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3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1709:18:44

    上尉参谋表示,反正旅长不能亲自来,谈不谈,你自己做决定吧。

    五井见状,缓和了一下口气,这样吧,如果旅长实在分不开身,团长来也可以。

    刘振三考虑了一下,团长去也不行,万一被扣住了,226团谁来进行临场指挥?

    大家商量了一会,索性从226团抽了一个姓杨的中校团副,让后者跟着公安局长一道去车站。

    见到“团长”来了,五井先用软招,装作笑容可掬的样子,提出要跟杨团副一行合影。

    拍照的时候,他还特意让杨团副站中间,其他日本人则“众星捧月”一般地聚拢在周围。

    请大家跟我一起说:茄子!

    啪,一张“其乐融融”的照片就拍好了。

    日本人的惯技,笑容下面一定是藏着针的。

    拍完照,谈判。

    五井毫无意外地提出了一个非份要求。

    今晚上星光灿烂,月色明媚,野外空气多么好,我们要出站宿营!

    出站宿营就是要出火车站了,如此,日军的活动范围根本无法控制。

    杨团副当即予以回绝。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同时,刘振三和崔振伦在指挥部内也坐立不安。

    作为现场负责人,他们必须想好,如果谈判失败,日军要硬闯廊坊该怎么办。

    继续请示。

    可是师部的答复仍然千篇一律,就是两个不准:一不准让日军出站进街,二不准开枪。

    这不让人作难吗,你不开枪,凭什么能阻拦日军“出站进街”?

    很快,得到报告,杨团副他们已经回来了,谈判没有结果。

    刘崔二人的心都随之沉了下去。

    情况越来越糟。

    据观察哨报告,五井中队不仅没有走人的意思,还自说自话地出站了。

    出站的日军分成3到4个组,以30到50人为一组,正朝着廊坊方向构筑工事哩。

    崔振伦急了。

    公安局长呢,你再去跑一趟,让他们马上停筑工事,否则万一发生冲突,由对方承担责任。

    局长跑出去了,不过很快又回来了。

    鬼子说了,停筑工事也可以,但他们没有地方住,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怎么解决呢?

    中国驻军退出营房,让给他们住。

    这哪是什么解决办法,分明是过来扒你的衣服了。

    见此情景,刘振三按捺不住,马上给在师部负责的副师长李文田直接挂电话。

    对方要我们让营房,你说让不让?

    得知日本人如此蹬鼻子上脸,李文田也愣了一下:当然不能让。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刘振三打定主意,这回要穷追不放。

    我知道不能让,可他们要是硬闯进来怎么办?

    李文田脱口而出:那还用说,挡住他们呀。

    听到上司说可以“挡住”,刘振三赶紧问道:那么如何挡法?

    下面的回答极其关键。

    让刘振三大失所望的是,电话那头绕了半天圈子,竟然又回到了原点:驻地不能让,也不能先开火。

    不跟没说一样吗。

    这边刘振三打电话,那边崔振伦就到外面继续察看动静。

    连营长都围拢过来,说的话都很一致,就像我们小时候在电影上看到过的一样:团长,打吧!

    要不然,日军在完成工事后,一定会先向我们开火的。

    其实,此时此刻,谁都想打,连营长想打,崔振伦想打,刘振三也想打,问题是这个责任谁负呢,要知道,违抗军令的事,以往在张自忠师里是不可想象的。

    崔振伦试探着对刘振三说,要不,我们就先打,打完了再向师部报告,就说是日军先开火的。

    刘振三不说话,只是闷着头抽烟。

    师部不是傻子,到时若是走漏一点风声,当事者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真是难过啊,究竟怎么办呢?

    屋里的气氛异常沉闷,直到外面忽然响起了一阵机枪声、爆炸声和喊杀声。

    刘振三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抢过电话就打。

    敌人已经先我进攻了,怎么办?

    师部那头明显是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你电话先不要挂……

    谁还理你这个啊,崔振伦快步走出去,查问前面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你们怕背责任,我们替你们背了!

    (855)

    2010-10-1808:52:29

    各种声音都是有出处的。

    机枪声,是第9连阵地传过来的。

    该连连长报告说,是日军先开枪的。

    然后呢,他们连有一个列兵就把5挺轻机关集中起来,哗哗地就开了火。

    连长强调,他事先没有下任何作战命令。

    爆炸声,则是从第10连阵地传出的,来自于连队的一个隐蔽哨。

    当时这个哨兵正隐蔽在一家旅馆的房顶上,墙根下面就有一群日本兵在睡觉。听到9连的机枪一响,这哥们马上把手榴弹收集在一起,捆捆扎扎,每捆5个,拉了线就往下面扔。

    据他说,前后一共投了5捆!

