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国朝鲜

正文 第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4-321:19:00

    ?一、东来圣人

    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这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对整个东亚的历史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年,是殷商王朝的末年,是西周武王元年!

    也大概是在这一年,一彪人马行进在燕赵大地,在白山黑土。他们人很多,携老带幼。在茫茫地广原上,徐徐东行!

    为首的是一位老者,叫胥余,这个名字在今天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封爵叫箕子(箕,古地名,在山西晋中一带,子是爵位),这个,估计也没多少人知道,但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真正的圣者。

    说起另一个人,估计大家都晓得!这个人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榜样,不过是反面的,但这个榜样主要是给帝王家用的,估计每个小太子发蒙的时候,老师都会给他说:“千万不可以学这个人!”估计还要当着小太子的面狠狠的损他几句。这个人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商纣王,此人名填污史,都被人骂三千年了还不够,不过大家可以放心骂,反正他诈不了尸了(**,尸骨无存)。其实商纣王只是众多暴戾昏君中的一位,只是一滩臭水中的一粒小水滴,但他确实是遗臭万年,知名度远超同层次竞争者。这其实是拜陈仲琳所赐,自从这个陈老先生写了一本《封神演义》,纣王名气飚升,就成了无古人来者的中华第一君!

    很多时候,评传小说是很厉害的,它抬高了很多人,比如三国的许多人物,但同为乱世的五代十国,虽然也有很多值得书传的忠勇义士,但知名度就远不如三国了,而把他们加以显著区分的恐怕就是《三国演义》了。当然它也把很多人从坑里拉下了地狱,比如我们的纣王,虽然不冤枉他,但确实是够悲哀的。

    在百家争鸣的今天,众多学者专家站出来给纣王翻案。其实商纣王对中国国家的形成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当然,纣王必定是无心为之的,其实,在商朝时,中原王朝控制的面积是很小的,就大概是河南、山西南部和河北山东等一小部分。但纣王是个猛人,史载他力气惊人,可敌百人(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这般猛人自是很能闹腾的,所以纣王上台(登基)后,收拾了前来进攻东夷人后,兵指东南,一举拿下徐夷(安徽、江苏、浙江一带),而这一战争,千百年来被大众认为是纣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并导致了商王朝的灭亡!但在今天,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战争,中原王朝得以扩展,南北得以交流,南方得以开化。千古之功,在此一役!

    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其实在很多问题上,今天的我们很可能被已化为腐骨的前人所欺骗,而在对纣王的定性上,很可能,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人都被骗了。而在今天,我们得以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一些理性的声音,比如我们伟大的导师**就曾教导我们:“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

    万涓入河,千江归海,后世的争论纣王来说已毫无意义了(死了),当他被大火吞噬的那一刻起,就判定了他失败的一生!

    言归正传,我们的圣者胥余和纣王有什么关系呢?这箕圣人是暴君的叔叔,纣王小时候就是由胥余陪着读书的,这实在是可以当作一个“近朱者赤”的反面教材!下面,正式介绍我们的圣者!

    箕子,姓子(殷商国姓),名胥余,他是帝辛(纣王)的叔父,孔子将他列入“殷之三仁”之列,这“三仁”我们都应该很熟悉,一个是“亘古第一忠臣”比干,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因忠直而被纣王残杀,一个是春秋仁义宋国开国国君微子(子启),他是纣王同母胞兄,而另一个就是箕子。箕子被称为中华文化第一子,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确有些生不逢时,他生活于殷商末年,虽然,他贵为王族,但这实在不是一个能人忠士所易于生存的年代。与他同时代的名臣,如我们所熟知的比干、商容都惨遭破害。但我们说箕子是一个智者,他保留了自己的操节,同时,他还保住了性命,而正是这份智慧,影响深远!

