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2408:44:43

    长城抗战并不是29军一家孤军作战。

    当时一左一右,都各有一个中央军和晋绥军,特别是最难打的古北口,若无徐庭瑶一直在那里顶着,29军别说取得大捷了,原有阵地能不能守住都很难说。

    可是一段时间以来,坊间媒体宣传,宋哲元自己也在宣传,都把29军说得太神了,差不多已经完全忘记别人的功劳。隐隐然,一个长城似乎就是靠29军自己守住的。

    宋哲元起初这么说,当然是为了抬高身价,但说着说着,人的感觉一好,自己也忘记其中有多少是事实,多少有吹牛的成分了。

    如果是报纸的主笔,我们还能把这个叫做“适当加工”,如此写成出来的文章也许更棒,可倘若是一军主帅,就要犯大错误吃大亏了。

    宋哲元显然就是在判断上犯了错误吃了亏。

    今日之华北,犹如昔日之长城。长城靠举国力量来守都没能守得住,华北又岂是29军一家能搞得定,摆得平的?

    事急矣,快叫救命菩萨吧!

    这个“菩萨”姓蒋。

    可是宋哲元虽然乱七八糟发了一通电报,但里面却没有一份是明确的求救电。

    在华北诸侯中,宋哲元素以自尊心强著称。一般情况下,他从不肯轻易向别人讨饶。当初中原大战后落魄山西,都那个样子了,他还是拉不下脸来求阎锡山,若不是萧振瀛替他奔走,兴许就真的只好跑哪个冷街陋巷做寓公去了呢。

    现在急不过了,宋哲元还是在要不要叫救命上犹豫不决。

    以前老蒋主动说要把中央军派过来帮忙,自己却不阴不阳,恨不得把人家推出门去,如今又反过来请求军事援助,这话如何说得出口呢。

    用不着他说,老蒋的电报先来了!

    对于华北局势,身处南方的老蒋洞若观火。

    他知道宋哲元着急了,真的着急了。

    北平城外,东西南北,四郊都燃起了火,宋哲元能不急吗。

    就算宋哲元自己不肯承认,对打仗不外行的老蒋也看出来了,当天29军的全线失利,不光是部队不能打,还在于原先让宋哲元构筑的国防工事,这位老兄可能根本就没动心思去弄。

    你若是早早地就在四边建筑了坚固壁垒,防守起来至于这么脆弱和吃力吗?

    处于旁观者的地步,老蒋对形势看得甚至比宋哲元本人都更清楚。

    7月25日,是打破北平包围的一个最佳机会。就在那天,29军对丰台发动了一次进攻,如果那次进攻能奏效的话,就能拔除北平身后的一颗最大“毒瘤”,由此,保定与北平之间也能就此连成一线,即使以后面临日军的三面包围也不怕了,因为南面有依托,可以做到进退有据,后援会源源不断地开过来。

    然而打了一阵,却又不打了,29军原样退了回去,不在现场的老蒋急得跳脚也没用。

    多好的战机呀,真是让人惋惜。

    最佳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这一天之后,日军的包围圈一天天收紧,遂酝成今日四面楚歌之局。

    让老蒋难以接受的不光是时局的危险,还有此前宋哲元的态度。

    在他看来,这宋哲元老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跟“燕雀处堂为安”里面的麻雀简直没有两样。

    小麻雀在堂屋里筑了巢,以为日子很太平,等到屋里烟囱坏了,火焰直冒,都已经烧着屋梁了,它还以为自己跟这没关系呢。

    火是烧房子的,又烧不着我的窝,怕什么。

    华北就跟这个堂屋一样,快要烧起来了,北平眼看不保。可我来救火,你却还让我撤退,真不知道你有多蠢(“可痛也乎”)。

    现在,老蒋知道宋哲元一定后悔了。但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还是得想想今后怎么办。

    (862)

    2010-10-2508:15:02

    日本人说他在华北的行动实际上是“不扩大”,即只在华北,不扩大到全国。从利益得失来看,老蒋其实也不想“扩大”,因为他最初的策略就有恫吓的意思在里面,即以自己的“敢于牺牲”吓退对方的“不敢牺牲”。

    问题是日军不仅没有被“吓退”,还大举用兵,一副要大打的架势,这就预示着“大战再不能免”了。

    那么还要不要“扩大”呢?

    老蒋认为,这取决于北平能不能守住。

    如果北平能够固守,那是最好的事情,说明我主动他被动。英美这些国家都是“势利眼”,到时就是我不说,他们也会主动站出来调解,事情可能会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日本兵哪来的还得回哪去。

    但是另外一个最坏的打算,也不得不考虑。

    那就是,既然日军“包围之势早成”,北平就有失陷的可能,而万一陷落,就很难找到肯帮你调解的人了,随之而来,已秉持多年的“一面交涉,一面抵抗”国策也就可能失灵,“交涉”没有意义,只有“抵抗”了。

    这个心理准备得有。

    眼下要做的,就是坚定宋哲元固守北平的信心和决心。

    他在第一时间给宋哲元发去一份电报,这份电报不再催后者去保定了,而是让其呆在北平指挥,以“静镇谨守”的心态,在这座古城里“固守勿退”。

    我不需要你守很长时间,3天,就3天,即为大功一件。

    只要你能守3天,则日军士气必然受到挫伤,而我方则“易为力”,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宋哲元开不出口的话,老蒋也替他开了:在这3天时间里,中央军必定星夜兼程,对你进行“全力增援”。

