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19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822:26:23

    【刘秀二十九岁】(公元23年):45、邺中对策

    人臣之遇明主,于始见之际,图事揆策,必有一定之计,据以为决,然后终身不易其言,则史策书之,足为不朽——洪迈《容斋随笔》

    简而言之,就是一见面就提出了规划天下的大主张,而此后明主搞定天下用的就是这当初的大主张。能够提出这些大主张的,都不是凡人。而历代明主也常常会碰见这种人。

    其实所谓大主张按现代话来说就是规划天下的宏观战略。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蓝图,提出宏观的战略最著名的有三条:

    最有成效的一条是韩信的《汉中对》,韩信劝汉祖任天下武勇,以城邑封功臣,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土,传檄而定三秦;下魏之后,请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西会荥阳,汉高祖后来灭楚项羽,无一言不酬,所以司马迁称云:汉之有天下,大抵皆信之功也!

    第二条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托《三国演义》的鸿福,很出名,事实上操作性也非常强,基本上都实现了,只不过后来蜀国丢了荆州,又乏名将,所以功亏一篑;

    第三条就是本书的《邺中对》,对策双方是刘秀和邓禹。邓禹大概也知道他对策的意义,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比如焚香沐浴等

    准备好了地图,然后开始了欲抑先扬的工作部署,在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地盘和地主的名字,刘秀一看赧然,属于刘家的山头倒不少,属于刘秀的山头一个也没有当下笑道:“属于我的一丁点儿也没有。”

    邓禹笑笑,道:“眼前的地盘和将来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如果明公允许,请让邓禹为明公分析一下当前大势。”

    刘秀洗洗耳朵,做出非常愿意倾听的姿态。

    邓禹拿起手中的马鞭,指向山东地方,对刘秀道:“今天,山东(注:指崤山以东)一带,局势依然不定,更始未予赤眉封国,而纵之回山东,其与更始帝不谐明矣,赤眉,青犊之辈军马动不动都是以万数来计算的,以我愚见,将来山东必乱,而更始皇帝眼前不明局势,据说还欲迁都长安,若赤眉越崤山、函谷关之险以入关中,长安必危。”

    刘秀点点头,更始迁都长安之事据说已经定下来了,等到明年开春即行迁都。

    邓禹接着道:“更始皇帝的智商也就是中等左右,听说最近又把朝政的一些大权交给赵萌处理,赵萌是更始的岳父,据说成天贪污纳贿,不干正事,国家初开,就听任奸邪横行,政不由己,这样的开国皇帝是不会久长的,要不然没天理啊!更大的悲剧一定在后面,另外,更始皇帝的手下那些将领,惟朱鲔可用,但更始手下的那些将领妒忌朱鲔,朱鲔每次奏事,赵萌不与通报,等更始皇帝与妻妾交欢享乐时候,赵萌始通朱鲔奏事,这档子事情出了几次之后,更始帝对朱鲔信任已经大打折扣。其他将领志在钱财,看看更始派往各地的使者可知,这些人皆难成大事。无有深谋远虑者也。”

    邓禹喝了两口水,看刘秀频频点头,继续发挥道:“按照历史上打江山的那些记录来看,不外是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

    刘秀问道:“那两个大的方面呢?”

    邓禹笑笑,手指苍天,而后指指刘秀,道:“,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通鉴原话】

    邓禹道:“从天时来看把,更始帝做皇帝之后,并没有变得更加风调雨顺,经常打雷下雨刮大风,可见上天不照顾他;从人事来看吧,刚刚我已经分析了一部分,更始之政,分崩离析只在目前,可以翘足而待。”

    刘秀这时听得如痴如醉,邓禹忽然一拍惊堂木,道:“我的分析结束了。”

    刘秀大叹,从谛听者状态醒过来,道:“完了?精彩!就是太短小精干。”

    邓禹指指刘秀,道:“对天下的形势分析是完鸟,可是对明公您的分析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邓禹继续:“明公您虽然有首倡义兵,但以目前论,还没安身立命。”

    刘秀“嘿嘿”笑了一下,也不难为情,继续:“为之奈何”

    邓禹道:“我为明公计虑:明公素有圣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为今之计,当乘更始即将分崩离析之际,延揽英雄,收拾民心,立下与高祖刘邦一样的建国大业,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刘秀笑道:“请道其详?”

