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2709:24:24

    我以为,在诸种艺术形式中,对人物心理拿捏揣摩得最到位的,戏曲应在候选之列。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戏曲舞台为虚景,没有很多额外的东西来衬托,所以你心中的任何一点微小变化,都得通过一个人的唱念做打来表现。

    《三岔口》就是这样一部很有意思的戏曲,它描绘的是两人在旅店黑夜格斗的段子。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一句唱词,全靠演员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动作。

    这么费劲,当然是由于黑灯瞎火,大家都掌握不到对方情况,只能闭着眼睛打。

    在廊坊夜战中,五井中队以及那些伤兵们确实是闭着眼睛打的。毕竟,他们来了没几天,对周围环境根本谈不上不熟悉,但他们的对手却不一样。

    226团长期驻守廊坊,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黑夜格斗,就仿佛一个个戴了夜视镜一样,看得比白天都清楚。

    崔振伦第一个盯住的目标,还不是驻站日军,而是铁路上停靠的军列。

    很多天了,226团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通过驻地,前去攻打兄弟部队,那心情真是无比的难受。

    现在好了,去北平拦不着你,回来就可以把欠债给一道补上了。

    日军钻在列车里的伤兵们虽说也拿着枪,但比四肢健全的肯定要好打多了。

    没过多长时间,这批人就被搂搂光了。接下来的驻站日军也死伤大半,只有少部分鬼子兵得以四处躲藏。

    当时崔振伦正率作为预备队的最后一个营上来。他相信,如果再扫一下,拿下整座廊坊车站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就在关键时候,手机铃声响了。

    这是形象的说法,事实是旅长刘振三传来了命令:放弃廊坊,回军安次。

    这个时候,刘振三终于与29军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并分别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29军军长宋哲元特地声明“和谈绝望,遇敌就打”,同时嘉奖在第一次廊坊之战中率先出手的“列兵”和“隐蔽哨”。

    就算在对廊坊发动夜袭时,刘振三和崔振伦的心里仍然是忐忑不安的。

    第一次廊坊之战,可以肯定,是己方先开的火,这个如果细查起来,有违抗军令之罪,到时别说“列兵”,连旅团长都可能要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次廊坊之战,眼看着收复廊坊是有把握的,但又怕再次违背师部不得先敌开火的禁忌。

    现在,宋哲元亲口说了,开火无罪,杀敌有理,可能的戴罪之身一变而成有功之臣,谁不乐啊。

    这就意味着,以后手脚就可以放开来打了。

    但另外一个坏消息,看了则让人心情沉重,这也是导致刘振三不得不让崔振伦撤军的原因。

    只是一句话:“平津两地情况均不很好”。

    撤出廊坊,是希望226团能相机援救平津。

    华北形势紧张万分,远隔千里的东京也没闲着。

    在获悉“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爆发后,那个好战分子杉山元哪里还按捺得住。

    一大清早,他就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去找参谋总长载仁亲王。

    我早就说了吧,华北的29军不是好东西,这不,他们终于向我们开枪了,还把“皇军”诱进城里进行歼灭,这是想打大仗啊。

    在载仁看来,日本人主动打中国人,理所当然,而中国人反过来打他们,则绝对属于离经叛道,是活得不耐烦的表现。

    载仁把桌子一拍,那还等什么。

    尽快把国内的3个师团动员起来,同时对已进入华北的关东军、朝鲜军和天津驻屯军进行二次动员。

    (865)

    2010-10-2808:24:24

    在参谋本部的敦促下,近卫首相召集内阁紧急会议,同意对陆军进行再动员。

    就在这次会议上,杉山元加了价,不光是动员3个师团的问题,而是还要另外再加派2个师团去中国。

    一个小时后,这位好战的陆相进入皇宫,以觐见天皇。

    上次裕仁说暂缓动员,那是他认为宋哲元会乖乖地退出华北,这次一听,姓宋的不仅不肯撤退,还捡起棍子打了我们的人,这还了得。

    准奏,一定要给29军以“断然膺惩”。

    此次日军动员总人数达到了20万9千人,配备军马5万4千匹。其中,增援华北的为第5、第6和第10师团。此外,第11师团被派往青岛,第3师团准备前往上海。

    在完成动员后,这些部队将从8月1日起向中国国内输送。

    有人说,那不是好吗,等到8月1日,宋哲元的布局也已提前完成了。

    这你就错了,杉山元动员的这5个师团可不是专门去打29军的,他们是奔着可能作为29军后援的中央军以及其它部队而去的。尤其青岛和上海那两个,主要任务还是“加强警戒”,只有“必要时候”才能“采取敌对行动”。

    对方的刀已经磨得雪亮了,偏偏宋哲元此时却又出现了一个错觉。

    本来日军的四面围困让他紧张万分,好象日军随时就要打到北平城下来了,可是忽然一下子又停住了。

    为什么停,香月不会告诉你原因,只能自己猜。

    宋哲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离“最后通牒”还差着一天,香月还在等着他答应条件呢。

    一天,是可以做好多事的,手脚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下来。

    7月28日,宋哲元向29军下达了作战命令。

    早在天津的时候,他不是制订过一个“作战预先号令”吗。

    那个范围小,仅是让冯治安防守北平的。这个是全面动员,囊括了29军所能控制的全部区域。

    还是那个“品”字阵打法,但经过变阵后,已形成了类似于鹰的阵势:冯治安和赵登禹成为这只鹰的主体,察哈尔的刘汝明为左翼,天津的张自忠为右翼,先防后攻,伺机反噬。

    这个命令是本应该在7月27日就下达的,一迟疑,还没等到鹰扑扇着翅膀飞起来,香月这只狼就已经先行扑了上来。

    时间:7月28日晨。

    为什么这个时候打呢?

    因为在此之前,北平城内的日本侨民,一共2356人,已经全部撤到了使馆区。

    香月等着就是个时候,他才不会傻到一分一秒地帮你数数,等那个“最后通牒”的时间到来呢。

    万事无忧,不打何待。

    香月要咬人,而且这一口咬得非常准,非常狠,非常毒。

    被他咬上的地方叫做南苑。

    7月28日,遂有南苑血战。

    日军为什么先攻南苑而不是直接奔着北平而去呢?

    那是因为香月希望“战于野”,同时把宋哲元给吓住,起到不战而降北平的目的。

    在杉山元将动员国内师团的“好消息”通知香月时,曾一本正经地告诉对方,打仗归打仗,“不扩大”的原则还是要遵循不误。

    按照杉山元的解释,这个不扩大,是说不能扩大到全中国去,在华北是可以扩大,而且一定要扩大的。

    为此,这位陆相又给香月规定了两个原则。

    一个原则是不能太远,就在平津附近开战。

    另外一个原则是避免巷战,尽可能在平津郊外解决问题。

    后面的这个原则主要还是害怕节外生技。毕竟平津的租界里住着很多老外,万一弄出国际纠纷来不好办。

    再者说了,花了这么大本钱据有华北,就是准备把这里当第二个热河或者“满洲国”来用的,你都砸个稀巴烂,以后还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于是,香月就把南苑作为自己作战的首选之地。

    (866)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