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7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414:04:07

    (二)

    李过,又名锦,字补之,绰号一只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李自成的侄儿,两人年岁相当,都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人。高一功,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李自成妻弟,多谋善断。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北伐时,李过奉命镇守延安,高一功奉命镇守榆林,后阿济格从陕北进军陕西,李过、高一功奋力抵抗,牵制清军主力达三月之久。李自成南撤后,李过与高一功会合,转战宁夏,会合当地大顺军,经临洮、秦州会合西宁、陇西等地大顺军进入汉中南下,击败前来阻击的降清大顺军贺珍部,再由四川太平、东乡、达州、夔州、新宁,于弘光元年四月到达湖北西部山区。九部近二十万人马,跨越数省,行军近万里,历时三个月,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这支军队一般就称为大顺军余部的西路军。西路军推举李过为首领,高一功次之,形成牢固的联盟,在夔东一带短期休整后,于六月初东下,占领荆门、当阳。七月二十日,李过会同高一功、李友、贺蓝、刘汝奎、马重喜、杨彦昌、张能、田虎共九营十余万兵马会攻荆州,清廷镇守荆州的副总兵郑四维据城顽抗,大顺军围攻半个月,没能攻克荆州。此后,兵马分驻于岳州府澧州一带,即洞庭湖西部一带。恰逢此时,田见秀等部前来会合,大顺军东西二路除却郝摇旗、王进财部外终于实现会合,总兵力达到三十余万。

    又是恰逢此时,新上任不久的湖广巡抚堵胤锡正在常德,得到了大顺军聚集于澧州一带的消息,丝毫不敢懈怠。事实证明,堵胤锡没有辜负好友的期望,更没有辜负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堵胤锡一向以“苟利国家,我则专之”作为为官行事的标准,他能够抛开以往对农民军的偏见,认识到农民军将在抗清大局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得到消息后,下定决心的堵胤锡仅仅带领几个随从,前往会见李过等将领,商讨联合事宜。

    李过为堵胤锡单骑前来的勇气所折服,更为堵胤锡以巡抚之尊拜见李自成妻子高氏的诚意所打动,但更主要的,是李过也是认识到联合南明朝廷,是抗清的最明智的决策。于是当年八月下旬,在江浙战场的战火再次燃起的时候,大顺军三十余万大军正式接受招安,归降南明隆武朝廷。

    此后,堵胤锡上疏遣常德举人傅作霖携书前往浙江为诸将请爵,消息在两个月后的十月底传到浙江杭州,在隆武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说此前杨铭化提出了“联寇逐虏”的方针,并且得到了隆武帝的赞同,但毕竟满朝文臣都是儒家门生,对农民起义向来带有偏见,对农民军的偏见并不会因为这个方针的确立而有所改变。果不其然,内阁大学士黄道周、蒋德璟、路振飞等对请爵封拜一事大为不满,说“李自成这个贼寇攻破北京,罪不可赦,怎么能反过来还去封他们爵位呢,朝廷的颜面又何在呢(李贼破北京,罪不在赦,其党安得封拜)?”

    都到这时候了,国家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了,如果还持有这种观点,何愁不亡国,如果朝堂内仅是这些饱读诗书却并无治国大略的庸才的话,那么南明又如何不会短命而亡呢?

    这个关头,同是内阁大学士的杨铭化还没有发言,一些给事中倒先出来了,给事中张家玉、顾之俊上疏反对黄道周等人,认为堵胤锡此举实乃“用心良善””“免湖南百万生灵涂炭”。此后,兵部侍郎陈子龙、户部侍郎章正宸等人又对黄道周等人展开劝说,勉强使其同意封爵。最终,摇摆犹豫的隆武帝下定决心,封李过为兴国侯,其余众将以原爵位再封,如田见秀依然再封泽侯,在大顺军中没有爵位的重要将领多封伯爵。

    封爵既已确定,隆武帝又下诏,给李过赐名赤心,高一功赐名必正,所部改成“忠贞营”,接受督抚节制。大顺军的联明抗清,终于得到了实现。

    但并不是说就这样,湖广的局势就会向着有利于明军的一方发展。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