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2-1810:25:33

    (二)

    第二过是议和流产。议和本是关乎兴亡的大计,自然要皇帝拍板,朱由检心底是想议和的,但是却并不敢拍板,想将这个责任推给大臣,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也不至于背上“昏君”的骂名。按当时的情况来看,朝廷尚有实力,但不足以抵御后金的侵略,而种种史料表明后金也有议和的倾向,故而议和,无疑是当时最好的办法,可以暂时省却和减缓边疆的危急,一心发展改革内政,与民休养生息,待实力强盛,那时是战是和,再另当别论。但从一开始,朱由检就把议和的责任交给杨嗣昌,自己退处幕后,而议和的消息走漏以后,满朝文武对杨嗣昌展开了言语攻击,将朱由检杨嗣昌君臣比作赵构秦桧的也有。按说朱由检应该力排众议,以图千秋之业,但他最终将自己推出议和这个事件之外,议和一事自然胎死腹中,最终也导致了这一年秋的后金第四次入塞劫掠。

    第三过是怀疑外将,督战催战,具体表现有四次,第一次是新设五省总督,此职应洪承畴为最佳人选,但朱由检对洪承畴没有足够的信任,又嫌五省总督一职过大,威胁朝廷,故而挑选了才能稍次的陈奇瑜,最终使得车厢峡一役,没能全歼民军,使得日后民乱越发不可收拾。

    第二次是后金第四次入塞,任用卢象升为蓟辽总督,与金兵作战,当时明朝在大同至宁远长城一线,尚有二十余万久经沙场的精兵,而卢象升又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若是全力调动与后金死拼,即便不能全歼七万后金兵,也能重创之,使后金元气大伤,十年之内无力内犯。但是朱由检的疑心往往坏事,他委派太监高起潜作为监军,更可怕的是,高起潜还掌握着宣大、蓟辽十余万精兵,包括关宁铁骑,而卢象升真正能够指挥的兵马,不过是嫡系的天雄兵两万余人而已,结果在抵御后金兵的过程中,高起潜一直避战自保,卢象升虽欲死战,苦无兵可用,最终寡不敌众,战死于顺德府鉅鹿贾庄。

    第三次是松锦大战,洪承畴为蓟辽督师,援救锦州。在后金第四次入塞之后,明军丧失了两万精锐的天雄兵,敌我力量的天平出现微小倾斜,更关键的是,八旗军不可战胜已经在明军中传为神话。洪承畴注重敌我对战的诸多条件,并不与后金兵正面交锋,而是长期驻扎,消耗敌军,使其不战而退,即便敌军不退,也可趁其疲惫,一举袭歼。但皇帝显然没有耐心,因为军饷不济,催洪承畴出战。洪承畴出战的最终结局,是十三万明军全线溃败,连自己本人也被后金俘获,导致了敌我力量天平的严重倾斜,并且丧失了重要的帅才,使后金如虎添翼。

    第四次是孙传庭重新巡抚陕西,并督师七省。个人以为,孙传庭的才能不下于洪承畴,甚至具有入阁拜相的资格。凭他的权力,又在陕西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如果皇帝能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孙传庭定能力挽狂澜,中兴大明。但是朱由检显然最不信任的,就是孙传庭,此前已将他关入大牢,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起用他的。而上任之后,朱由检更是疑心加上急躁一起泼向孙传庭。在屯田练兵刚刚开始,皇帝就催促孙传庭出河南迎战李自成,结果三战三败,孙传庭阵亡。凭着孙传庭的权力,完全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战,可谓为朝廷鞠躬尽瘁了,但死后竟然得不到朝廷的追认,相比洪承畴则要凄惨的多,洪承畴弃国投降了,朝廷竟然不知道,大设祭坛追悼,而真正忠于大明的人,战死疆场,尸首无存,却连最终的一点名分都没有,直到南明时期,方才追认。

    这四次都是朝廷针对后金和民乱的关键之战,结果无一例外,全部毁于皇帝多疑急躁的性格。倘若皇帝对外臣大将有足够的信任,那么绝不至于这四场关键之战全部败绩,也不至于导致甲申之祸。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