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7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322:23:17

    【堵胤锡与忠贞营】

    (一)

    只有联合抗清,才有避免亡国灭种的希望,只有南明政权与农民军余部团结一致,建立抗清民族统一战线,才能避免山河沦陷,保存汉室江山。这一点,绍兴朝廷方面早已认识到,何腾蛟即便对曾经造反的农民军存在偏见,但在朝廷既已确立了“联寇逐虏”的方针之后,应着眼大局,而不该再以个人的喜好为准,置抗清大局于不顾。

    大顺军被排挤出湘,湖广的抗清局势显然向着不利于明朝的方向发展,照这么下去,杨铭化制定的从湖广、江东两地分别北伐以匡复河山的计划就会因此而流产,明军至多收复江左、两淮,荆襄之地的收复将无从谈起。

    关键之时,上天给南明隆武朝廷送来了一个人,他就是堵胤锡。

    堵胤锡,原名灵授,字仲咸,又字牧子,号牧游,常州府宜兴县人,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堵胤锡十一岁时,已经父母双亡,说来他的童年的经历还是很悲惨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啊或者什么的,转而投靠岳父陈大懋(结婚够早的),师从马士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堵胤锡并不埋头于四书五经,尤喜欢阴阳术数之书,天文地理兵法术算之类。崇祯十年即1637年,堵胤锡考中进士,此后任至长沙知府,在职期间,训练乡兵,平定山贼萧湘宇之乱,从此以善于用兵著称。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军湖南,长沙失守,恰逢堵胤锡进京述职,回到湖广后,被任为武昌道兵备,弘光朝时,升湖广参政兼湖广北巡抚。

    看堵胤锡的这些经历,似乎与另一个人的经历十分相似。杨铭化,同样是幼年从学,拜名师为师,历任知县知府,都喜好兵法,因为小的军事行动而受到重视,此后不断在军职上被提拔,临了都是成为一省巡抚,执掌兵事。

    为什么这么出奇的相似,是巧合吗?但如果说出另一件事,诸位也许真的觉得,上天有时候真的喜欢和我们开玩笑。除了经历相似以外,他们两个还认识。堵胤锡是宜兴人,在考中进士之前一直在宜兴,而当时杨铭化在苏州,相距不远,杨铭化又广交好友,堵胤锡只是他认识的诸多友人中的普通的一位,但两人的交情似乎还不错,在各自为官后的几年中,他们还相互书信来往。

    隆武朝廷既然已经确立,杨铭化也成了朝中要员,拉朋友一把更是理所当然,况且何腾蛟的所作所为,杨铭化一清二楚,为了挽救危局,杨铭化自然会将希望寄托在他信任的昔日好友身上。于是这年八月初,堵胤锡就由原本的湖广参政被正式提拔为湖广巡抚,置官署于常德。堵胤锡没有辜负朋友的期望,在何腾蛟不顾大局排挤分化农民军时,堵胤锡却主动寻找农民军余部,促成抗清联盟。

    要说堵胤锡促成联盟,就不得不说大顺军的另一路大军的南下长征。李自成从西安撤离陕西时,仅有十三万兵力,而陕北、陇西、河西、青海还有数十万大顺军,以陕北的李过、高一功为首,当年二月初,西路大顺军也开始跨越千里的大转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