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1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622:16:20

    【刘秀二十九岁】(公元23年):44、邓禹

    刘秀顶着“破虏将军兼代行大司马事”的空头官衔、宣慰节仗,这时候他的人生的目标虽然明确,但是怎么实现却是不怎么明确的,不过脱离了更始,呼吸了自由空气,这已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自由,非常重要,对一个人而言是这样,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这样。

    刘秀就这样走走停停,所幸,这一路走来,还算好,沿路的官吏和小股盗匪都还客气,孙悟空经常说: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吓吓沿途小妖。刘秀的这些随从们也一路说过去:“昆阳大战男猪脚,河北钦差,刘将军的便是”。望着温和而有些内向的刘秀,那脸上温和的荡漾着笑容,一些小毛贼们立刻舌头伸出老长:“这厮便是刘秀?”

    凡人总是容易被名声吓倒,而丧失了质疑权威的勇气。

    在刘秀的名声与更始的势力双重作用下,反面男猪脚还没有登场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刘秀暂时有惊无险。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刘秀身边的某些人就不这样,他们是王霸带着的那些家丁护院们,他们天天接触刘秀,看见刘秀也没啥,和寻常人相比没什么不同,而且,不怎么发工资,成天就知道跑路,有时候饭都没得吃,还要跑多久,不知道,于是,这些同志丧失了对革命的信心,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当了叛徒,当了逃兵。

    在某日的清晨,王霸一早醒来,习惯性的喊小厮,木人吱声。一看,跟随的最后一个小厮也跑了,把金银细软也卷跑了,王霸的家族他那一带的人就剩下王霸孤零零的一个人呆着,王霸大惭。史称:“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

    刘秀闻讯前来,见王霸非常错愕的就像一根柱子似的戳在那儿,不由微笑,道:“潁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这时候,由于自由,刘秀同志的语言创造力开始喷薄而出,此后,他经常开创性的为我们创造成语,保持了帝王创造成语条数最多的吉尼斯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按照后代对开国皇帝的马屁称号,刘秀完全可以称得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李世民同志读书至此,曾掩卷长叹,道:“劲草这个句子不错。”于是非常慷慨的借用此句,写了一首诗“疾风之劲草,板荡识忠臣。”

    言归正传,刘秀的态度很亲切。很快打消了王霸的羞惭。

    自此还有人逃,刘秀称之为:大浪淘沙,也不介意,继续前行。这时候,他身边追随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坚定分子了。

    某日,刘秀很无聊,吃完饭后和大家闲聊,问道:“大家说实话,不要刻意隐瞒,一个个都说,为什么跟我?”

    傅俊首先举手申请发言,刘秀笑笑:“你先从我阳关聚狙击王邑、王寻,又从我从昆阳城突围破敌,好,你先说。”

    傅俊笑笑:“明公机谋不可测,非明公,昆阳无以胜;而军纪严明,汉军中无比。”说了一下,觉得没有说完,想起自己在昆阳战后不久,因为家人在战争中牺牲,刘秀谴他回去厚葬亲人,又道:“明公是个好人。”

    冯异接着道:“我为明公所俘,明公生我活我,自当鞍前马后,终生不渝。”他与刘秀的关系又不简单,现在是刘秀的主簿,相当于生活、工作秘书之类,他对刘秀在更始杀刘縯之后的所作所为以及心路历程都最了解。史载冯异喜欢读《春秋》,读春秋的人都讲大义,一碰见好主子,一般从一而终,以后还有一个读春秋的关羽,最喜欢捋着胡须读《春秋》了,一辈子缠着刘备不放,曹操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都不行都要缠着刘备。

    接下来发言的是王霸。

    王霸道:“明公非常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在数十百万军队兵临城下,而能决计如神,世间谁能敌之?

    臧宫粗豪,大声道:“天下本来是伯升的,伯升不在了,我们自然跟着明公!”

