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2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417:14:39

    (二)

    孙可望投降之后,清廷开始着手进军黔滇,准备一举消灭永历政权。永历十二年(1658年)一整年,是清廷南伐三路入黔之年。这年年初,清廷下达了三路进军西南的命令,命吴三桂自西充经四川攻入桂林,命驻防于江宁的固山额真赵布泰入广西,协同孔有德余部北进贵州,命固山额真罗托协同洪承畴由湖南直接西进贵州。

    这年三月,三路清军同时发起攻势,明军节节败退,到四月份,清军占领贵阳,到七月份,清军几乎占领整个贵州。期间夔东十三家为挽回败局,曾反攻重庆,但于事无补。不知为什么,李定国尚拥有主力军队十余万人,却集结于云南,清军占领贵州过程中根本没有与明军主力交战。

    十月初五,清军集结于贵阳,商讨进军云南的事宜。这年腊月,吴三桂首先出兵,攻破七星关,白文选部败退。大西军余部在云南经营多年,可谓根基牢固,兵力十余万,而云南又地势复杂,固守云南应是没有问题。但随着清军迫近,朝野迁都之议又开始活跃,连李定国也主张离开昆明,另寻落脚之处。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南明朝廷放弃昆明西迁永昌府(今保山),清军吴三桂部轻而易举占领昆明。占领昆明之后,吴三桂急于活捉永历帝,随即继续发兵追击明军,于二月二十一在磨盘山遭到李定国的伏击。磨盘山之役是李定国精心策划,意在一举歼灭或重创吴三桂部,但因为战役过程中出现小失误,导致没有到达理想效果,虽然吴三桂部遭到重创,但明军也损失惨重。此役之后,吴三桂暂时不敢西进,而李定国则率军徘徊于中缅边境,坚持抗清。而永历帝则一逃再逃,逃到缅甸首都阿瓦,被缅甸国王实质软禁起来。

    与这一年同时,一直坚持在东南抗清的郑成功,趁清廷大军集结于西南,东南空虚,遂发动了长江之役。这年五月十九,郑成功水师大军由吴淞口进入长江,随即一路西进,连攻江阴、瓜州,摧毁清军在瓜州的江防工事,六月二十二,在镇江银山大破清军援军,次日占领镇江。而同时,水师的先头部队张煌言部已率先进抵南京城下,随后继续西进,南京上游的太平、和州、池州、宁国等府州相继相应,反清之势再次高涨。但郑成功没有把握住机会,直到七月初九,大军才抵达南京,而抵达南京之后,明军也没有一鼓作气攻城,使得清军得以喘息。七月下旬,清军援军到达,郑成功与战失利,但局势仍然有利于明军,郑成功却贸然撤兵,退回镇江,而不久,更是撤出镇江,返回海上,不久,回到厦门。而南京上游的张煌言一再劝阻郑成功不要慌忙撤退,未能如愿,郑成功撤走后,张煌言在宁西一带势单力薄,曾率部前往英霍山区,却不被当地山寨收留,最终辗转江南各地,历时半年,行两千余里,方才从浙江宁海回到海上。

    W.DSNT|-0422:13:07

    (三)

    永历十四年1660年,李定国依旧徘徊于中缅边境,郑成功退回厦门,清廷也因为关内十八省皆纳入版图,所以不再发动战事。倒是这年六月,北京的义王孙可望被人告发贪墨,被迫辞去王爵,十一月,死于北京,死因不祥,估计多为清廷暗害。

    永历十五年1661年春,郑成功见反攻南京无望,困守金厦二岛又不利于休养,便发动著名的“收复台湾”之役,登陆台湾岛,包围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据点,热兰遮城和赤嵌城。直到这年腊月,荷兰人出城投降,郑成功终于占领台湾岛,并设置府州县,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在台湾岛上设置行政机构,而且也是实质上台湾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纳入中国版图,只可惜这时候的中国版图,也仅仅只有台湾岛和金厦、澎湖等岛屿了。

    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对缅甸发起攻势,意在活捉永历帝。缅甸国王畏于清廷,将永历帝献出,三月十二,永历帝被吴三桂押回昆明,四月二十五,永历帝被吴三桂处死,永历朝廷就此告以覆亡。

    永历帝被绞死后,五月初八,郑成功病逝于台湾,享年三十八岁。六月二十七,李定国病逝于景线,享年四十二岁,此后明军余部退入山林,抗清运动告以结束。冬月十三,鲁王朱以海病逝于金门,享年四十五岁。这一年,抗清的几位领导人相继去世,真可谓与历史上的1976年朱、周、毛相继去世有的一拼。

    到此为止,南明的历史,就算基本完结了。此后,清廷对集结于夔东的大顺军余部展开会剿,夔东十三家覆亡。一直忠心于鲁王的张煌言,见大势已去,解散部众,自己一人保留全发衣冠,隐居于空无一人的舟山群岛之上,不久被清廷突袭俘虏,1664年九月在杭州英勇就义。随着二十年后,郑成功的老冤家施琅为清廷作鹰犬,攻占台湾,华夏终于彻底亡国。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