    大约在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会八百诸侯,逐鹿中原,最终消灭殷商王朝。武王灭商之后,必然会拉拢前朝旧臣来巩固江山社稷。作为前朝第一号圣人,箕子当然在拉拢之列。

    武王很狡诈啊!他首先问箕子商朝为什么会灭亡!其实这个问题作为当事人的武王再清楚不过了!他不过是要殷商重臣(特别是箕子还是殷商王族)自己说出来以证实商王朝确实已经风雨飘摇了,我们只不过是踹了两脚,它就哄然倒塌了!这就可以从侧面证实大周取得天下的合理性。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分解殷商旧臣的凝聚力。这用意是很凶险的!

    当然,作为大智者,箕子当然明白,殷商确实是气数该尽,但他就是不能说原因,他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为了奉迎新君而损毁旧朝,这太不地道了,而且必遭殷朝旧臣唾弃,所以,箕子就以不变应万变,他就在那儿装没听见,死也不说话!

    这武王看箕子不说话,就觉得自己确实不地道,人家没学伯夷、叔齐跑到山上去吃野菜,肯来朝拜你就算好了,现在还要他说自己侄子(纣王)的坏话,确实太为难他了!这武王也很机灵,马上话锋一转,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这次,箕子不再讳言了,他向武王进献《洪范九畴》。

    这《洪范九畴》,是很了不起的,对中国古代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经常说到“范畴”这个词就是从书名中而来,还有,我们经常说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出自这本书,它还提到应怎样为人处事,选拔官员,建立皇级,他对规范中国古代社会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本书凝聚了箕子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箕子人生中最伟大成就之一。

    在向武王进言后,箕子不愿留在周朝土地上,就提出了出走,武王同意了,只是要他作为藩属国君,四年入镐京(西安)朝拜一次!

    史载,箕子“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

    昔箕子既适朝鲜,作八条之教以教之,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

    东国——朝鲜!

    对于朝鲜,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就在我们家门口,当然今天的朝鲜半岛已分成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了。这朝鲜的名字很早就有了,但真正作为国家名号出现,那都是后来的故事了(当然传说中檀君最早用,但檀君朝鲜基本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因“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鲜”,所以叫朝鲜,当然,朝鲜半岛上国名还是在经常变换的。这里讲古朝鲜,是指整个朝鲜半岛。

    朝鲜呢,面积不太大,主要成南北狭长走向,按照过去朝鲜的计程单位,差不多三千里,故常自称“三千里锦绣江山”。

    公元前十二世纪末,箕子率族人五千人到达朝鲜,他的封地就是平壤,其实,从很早开始,中国人就进入到今天北朝鲜一带繁衍,所以,朝鲜得到开发的时间是比较早的。而真正让朝鲜(当时主要还是在朝鲜北部地区)得到深度地,制度化地开发的是箕子。

    箕子到朝鲜后,因德高望重,当地人都很尊敬他,都愿意服从他的领导,这样,箕子就有了发展朝鲜的基础了。而箕子晚年最大功劳就是“化及民”,就是化民开智。

    箕子首先制定了简单的法规“八条之教”,这和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一样,虽然简单规矩少,但很明了切实,这样既建立了秩序的社会,又让人觉得刑法适度而易于接受。这样,初步的箕氏侯国就稍具雏形了。

    接下来,箕子着重于发展经济。他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明。教给当地人种禾养蚕,而这些技术技艺基本上都是从商王朝带过来的,这样,就逐步将当地土人带入了农耕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比如,今天的朝鲜人的传统服饰多为白色,而这就是受“殷人尚白”的影响。

    因为箕子所处的时代在文字刚出现不太久的时候,加之他出走偏僻敝野,所以对他的记载,特别是东行朝鲜后的记载,就特别少。

    但从历史记载,朝鲜古人的记录,朝鲜文物的证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箕子确是是在商末周初率领族人东迁朝鲜,并且成为当地首脑,带领当地土人迅速走进文明社会,发展地方经济,感化土人,并且与中土周王朝建立起了属统关系,从这以后,朝鲜无论如何改朝换代都不会改变这一关系,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而居于东北。箕子对朝鲜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治理,建立起了一个平和安逸的箕氏侯国,这个侯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如世外桃源一般,当后来中原战乱纷争的时候,这里成了避祸的天堂,被人们称为东方君子国。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