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军事常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故事发生年代线式战术已是炉火纯青,这种战术以装备前装(即子弹和火药从枪口填入,而后以通条压实)滑膛或线膛(枪管内刻数条螺旋状来复线,可使子弹飞出枪口后旋转,增加精确度)步枪的线列步兵为主(现代军中最低军衔列兵便来自这一战术)。作战方法为双方步兵排成数排对射,射击时交替开火。这种看似死板的战术也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因为前装枪装弹速度较慢,通常标准训练的步兵装填一次需20~30秒,而新兵老兵之间的差距更大,为防止部队动作的混乱,特别是防止装填时敌军骑兵的冲锋,各国步兵操典往往要求没有军官的命令士兵不能做任何动作,哪怕躲避敌方枪炮火力。而后发展出的散兵战,步兵则不再排成紧密的线列,而是拉开一定距离,各自寻找隐蔽物射击。此战术的优点在于部队更为灵活,且生存率更高。但在当时缺乏机枪、坦克等兵器的情况下,进行散兵战的步兵容易因骑兵的突击和践踏而溃散。下面通过介绍故事发生时各国通用的兵种配置简单描述部分战术,部队编制会在最后介绍。</p>

    1. 线列步兵。又称线式步兵或列兵,为各国军队的基本组成单位。在战场上以团或营为单位,排成3~4排进行射击。其装备的步枪长1.4~1.6米(含刺刀长度),口径在14~18毫米之间,有效射程150~200米(但列兵对射时距离往往保持在50~100米)。列兵组成的阵线不但为本阵的火炮、骑兵和后勤人员提供保护,也是抵御敌军突击或压制敌军本队的主力。线列步兵全身装备包含个人枪支在内共25公斤,故长期和剧烈的运动更容易疲劳。编制方面除各级指挥官外,还配有号手用于发布简单的号令,鼓手的用途则是利用鼓点调节全队步伐,保持动作一致。各国步兵战法不尽相同,但基本战术如下:</p>

    射击:早期线式战术仅前排士兵进行射击,当前排因伤亡出现缺口后,后排再依次补上。而后发展出依次交替射击的战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为轮射,即前排完成射击后迅速蹲下装弹,后排射击,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射击完毕,第一排士兵再起身射击。这种战术主要是确保火力的持续性的同时维持线列的齐整。二是徐进射击,动作要领为第一排完成射击后,第二排通过第一排单兵之间空隙前进,排成阵线而后射击。此种战术火力持续性不如轮射,阵线也容易混乱,但可以确保阵线前进的同时压制敌军。三为三段击或称“三排三进”法,即完成射击的一排迅速从后排空隙移动至阵线最后,后排士兵依次向前推进或不动,可用于坚守或退却。</p>

    射击的另一种方式为齐射,或称排射,顾名思义为全队同时进行射击。因线列步兵通常排成四排,为不影响最后一排射击,第一排士兵往往会采取卧姿,第二排采取跪姿,最后一排变化位置至前排也就是第三排的空隙。齐射主要用于发动冲锋或抵御敌军冲锋前的准备,一是为近身格斗前压制和尽可能杀伤敌军;二是为打掉枪膛中的子弹,否则肉搏战中枪支走火,可能伤及同伴。</p>

    由于步枪射击速度较慢,精度也不如现代兵器,因此近身格斗仍然是步兵训练的主要科目之一。在进行齐射后,双方或一方会发动刺刀冲锋,即己方全部士兵端平刺刀向敌方冲去。由于步兵负重较大,刺刀冲锋发起的距离不宜过远,通常为30~50米。</p>

    防御阵型:为防御敌步骑兵的冲锋,己方步兵会在完成射击后组成密集阵型。要领为前排蹲下枪托支地上挑,第二排将枪端平,第三、四排将枪搭于前一排肩上。另有专门对付骑兵的方阵,因为即使排成紧密防御队形,在高速运动的战马冲击和践踏下,步兵的阵线仍会遭到较大的伤亡和破坏,此时易被骑兵冲散。故常采取方阵应对。即步兵组成中空的方块队形,将军官和鼓号手保护于其中,外部士兵仍按直线阵的防御队形展开。方阵的优点在于遭遇骑兵冲击后稍微后退便可再次组成紧密的防御队形,且士兵之间距离变小,利于协同配合,突入阵中的骑兵也会遭遇有组织严密的围攻。缺点是队形过于紧密,易被炮火杀伤,且方阵行动非常不便。</p>

    </p>

    2. 掷弹兵。早期的掷弹兵顾名思义为投掷手榴弹的步兵,采用的手榴弹为铁制球状,通过火捻点燃。因手榴弹质量较大,掷弹兵通常选择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士兵组成。后由于手榴弹本身可靠性和重量的限制,各国掷弹兵不再配备,而掷弹兵也成为精锐步兵的代称。</p>

