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720:15:19

    (九)

    但总的来说,没有党争的话,内阁的权力逐渐扩大还是必然的,而与皇权发生冲突也是必然的,套用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皇帝毕竟只是一个人,再牛也拗不过天下士绅。但这看起来似乎与民主毫无关系,实际上内阁与以往的丞相中书省大有不同,丞相中书省是法定,而内阁却是非正式的,中书省有左右丞相,实行的是首长制,而内阁在正常状态下都有多名大学士,实行的是“委员制”,丞相可以独揽大权,甚至架空皇帝,独坐江山,像曹操,但内阁则不同,固然首辅可以独霸内阁,但也不得不照顾其余的大学士,因而本身其内部,就带有模糊的“民主”性,隆庆朝有一有趣现象,内阁对是否与蒙古俺答议和意见不一。最终首辅高拱采取实名投票,确定了议和的大计,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与朱棣一开始设立内阁时的防止大学士专权的用意有必然联系。但却无意中促进了民主的可能。

    仅仅是内阁,就说有民主的可能,这是远远不够的。明朝还产生了历朝所没有的特产,党社。

    历朝都有党,唐代有牛党李党,宋代有新党旧党、主战党主和党,明初也有淮西党浙东党,但那只是局部党争,是官僚集团内部的小的团体,或为利益或为政见主张不同而分合,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的性质。但晚明的党派却不一样,前面的章节有过叙述,这时候的文官集团,已经基本上划分成了两大党派,东林党和“三党”,无党派官员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双方成水火之势,在朝堂上有你无我,对异党“赶尽杀绝”,而不是以往只是“领袖与领袖之间的争斗”,其好坏姑且不论,但这样的党争已经明显具有了现代政党斗争的性质,更关键的是,当时的东林党,不仅有公认的领袖,更有明确“党纲党章”,已然近似于现代的政党组织。

    个人观点,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西方的现代政党的产生,也就是这么来到,完全有理由可以说,晚明只要有机会,可以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组织。

    W.DSNT|-0720:17:47

    (十)

    如果理由还不够充分,那就来看一看晚明的“社”。这个社可不是大学的社团,但是可以告诉读者,它的产生与大学社团是十分相似的,开始是由一些文人相互之间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团体,以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或集体举行一些活动,只是文化意义上的社团,其产生历史早在唐宋便已有,但晚明时,一是由于朝廷的文人过剩,二是因为市民参政议政的模糊思想的要求,三是因为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东林党这样的大党也遭受败绩,民间的团社纷纷改头换面,以抨击阉党为名,议论朝政,这就超越了原本的社,而形成新的社。魏忠贤被打到后,这些社团依然保持其议政之风,成为一个个在野小东林党,势力极不可小视。

    崇祯二年,除了毛文龙被杀,后金第一次入塞等大事外,江南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复社的成立。这年,南北诸社纷纷集聚于苏州府吴江尹山,有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在太仓著名文人张溥的领导下,组成统一的社,定名为复社,名义上在于复兴古学,实质上不乏匡复社稷中兴之意,这便是复社召开的第一次大会,社员达三千多人,多为南北的青年士绅,像陈子龙、夏允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等当时的年轻士绅的精英,皆是复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比东林党,复社更加具有严密的组织,完整的纲领,比东林党更近似于现代政党,而当时复社诸多政治主张,更符合中下层百姓的利益,也更代表江南市民商人的利益,因而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复社以东林党后继自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毫无顾忌地议论朝政,批评皇帝之事时常发生,由此可以看出,皇权实质上已经相当萎缩了。

    内阁、党社的发展,仅仅只能为民主政治的可能提供基础,但不足以形成民主政治,形成民主政治,关键还要看民主思想的发展。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