    当天,老蒋就对即将展开的华北大战作出了全面部署。

    按照原定计划,他本打算在沧州至保定、沧州至石家庄这一带设立作战阵地,但因为宋哲元不同意中央军继续北进,这一意图差点泡汤。

    现在29军落入如此境地,宋哲元心情可想而知,这时候他盼援兵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赶人,所以老蒋决定继续执行原计划,即在沧州及保定一线大量集结中央军。与此同时,派孙连仲立即往永定河地区进发,并归属宋哲元指挥。

    孙连仲上去了,留下的位置则交由万福麟接防,由此形成梯队延续。

    当然,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北平必须守住才行。

    对于正处于风声鹤唳之中的宋哲元来说,老蒋的电报无疑比雪中送炭还来得珍贵和及时。

    他当即表态,北平为华北重镇,“人心所系,大势所关”,我一定要在这里固守下去,决不敢“稍有畏避”。

    表面上,宋哲元对求援兵的事还有些忸忸怩怩,不好意思,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急。

    等到老蒋一捅破这层窗户纸,说要派孙连仲、万福麟快马赶来,他自己都等不及了,晚上就派政委会秘书长戈定远星夜奔赴保定,催促二将尽快督师北上。

    让宋哲元稍感欣慰的是,在27日当天的战事中,至少有一支部队还是打得比较漂亮的。

    这就是那个在“廊坊事件”中“闯祸”的张自忠师226团。

    这帮兄弟从廊坊撤出来后,去了附近的一个县城,这个县城叫做安次。那时是县城,现在就成了廊坊市的一个区了。可想而知,二者相距实在不远。

    安次县的县长叫张汉权。

    华北形势特殊,这里的县长也特殊。和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一样,张汉权的经历也很有些传奇色彩。

    他当过兵,打过仗,甚至在孙传芳的手下当过师长,见过的世面着实不少。

    见226团撤到自己的小县来,他开始没有说什么,而是尽地主之谊,请旅长刘振三和团长崔振伦吃了顿饭。

    就是这顿饭,吃得刘崔二人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863)

    2010-10-2608:28:07

    席间,张县长先说到了卢沟桥。

    他说,卢沟桥啊,那是抗日的最前沿,如果不守,北平就完了,而且在那里我们的守军和日军差不多,力量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所以金振中和吉星文他们就选择了坚守到底,绝不后退。

    接着,他又由卢沟桥引到了近在眼前的廊坊。

    廊坊的情况嘛,当然和卢沟桥不同。听你们说,日军又是飞机又是大炮,还增援了一个联队过来,力量相比太过悬殊,因此,师部告诉你们,不下命令,不得向日军开火,这是对的。

    说到这里,张汉权忽然话锋一转。

    可是……

    可是上级虽没让你们开火,但也没要你们撤出廊坊啊。

    此言一出,刘崔顿时面面相觑,作声不得。

    是啊,李文田是下过不得先敌开火的命令。可到后来,率部撤出廊坊,却是自己做出的决定。

    当然了,你还可以申辩说,这是因为当时与师部的联系中断了,没法请示。

    但是中断归中断,李文田此前可是代表师部再三声明过,不得让出军营,更不用说放弃廊坊了。

    汗下来了,万一以后上纲上线,擅失阵地之罪可是一点不轻啊。

    张汉权看到自己的话语已经奏效,这才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二位将军,依本县之见,倒不如杀个回马枪,收复廊坊,这样倒还有将功折罪的机会呢。

    一听此言,刘崔如梦方醒,同时暗叫惭愧。

    堂堂战将,分属军人,竟然还不如人家一个文官有觉悟有见识,真是让人无地自容。

    崔振伦当即点齐本部人马,转头重新杀向廊坊。

    打仗不能光凭血气之勇,崔振伦能够选择这个时候再杀回去,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此时廊坊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变化。

    一个联队早就撤走了,每天二十七架飞机的“VIP待遇”也撤消了。

    负责在廊坊车站看门的,依旧是那个已被打得伤筋动骨的五井中队。

    除了看门以外,这个中队还要负责招待从北平下来的伤兵。

    这时的五井中队,早就不是那个从天津开来杀气腾腾的日军部队了,差不多就是一个担架队。

    归根结底,香月从来没有想到过226团还会再回来。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到北平方面去了。

    对于崔振伦来说,廊坊之敌不可怕,所需要担心的是丰台或者天津,会不会再开来敌人援兵。

    当时他已得到消息,日军正在对北平发动全面进攻,从北平来的伤兵就是从那里运回来的。

    就这一情况来看,北平周边的日军可能无暇顾及廊坊。

    最具威胁性的还是天津方向。

    为此,崔振伦专门抽调了一个连,让该连先行赶往车站。

    这个车站不是廊坊车站,而是落垡车站,此为天津日军增援的必经之地。

    连队去做的第一件事,可不是维护车站秩序,而是破坏铁路。

    之前崔振伦让大家学习怎么扒路轨,但好的技术一直没派上好的用场。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学以致用了。

    安次距离廊坊仅30里地。226团下午从安次出发,黄昏前到达了一个村庄,此处离廊坊尚有10里之遥。

    很近了,但崔振伦不再打算继续往前推进。

    他在等待夜色降临。

    用不着算命先生来鼓捣,谁都知道,即将到来的夜晚对29军是最吉利的。

    夜袭,那是我们的战斧式导弹。

    当夜幕笼罩大地,226团担任主攻的两个营一马当先,率先冲向廊坊车站。

    如果是在白天,从攻守形势来看,无疑是29军更吃亏,但这是黑夜,谁吃亏,谁占便宜,马上就倒了个个。

    (864)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