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811:47:55

    (十一)

    晚明不乏民主思想的萌芽,东林党人钱一本提出“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则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而心学左派创始人王艮则提出“出则必为帝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其弟子何隐心则提出“君臣相师,君臣相友”,认为君臣应该平等,而不是皇帝高高在上。

    当时的“非君”思潮已经相当广泛,在朝堂,御史竭力上书,对皇帝展开群狼式攻击,皇帝被骂的狗血喷头,也只能是罢官降职打打板子,却没有因此而杀人,大臣们更是以挨板子为骄傲。而在民间,那就是街头巷尾,无不在批评皇帝的种种不是,其声势远比朝堂上要猛烈的多,当时的文人笔记皆有记载。且不管皇帝是否真的那么不堪,但就看天下非君非得这么肆无忌惮,而皇帝也没有脾气,至少教科书中描写的“万恶的黑暗的旧社会”这样的话在晚明当时就是绝对的假话。

    超越这些,一些先进的士大夫更是提出了民主的构想。众所周知的大儒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在《明夷待访录》中“原君”一章激烈地对千年来的皇帝制度进行抨击,“君主为天下之大害”等等诸如此语。并在其他章节中提出“先有法治而后有人治”,主张设立“天下之法”而废除“一家之法”,主张设“学校”以督政,可以看作是代议制的思想萌芽。

    王夫之也说“天下非一姓之私”,提出虚君之论,认为“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以法相成,以义相制”,岂不是君主立宪的萌芽思想?顾炎武也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之贱,禺有责焉”,岂不与鲁索的“社会契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并非是偶然现象,而是市民意识的觉醒与心学促进人性解放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市民意识是萌芽,心学是萌芽发展成的嫩苗,那么,这种萌芽民主意识,便是这嫩芽长出来的小树了。可以看到,晚明的许多思想家在政治上已经近乎达到了民权的高度,政治上,他们反对君主**独裁,主张分权,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经济上,他们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文化上,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引进西方科学,批判继承儒学,主张人性思想解放。

    晚明的工商业繁荣发达,晚明的科学东西共荣,晚明的思想开始解放,晚明的政治在酝酿着进行民主性的变革。那个时代,与同时代的西方相比,我们丝毫不逊色,我们丝毫不落后,我们没有像教科书中描写的那般黑暗那般万恶,但是,我们并不应该为此而产生自豪或者骄傲什么的,那是可笑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应该发生的,这只不过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必然,我们没有必要为之而自豪骄傲什么的,但我们起码应该知道还有那么一个正常的时代,而不是被某些观点所蒙蔽。

    但疑问又出来了,这一切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民主思想萌芽、新兴科技萌芽、人文意识萌芽,怎么没见长成参天大树并开花结果呢?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某些学者歌颂的“大清盛世”的真像吧!

    W.DSNT|-0818:47:29

    【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原指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时期,即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这一千多年,欧洲分散为诸多小国,没有统一的强大政权,相互之间战争不断,教会严厉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毫无自由可言,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在绝望痛苦之中,因而一般在说中世纪之前,都要在前面加上“黑暗的”三个字。再后来,中世纪就泛指政治**独裁、经济萧条、文化衰落的黑暗时代。

    个人观点,部分砖家所谓的“大清”,正是一个黑暗的中世纪的时代。并非胡说,并非诽谤,也并非偏见或刻意的诬陷,而是事实。以下,本人将从满清的暴政、经济、科技思想、政治四个方面来简述。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