    邓禹笑笑道:“明公有三胜,天下人皆不如!”

    刘秀奇道:“哦,哪三胜?”

    邓禹伸出三个指头,搬下一个道:“按明公您的才华,你才离洛阳,而王霸、祭遵等贤将趋之若鹜,是德胜也;您在昆阳,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破王莽四十万众,是武胜也;军政齐肃,赏罚分明,少长有礼,是文胜也!文武与德,三者公皆胜天下人,是天所命圣人也!以公之威德,应民之望,收天下英雄而分授之。河內被山帶河,足以為固,其土地富贵,殷之旧都,公之有此,犹高祖之有关中也。进兵定冀州,北取幽并,胡馬之用;东举青徐,引负海之利。三州既集,南面以号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以上内容大部皆意译】

    刘秀大震,邓禹最后的话说的很明白:直接指出了他的帝王之路。

    这在他二十九年来的春秋中,邓晨是早知道他有帝王之志的,但是指出他的帝王之路的却只有眼前的邓禹。这种臣子对于帝王的知遇之恩,也使邓禹收获了很大的回报。

    邓禹说完,然后噗通一声跪倒,尽君臣之礼,这又是一个牛叉的举动,在刘秀的所有手下中,首开帝王宏图,首尽君臣之礼这事让邓禹占尽先机,此后,他虽然偶有失利,但是一直牢牢占据刘秀群臣老大的位置。

    刘秀赶紧扶起这个懂事的神童,邓禹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对眼前的形势判断如此明晰,犹如拨开青天而见明月。于是刘秀大悦,命令把邓禹的营帐搭建在自己的军帐之中,大事小事与之商议,对于诸将才能,也请邓禹及时点评,邓禹分析每个人的特点也都很精到,每每派人出去执行任务,都能完成较好。史载:“多访于禹,皆当其才。”

    刘秀至此,让属下称邓禹邓将军而不名,特见尊崇。

    邓禹一见刘秀而及帝王大略,又一见而定君臣之分,比较的满足了刘秀那种帝王心态,所以冯异等人虽先从刘秀,但是两者关系完全不同,冯异与刘秀的关系恰先主仆而后君臣,从心理的角度而言,邓禹率先揣摩到了刘秀的心理,所作所为和考虑问题以刘秀为帝王这个角度去考虑,而冯异有时候更多从主人立场去考虑。冯异其实也不能说揣摩不到,但可能他老成持重,不如邓禹年轻敢为。一个二十来岁的人,勇气和行动和一个三四十岁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得宠胜老彭,亦犹是也!

    这一点,冯异等人稍稍不及。所以,冯异虽先从刘秀,但后来恩遇不及邓禹。

    不过,从邓禹的分析来看,也仅仅侧重于理论的分析,对于实际的操作来看,邓禹所提的策略远远比不上韩信当年的汉中对和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因为这两种都在分析形势之余提出了具体的战略办法。但邓禹说的却不过是延揽英雄,务悦民心这种理论而非实际的内容。

    重理论而实践不足日后也让邓禹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但邓禹的分析却为刘秀树立了信心,虽然惶惶然如丧家之前在河北大地上流浪,但是邓禹分析的情形却一定会发生,刘秀所能做的,他现在是在等着这一切的发生。

    信心很重要。有人打气也很重要。刘秀就在这种情况下到了邯郸城。快过年了,街市上已有零星的爆竹声,去年除夕,刘秀的脑袋闪回画面。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