    崔振伦听完汇报,说打得好,狗日的敢进犯我们,当然得狠狠还击。

    随后他仔细一想,明白过来了。

    你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列兵能收齐5挺机关枪吗?一个隐蔽哨手上一下子会有25颗手榴弹吗?

    全都是这些营连排长和基层官兵“合谋”的,所谓没有下任何命令云云,只是怕担责任罢了。

    不过这样也好,大家都解脱了。

    在上上下下达成默契之后,226团就打得爽了。五井中队开始并不知道对方的工事设在房顶上,黑灯瞎火的,吃了很多亏。

    其实知道以后又怎么样。这批日军随身带了重机枪,也带了小口径炮,却没有把能把人家房子轰倒的重炮带来,前面两种武器根本奈何守军不得。

    崔振伦后来回忆,在那天晚上,廊坊的街道上一直可以听到日军伤兵的惨叫和呻吟声,“鬼哭狼呱”,不绝于耳。

    这些伤兵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墙根下被炸倒打伤的,他们离守军工事很近,后面的队伍则被拦腰截断了。

    为了抢运伤兵,日军又往墙根下冲,正好被房顶上的守军打个正中,结果又倒下去好多,成了“伤兵复伤兵,伤兵何其多”。

    在这次夜战中,226团由于抢先出手,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反而伤亡很小,但团长崔振伦的心并没能放得下来。

    五井中队伤亡不小,但并没有被打垮,也没有要从廊坊车站撤走的意思。吃了亏,这帮家伙肯定是要来找补的。最有可能,他们会等援军到达后,对廊坊镇重新发动新的攻击。

    此刻,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最好机会。

    当然,226团缺乏重武器,也没有做好攻坚的准备,日军如果龟缩在车站内,还是比较难打的。可要是等天一亮,对方视线清楚,不是更难打吗,而且那时候援军可能已经赶到,那就不是你攻他,而是他攻你了。

    就在崔振伦准备挥师歼灭车站日军的时候,指挥部内一直没放下电话的刘振三却接到了一个新的指示。

    李文田告诉他,中日双方都已派出了调解人,两边都正乘汽车往廊坊赶,从时间上看就快到了,所以这时候不能打,也不宜打。

    一个歼敌的好时机就这样擦肩而过。

    望眼欲穿地等人来调解,结果等来的却是从天津开来的一列军车。

    军车停靠在落垡车站,下来的不是“调解人”,而是荷枪实弹的鬼子兵。

    日本援军到了!

    事实上,香月策动“廊坊事件”,本来就是有计划的,在得知29军张自忠的一个团竟然不顾“命令”,向“皇军”开火后,他即刻抽调驻天津的77联队(鲤登联队)及航空兵团前往支援。

    军列上载的,就是鲤登联队。

    刘振三和崔振伦均大吃一惊。

    上当了,哪里有什么调解,不过是日军的“缓兵之计”而已。

    刘振三转念一想,找来纸笔,准备写一封信。

    都什么时候了,兄弟你怎么还有心思干这个?

    其实他是想给日军写信的,告诉对方:你们恐怕还不知道“调解”这件事吧,上级让我们商量解决,动口不动手。

    日军不是在使“缓兵之计”吗,干脆,你“缓兵”,我也“缓兵”,那边先拿话稳住你,这边我好再做一些防守部署。

    可是才写了几行字就写不下去了。

    原因是日军航空兵团已经先期到达。

    (856)

    2010-10-1809:14:56

    作者:jtsl115回复日期:2010-10-1714:57:59

    请问楼主:

    一二八抗战时,久留米旅团在张华浜登陆,如果日军想攻取江湾的话,为什么不从张华浜南下直取江湾,还要向北强度蕴藻浜呢?

    ——————————————————————————————————

    张华浜码头应该是在蕴藻浜北面,久留米旅团向北的话,是攻吴淞炮台,它往南强渡蕴藻浜才是攻江湾。这是由双方当时所处位置决定的,后来庙行大战中,金泽师团已在蕴藻浜南面的庙行,当时宋希濂的位置应在蕴藻浜北岸,所以他强渡的方向也应是由北往南。

    大家一直提的要地图的事,我也查过了,有的不清楚,有的则是根本查不到,所以正式出书时,我可能会从第二册开始自己画图,当然不可能很精确,甚至有错误也说不准,但这是我头脑里有过的,同时也可以给大家在看书时提供一个概念。此事正在同出版社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