,他们再也没有能够重回故土,回到这些让他们魂牵梦萦的营房。

    很多时候,民族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而这种悲剧情结往往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难道它们还不足以打动我们吗?

    我真心希望,北大营,平顶山,包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遗迹都能一直保留下来,毕竟,纪念不是敷衍,不是心不在焉地树块碑就能打发的。

    每个民族都会有伤口,请直面伤口,给历史一点温情,给先辈一点起码的敬意吧。

    2010-09-1920:45:22

    老是请假,确实不好,从今天起,尽量一天不落地更新。

    我在博客上开始讲一些原本书上没有写到的东西,像邓铁梅,完全茶话会性质,这部书很长,不可能全部讲,有些边角料我就借博客聊聊,其实也蛮有意思,兄弟们有兴趣可去坐坐。

    2010-09-1920:54:14

    在近卫内阁,杉山元由于代表军部,口气和架子一向都是最大的。既然自己派兵作战的意见,没有在军部会议上得以通过,那就到内阁会议上碰碰运气吧。

    以部下们的“永除法”、“新缓冲带论”作为引子,杉山元在阐述了一通他对“不扩大方针”的理解之后,开始直奔主题。

    交涉自然是要交涉的,“不扩大”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我们再真诚,如果中国人不真诚,也没有办法啊。现在支那军队的真实意图不明朗,又一直在朝我们进行“不法射击”,情况不容乐观。

    依某之见,第29军兵力比天津驻屯军多,而且抗日态度很顽固,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派出“适当的兵力”去支援。

    说到这里,杉山元注意观察了一下与会者的表情,然后昂起脖子,把早就憋在喉咙口里的话一古脑倒了出来。

    我建议,从国内抽调3个师团,派赴“卢沟桥事件”现场。

    会场秩序有些乱了。

    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近卫首相身上。

    近卫明为老大,其实哪有多少老大的威风和魄力,他小心翼翼地向杉山元提了一个问题。

    向支那增兵是件大事,倘若因此引起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却如何是好。

    杉山元打心眼里就从来没瞧得起这个首相。不过通过在军部的争论,他吸取了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要在众人面前说中国人会接招,那样说,比较麻烦,保不准又得像石原那样引出什么“泥潭”之类的“谬论”了。

    杉山元清了清嗓子。

    怎么可能发生全面战争呢,他们根本就不敢跟我们打。

    支那那个国家,从来都是一盘散沙,南京的所谓“中央政府”不过管管长江流域的几个省而已,华北、西北、西南的那些个省,谁服他?谁肯服他?

    这些地方军头,我们还不了解吗,成天都想着要保住自己的地盘,什么抗日啊,都是嘴上空喊喊的,一旦“大日本皇军”出现在他们面前,不吓得屁滚尿流才怪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杉山元很希望自己的“冷幽默”能引起反响,甚至阁员们会像他们这些强硬派一样,来个轰堂大笑,在笑声中再次嘲弄一下中国的“散”、“软”以及“可欺”。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内阁跟军部不一样,里面很多是文官,而文官的志趣和思维跟武将又多有不同。

    不仅没有人笑,还有人继续质疑。

    内务大臣马场瑛一是内阁元老,早在广田内阁时就做过藏相,很会算帐。

    他问自我感觉正极度良好的杉山元:你既然把这些地方军头说得这么不济事,那我倒要问一句,这宋哲元也是北方一军头,他为什么不肯好好与我们合作,而偏要不自量力地向“皇军”进行“挑衅”呢?

    杉山元愣住了,没想到马场平时不声不响,提出来的问题却如此刁钻。

    (825)

    2010-09-1920:55:40

    新浪开讲盖世英雄邓铁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803dc70100lbn4.html

    2010-09-1922:14:25

    作者:hema__haha回复日期:2010-09-1920:50:58

    博客?地址给一下。

    老关大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guanho2010

    2010-09-2009:00:52

    马场大臣的提问,实际就是在点他。

    你前面说军头怕我们,不敢跟我们打,可“卢沟桥事件”却表明,他们连“挑衅”都敢,怎么会不敢打仗呢。

    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杉山元很痛恨这老头,可是一时又想不到拿什么好的说法来搪塞,只好硬着头皮自欺欺人。

    其实……

    其实宋哲元原本是想同我们合作的,问题是我们嫌他不够资格,不想要他。

    这个回答真是无厘头得可以,属于公众场合会被人扔烂桔子香蕉皮一类的答案。

    马场当然极不满意。

    杉山元也意识到自己的话里面逻辑混乱,不值一驳,老脸腾地就红了。

    然而内务大臣还没打算放过他。

    我只想问一句,要是支那真的敢和我们打,你有多少胜算。

    轮到这个话题,杉山元重新变得神气十足,又拾起了武藤章的牙慧。

    3个月,他们要是敢于反抗,最多3个月,我们就能予以全部解决!

    让杉山元感到悲哀的是,会场一片沉默,没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事实。

    会议无果而终。

    自从参谋本部向天津驻屯军发出“不扩大”的电令后,顶替田代当家的参谋长桥本群就忙开了。他安排松井去找秦德纯具体谈判,看能否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按照宋哲元“退一步”的要求,秦德纯与松井商定,两军各回原防,但宛平守军撤出,城内防务由保安队担任,人数限于300人,另外必须向日军“道歉”。这就是所谓的“秦松协定”。

    为了让29军高层相信,日军这次是真的准备罢手了,松井在签完协定后,还特地当着面向秦德纯表示自己的“诚意”。

    我们这次的条件真的是相当之宽大啊,虽然写着要你们道歉,究其实不过是面子问题,你们怎么道歉,由谁出来道歉,都可以由宋哲元自己决定。

    请放心,等卢沟桥由保安队接管之后,我们的“皇军”绝不会再动卢沟桥一个手指头,一定会主动撤退的。

    松井的“诚意”,果然打动了宋哲元。他似乎已经看到,形势转向缓和,日军既攻不过来,老蒋也无法再动渗透的脑筋了。

    宋哲元在自己的一篇“和平感言”中说,这次的“卢沟桥事件”实在是“东亚之不幸”,不过老天照应,一场局部冲突,这么快就“和平解决”了,真是“不幸中之大幸”啊。

    发完“感言”,他又给老蒋发去电报,告诉对方:今天早上,所有日军都撤到丰台去了。“七七”事变,可告一段落矣。

    潜台词是,你也别派人过来了,用不着。

    然而,这个电报的内容并不真实。事实证明,日军没有履行协定的诚意,所谓“完全撤军”也不过是宋哲元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826)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