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3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512:30:56

    第二章隆武朝的机遇

    一、明朝可亡可不亡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原王朝,宋朝在应对金国入侵时,尚能保住秦岭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而明朝在应对后金入侵时,却仅仅是苟延残喘十余年,最终避免不了灭亡呢?

    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也曾困扰着我,但现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知道有谁给历代的王朝作了一个规律性的总结:一个王朝就像一个人,王朝每过一百年,就像人过完三十岁。且不论其比喻是否恰当,就按照其比喻来看宋明两代。宋朝在应对金国入侵时,国祚方才过去一百六十多年,相当于一个四十八岁的中年人,一个四十八岁的中年人忽然得了一场大病,完全有可能挺过去,康复之后,直至**十岁衰老死亡,于是便有了一百余年国祚的南宋。而明朝在应对后金入侵时,其国祚已然过去二百七十六年,相当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本该就是衰亡的年纪了,再遭到一场大病大灾,岂能长久,所以南明仅仅只延续了十八年,而且还是苟延残喘。

    这样的说法毕竟只是一个比喻而已,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W.DSNT|-0512:34:06

    【南明为什么短命】

    与东晋相比,与南宋相比,不难发现,南明初建的时候,比前两者都少了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一个是襄阳南阳地区,一个是汉中地区。

    自古以来,南北对峙时,南方政权不同时守住两淮、襄阳南阳、汉中这三个地方,就无法与北方政权抗衡。东晋如是,南朝如是,南宋也如是,偏偏南明不如是。这三块处在同一直线,是南北对峙的必然界线。

    为什么这三块地方那么重要。先看汉中,汉中扼守秦蜀要道,北有秦岭,南有巴山,是易守难攻之地,若南方政权占据此地,就可以退而守,进而直取关中三秦,若北方政权占据,则同样可以退而守,进而直取巴蜀,从长江上游威胁南方政权。历史上,秦国割占楚国的汉中,故而能进而取巴蜀,最终楚国无险可守,暴露在秦国的虎狼之师下,终至亡国。同样是割据,刘备建立的蜀汉,则拼命抢占汉中,最终曹操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对蜀汉形成威胁,反倒是诸葛亮三番五次出岐山,攻打曹魏,凭的就是汉中。

    再看襄阳南阳,此地地形特别,西面是秦岭、巴山东部的伏牛山、武当山,交通不便,东面无端端又有个大别山挡住去路,而中间倒是一马平川,从洛阳一带通往长江的最近的唯一的必经之路,就是南阳、襄阳。扼守此地,进可以进军河洛,退可以扼守关隘,而一旦失守,长江上游的荆楚之地则暴露于敌方,敌军可以顺流而下,直取金陵。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什么在隆中对中说一定要扼守荆襄且东吴拼命也要夺下荆州的原因。历史上蒙古大军南侵,南宋扼守襄阳多少年,政权就延续了多少年,而一旦襄阳失守,南宋立即迅速国破朝亡。

    再看看两淮,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我想不用说都知道。两淮向来是金陵的门户,自古不守两淮而守江南,则定不能长久。战国时,楚国后期的都城寿春则直接就在淮西。东晋正是凭借淮水,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大军,才保住了江南半壁。而五代时期的南唐,因为丧失了两淮之地,后来被宋太祖轻易攻破金陵。

    看完以上几点,再来看看南明。南明的第一个朝廷,弘光朝廷,虽然扼守两淮地区,但是,不好意思,四川是张献忠的,汉中和襄阳为李自成同时占有,而李自成一旦败于清军,则汉中、襄阳尽归清廷所有,因而阿格济率领的西路军能轻易攻下汉阳、武昌,进而东下江西,从西面威胁南京。当时四川尚为张献忠据守,清军一时无法南下四川,而张献忠也不可能东下,故而汉中一线,尚处于安全状态。关键是襄阳和两淮,而襄阳又为李自成所据,南明弘光朝廷所有的唯一的屏障,就只有两淮,而仅仅是两淮,明军也没能守得住,因而南京被轻易攻破,第一任朝廷轻易灭亡,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为什么南明没有占有汉中、荆襄之地呢,因为有李自成,为什么有李自成呢,因为有农民大起义,李自成是起义军中的精英。为什么有农民大起义呢,因为明王朝走了近三百年了,朝政已然**不堪,土地已然高度集中,所以,上文所说的,明朝已经是垂暮之年了,来场小病,也足矣一命呜呼,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上是个人的第一个观点,南明没能扼守两淮、荆襄、汉中这一重要防线,战略上输给了清方。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