    刘秀微笑,摆了摆手,按住众人话语,道:“秀知之矣,河北艰难,方与诸君祸福与共。”

    在这样乱世的时刻,非但是君择臣,臣亦择君。刘秀坚忍有谋,在昆阳的临场表现,刘縯的无辜被害,使刘秀收获了他人生的第一批纯臣,造就了事业的根本。乱世,是人才的最好试金石,很多英雄豪杰也在寻找适合他们发挥的土壤,他们所要寻找的明君:军纪好,有能力,能服众,有一定的传奇性和不平凡的经历,甚至还有一点传说,恰好,刘秀都具备点儿。

    但事实还不是这么简单,这时候跟随刘秀的,我们看一下籍贯:冯异,颍川人;傅俊,颍川人;王霸,颍川人;祭遵,颍川人;臧宫,颍川人;坚镡,颍川人。

    他们虽然各自道出了各自跟随刘秀的原因,但有些原因他们虽然未必说得出来,或者没意识到而已,因为这些颍川籍将领在更始的南阳籍领导集体中找不到代表己方利益的代表人物,更始贵戚多南阳人,而以上的这些颍川将领在发生在颍川境内的昆阳大捷大部分都卓有功勋,他们要在更始集团里面找颍川利益的代言人的话,其实也只有同样参与昆阳大战,对颍川有认同感的人,而颍川无疑是刘秀的幸运之地,发迹之地,所以他们选择刘秀事实上除了各自的原因之外,也是必然。

    这天,行到邺县地方,后面忽然有人大呼小叫:“文叔同志等一等!”

    这声音很年轻,这声音也很坚定,长期以来,已经只有逃兵,而无追随者了。刘秀颇感诧异。

    于是刘秀、冯异等驻马,只见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戳着一根棍子,一路大呼小叫的追过来,待到近前,刘秀细细看他,眉眼间依稀有些熟悉的影子,当下拍手道:“你是当年长安的小神童,新野邓禹吧!”

    那小伙子翘着大拇指,道:“好眼力。”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正是刘秀当年同窗,十三岁便入太学的神童邓禹。刘秀打量着邓禹,但见昔日幼童,已长成为二十二岁的俊俏青年,面目已经有很大改变,只有神情还仿佛相似,还是长着那张思考人生的面孔,衣裳有些褴褛,但是气质就像沸水突突突的往衣服外面冒。

    刘秀见他从新野不远万里追赶上来,叹道:“一身横行三千里,不易也!”

    邓禹笑笑道:“一身横行三千里,何足道哉?要当一剑光寒十四州”

    此言甚壮,刘秀甚喜,于是笑嘻嘻问道,“我专命河北,可以封官拜将。小邓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想弄个官做做啊?”刘秀这话纯属开玩笑,因为邓禹这厮在刘玄称帝后,也曾经红火过一段时间,邓禹的红火源于不出来做官。

    邓禹自从长安回到新野后,一直在家闭门读书,当年,在长安,刘秀给邓禹出了一道高深的人生题目:怎样区分和成为一等人?邓禹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去年,当刘氏兄弟在舂陵起兵时,邓禹也听说了,本来他也想去舂陵投奔刘秀不过只是听说起义之后很久没刘秀啥事儿,刚要启程之时,却得到了刘玄即位的消息,又过了一段时间,传来了刘縯获罪被杀的消息。这下邓禹彻底寒了心,杀人政权,没搞头。

    但是,他的思考很有成效,很多人都知道邓禹在家思考大问题,渐渐地弄得名声远扬,南阳郡、新野县的各级官吏多次向更始皇帝举荐邓禹,也数次派人上门请他到首都去做官。邓禹偶尔歪着脖子出来,道:“落枕,不行。”一会儿又跛着脚出来道:“崴脚,不行。”一会儿又叉着腰出来道:“脑细胞死亡,不行。”

    太年轻,神童,不做官,思考人生与祖国,邓禹马上就红了。

    刘秀正是听说了邓禹不做官的种种行为,所以揶揄戏笑。但是邓禹的态度却很认真,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道:“做官,那不是我的志向?”

    刘秀微笑,道:“你来跟我,又不图做官,有何企图?从实招来。”

    邓禹笑笑,道:““我什么都不图,但愿明公您老威德加于四海,只求将来写史书的人,能在写您的不朽业绩的时候,把我的名字也挂在尺寸竹简之上。也写我的一点点小小功劳,我就知足了。”刘秀的心轰隆一响,就像被闪电击中,似乎,他隐隐感觉邓禹说的话另有深意,他的脸上也严肃起来,于是,命令诸人驻马,自己下马携邓禹手,给邓禹准备了一间营帐,夜,刘秀遂入邓禹帐,邓禹望着刘秀,微笑,他知道:他一定会来。

    刘秀也知道:“如此良夜,邓禹一定在等他,准备说些惊天动地的话。”而他,则为倾听而来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