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6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921:59:16

    【人才汇集】

    (一)

    一个新朝,必然要有些新气象,万历初有张居正行新政,天启初东林党“众正盈朝”,崇祯初皇帝励精图治以图中兴,弘光初有史可法、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等君子在朝,表面也是相当给人以中兴的希望的。

    拥戴朱聿键的官绅,为首的是黄道周。黄道周,福建漳州府漳浦人,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天启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纂、詹事府少詹事,因崇祯十二年“平台诤谏”而罢官,弘光朝曾任吏部、礼部尚书,南京破而南撤至浙江,同时他也是理学大家,儒林泰斗,当然道德气节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还相当具有爱民恤民的情节,处理政务也相当有经验,唯一不足的是军事,打起仗来,如果杨铭化是研究生,那黄道周就近乎小学生。但这不影响大局,因为黄道周可以不管军事,否则,要杨铭化是干什么的呢?

    除了黄道周,还有一大批知名人物。路振飞,字见白,河北广平府曲周人,万历十八年(1590)生人,曾任福建巡按,与郑芝龙关系不错,后来与温体仁杠上了,仕途多舛,崇祯末任淮扬巡抚,唐王就是他求朝廷从监狱里求出来的,关键是路振飞还比较具有政治眼光,巡抚淮扬数年,抵御农民军侵扰淮扬,保证漕运通畅,北京失陷后首先得知皇帝殉国的消息,并能抛弃东林党一贯的门户之见,主张以大局为重主张立福王监国,在汉族士绅中也很具有影响力,是个合格的政治家。

    蒋德璟,福建泉州晋江人,万历二十一年1693年生人,出身书香门第,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崇祯末年任大学士,反对朝廷加征赋税,并将其比作饮鸩止渴,反对皇帝频繁调任官员,认为国家危难之时,官员长久任职有利于缓解危局,反对过度设立督抚,导致职权不一,不利于统筹协调指挥。蒋的这些主张虽然没有触及社会贫富矛盾等实质性危机,但其主张在当时也算是相当出色,并无愧于晚明的杰出的政治家,但因为在任时间短,政见主张又得不到皇帝支持,因而没有起到大的作用。

    W.DSNT|-1922:03:38

    (二)

    苏观生,广东广州府莞城人,万历二十七年1699年生人,1634年以举人出任河北无极知县,力斗豪强而遭削职,后历任永平府同知、黄州知府、登莱道兵备,掌管天津水师,曾是杨铭化的同僚和下属,其后一直跟随杨铭化,在登州招募义军,后随军南下。苏观生为官极为清廉,颇有气节,并有些统兵作战之才,虽有些恃才傲物,却不能否认他乃当时难得的官员。

    陈子壮,字集生,广东广州府南海人,万历二十四年1696年生人,崇祯初年,起用詹事府侍读,反对不经科举启用宗室,遭贬。弘光朝复职,主张自强自立和北伐,遭马士英排挤,南京失陷,钱谦益等投降,集生化装逃往浙江,适逢唐王监国,参与拥戴。陈子壮为官清廉,**有韬略,不失为治世之能臣,但苦于无门施展其才华。

    张国维,字玉笥,浙江婺州府(金华)东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695年生,1622年起为番禺县知县,1634年起为应天巡抚,疏浚苏州、松江等地水道,修筑县桥、塘堰、漕渠等,是水利方面的专家,崇祯十二年(1638)写成七十万字的水利著作《吴中水利全书》,是晚明著名的一位科学家。

    朱大典,字延之,浙江婺州府金华人,万历九年1581生人,初为章丘知县,后历任兵科给事中、福建按察副使,招抚郑芝龙等,崇祯五年1632底,任山东巡抚,平定孔有德叛乱,1635年为淮扬巡抚,抵御农民军侵扰,1642年,为淮扬、河南、湖广总督,坐镇凤阳,颇知兵事,但为官不廉洁,遭到弹劾,罢官归隐,由马士英接任。

    章正宸,字羽侯,浙江绍兴府会稽人,初为崇祯朝礼科给事中,曾上疏弹劾周延儒、温体仁等,甲申时南下,弘光朝任大理寺丞,曾上疏建议自强北伐,不得重视,南京失陷后,回到绍兴,参与拥戴唐王。

    陈子龙,这就不需要介绍了,杨铭化的老朋友,在中进士之后,出为绍兴府推官,兼诸暨知县,平东阳诸生之乱,升为兵科给事中,在弘光朝上疏建议北伐,遭到排挤之后,退隐松江,杨铭化南下时,请陈子龙出,参与拥戴。

    杨铭化,就更不用说了,拥戴的中坚。

    此外,还有浙江的大批士绅,招募义军的孙嘉绩、钱肃乐、方逢年、熊汝霖、郑遵谦等等。

    W.DSNT|-1922:09:08

    (三)

    以上是文治方面的人才,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军事上人才。

    杨铭化的部将赵应元就不需多说了,麾下统领两万精锐的北方骑兵,是眼下浙江唯一的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方国安,随弘光帝往芜湖作战失利,领兵南来的总兵,浙江绍兴诸暨人,万历三十年1602年生,统领一万余官兵,作战勇猛,是难得的将才。

    王之仁,字九如,湖广岳州府巴陵人,官至绍兴防倭总兵,领水陆军队一万余人,擅长水战,精于火炮在战争中的运用。其人崇文,喜读书,颇有士大夫气节,也是杨铭化认为的难得的将才。

    郑芝龙,号飞黄,福建泉州府南安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人,少时出海经商创业,逐渐成为东南二海的大海商,掌握私人海上武装两万余人的军队,崇祯五年受招抚,初为福建游击将军,曾在金门料罗湾击败荷兰的精锐海军,乃是中国与西欧开战的一次完完全全的大胜仗,稳定东南二海,拥有巨舰数十艘,战舰上百艘,崇祯末晋升福建总兵,掌水陆军队五万余人,是南方军队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郑鸿逵,字曰渐,原名郑芝凤,是郑芝龙的四弟,1640年考取武举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弘光朝,统领长江水师镇守镇江,被多铎部清军击败,退往杭州,但仍拥有数千人的水军,曾欲将唐王接往福建监国,不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但在杨铭化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在绍兴拥戴,并致信与其兄郑芝龙,建议整兵等待北伐。

    黄斌卿,字明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因祖上抗倭有功,承袭军爵,时任舟山参将,负责海防事务,掌管浙江的部分水师,因参与拥戴,升任宁波参将。

    张名振,字候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性情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非本人语,乃史料记载)。张名振与崇祯朝司礼监曹化淳相交甚密,末年任浙江台州府石浦游击,责海防,掌管水军数千人。因参与拥戴,升任台州参将,封富平将军。

    除了这些直接参与拥戴的文武官员,尚有湖广的何腾蛟、广东的丁魁楚、广西的瞿式耜、云南的吴兆元,以及南来的大顺军余部东西两军三十余万,政权初立之际,真可谓人才荟萃,兵力雄厚,这就给了南明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的机会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