    3. 轻步兵。也称散兵或猎兵,也有国家将侦察兵和狙击手归入轻步兵的序列。与掷弹兵相反,轻步兵多选择身材矮小灵活的士卒,因为他们多用于侦察、牵制、骚扰、偷袭和警戒。战斗中轻步兵往往会拉开一定距离,各自利用障碍射击。加上经常需要跑动和隐蔽,故要求士兵不能过于高大,且必须体力充沛,动作灵活。各国军队为轻步兵配置了较为轻便的装具和枪支,以减轻其负重。此类士兵的缺点在于肉搏能力较差,一是因为体型的限制,二是散兵战无法组织有效的队形,三是轻步兵使用的轻量化枪械往往不配备刺刀。因而轻步兵面对敌军冲锋多会事先躲避,或是预设地雷、拒马、铁蒺藜等障碍护身。</p>

    4. 轻骑兵。也有部分国家称骠骑兵或猎骑兵。故事发生的年代,多数国家的骑兵除胸甲骑兵外已不再装备任何形式的铠甲,因此骑兵的轻重不再以铠甲的轻重来划分。这里所指的轻骑兵,乃是采用耐力和速度都较为出色的轻型战马的兵种。他们的作用与轻步兵类似,此外还承担追击敌军的任务。由于轻型战马本身爆发力和耐受伤痛能力的缺陷,轻骑兵往往不被用于近身格斗,而借助本身优异的机动性打击敌军的薄弱位置,但轻骑兵中也不乏马术和刀法高超者。轻骑兵的装备主要为马刀,这种长近一米的单刃直身军刀也是骑兵常用的武器。此外还有部分骑兵配备长2~5米的骑枪用于冲锋,或是配备短管步枪在马上射击。</p>

    5. 龙骑兵。也被成为“中骑兵”或“骑马步兵”。龙骑兵素质和装备参差不齐,精锐者马术、刀术和枪法都十分出众,甚至成为某些国家国王的卫队。(如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其火枪手便是龙骑兵)龙骑兵虽配备火枪,但较少在马上射击,多为骑马到达预定地点,而后下面组成线列射击。同时龙骑兵配备的战马也多为耐力一般但爆发力较好的重型马,故可以进行突击或肉搏战。由于龙骑兵机动灵活,用途广泛,各国甚至将龙骑兵用于维持治安,类似于今天的骑警。</p>

    6. 重骑兵。这是一种以冲锋和肉搏为主要战术的骑兵类型。多数重骑兵只有胸甲护身甚至不穿铠甲,这是因为枪炮的发展导致铠甲的实际防护作用下降,军人多依靠减轻装备重量,以提高机动力进行规避。重骑兵多采用爆发力强大,耐痛能力强的重型军马,辅以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混战中战胜其他兵种。但由于装备的轻量化和马匹本身易受伤害的特性,重骑兵也较少从正面突入敌阵,而多从侧后。很少有部队能不依靠严整的阵型抵御高大凶猛的战马,也很少有士兵在重骑兵的冲击和践踏下存活。</p>

    7. 炮兵。火炮是整个战争的关键与核心,甚至一切战术都是在围绕炮兵进行设计。交战的原则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己方炮兵的火力同时压制敌方的炮火,因为比起步骑兵来说,火炮的威力是十分惊人的。作战时往往将炮兵与步兵交替配置,或配置于步兵前方进行射击。这里指的是平射炮,或称加农炮、步兵/骑兵炮。也有可在阵线后方发射的曲射炮,如榴弹炮和臼炮,此类火炮通常还可以打击障碍物后方的敌人。</p>

    海军战术:实用化的蒸汽机虽已经开始出现,并被一些船只所采用,但限于机器体积、输出功率等技术原因和海军的偏见,多数战舰特别是大型战舰仍采用风帆作为动力。这些战舰的重量从数百到数千吨不等,装备的火炮也从二三十门到上百门,主要分布于战舰两侧。因此风帆时代的海战战术主要围绕抢位,即己方战舰排成战线从敌舰前方或后方通过,以最大限度发扬火力,避免伤害。</p>

    部队编制:基本战术单位为营,每营400~600人,在阵线中站成数排。2~4个营构成团,2~4个团构成师,2~4个师构成军(或称军团)。骑兵人数较少,通常以连为单位,构成骑兵团或骑兵旅。炮兵建制只到团一级。每个师和军都由混合兵种组成,再由这些固定编制的战略单位组成兵团或方面军。后者通常由2个军或以上构成,编制不固定,同时加强有部分旅、团级战斗单位。</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