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一章 朱雀在后(下):庙算难胜则兵行险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若我方按计划准备妥当,还需要大约2个月时间完成另外5万新兵的训练。只是,如果要即刻出兵,即使普国人没有多少后备兵力,以我军新编制的7万人马,胜算怕是要大打折扣了。”参谋部会议上,王睿翻着军队表册向帝君报告。</p>

    “我军现有兵力的确不足,但准备时间太长恐怕普国会知晓我方的计划。此外,普军精锐都在东线,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是新组建的3个军团6万人。”被父皇获准列席会议的唐敏宁看了看最近的情况通报,举手示意希望发言,“且这6万兵力分散在普国本土和森国,我们正前方的敌军,不过一个军团2万人,当然他们修筑工事据守登曲,绝非几日半月可破。但我方可以效仿普国世子廉菲声东击西之计,进攻森国领土,诱使普国本土的两个军团前来增援,而后先行消灭之。”</p>

    “这样我军6万对普军4万,加上突然袭击,胜算还是很大的。只是普军装备和训练都在我军之上,我军兵力又无法快速补充,还是需要想方设法减少损失啊。还有,你怎么知道普军定会全军出动前来增援?”帝君虽然赞同敏宁出兵宜早不宜晚的见解,但仍然担心普军会弃森国于不顾集中兵力防守本土。</p>

    “宁儿赞同尽早出兵,主要因为普军虽连战连胜,人员物资却也消耗甚巨,因此仍希望等待森国局势稍定,腾出多余兵力后将所获财物护送回国。加上他们从未把我军放在眼里,见我军人少,必然倾巢出动与我决战,这样不必从东线调兵便可掌握西线主动。且森国境内抵抗未息,普军掠夺的金钱物资尚未运送回国,这就迫使西线敌军必须全力防守森国。”战争是对民心士气的考验,也是对技术和国力的考验,敏宁正是抓住普国物资储备将尽,急需补充的现状,引诱普国出动所有军队保护森国。</p>

    “具体的计划由龙将军,曹永浜和你商量吧,务必在普军主力腾出手来向西回击前解决西线的问题。”帝君已经把占领普国西部所有领土算在了计划之中,但时间仍然是帝国最为稀缺的资源,因为普军推进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如果任由他们占据战场主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则帝国在兵力和资源上的优势便会被时间的缺乏完全抵消。</p>

    回到军营中,龙佐便召集各军指挥官开会商议进兵森国的具体事宜。由于帝国和兰国的密约以及进攻的计划都只限于内阁和军方少数人知道,此次会议除了第一批出兵的3个军主官之外,龙佐没有召集师一级的指挥官。作为新上任的监军和进攻计划的提出者,敏宁也必须参加并且对自己的计划做出解释。虽然帝君嘱咐曹永浜也负责部分出兵计划,但考虑他级别较低,龙佐并没有召他参会,只待具体战役意图确定后,再命其负责起草作战计划。</p>

    “双方兵力相当而我军战力较差,利用敌兵力分散的弱点各个击破的确是招好棋。但发起攻击的时间和作战地点的选择甚为重要。”龙佐负责的北路军有第5、第7、第8三个军,其中第5军司令徐公若在龙佐任师长时便以团长身份跟随这位老将,因此以他的资历和身份,第一个发表意见最为妥当。这个40出头的将军武艺兵法并不出众,但却以行事谨慎,思虑周到细密著称。</p>

    “很好,本帅今日召集你们三位议事,正是为如何击破普军,夺回森国。皇上和陆军部只给出了大体的战略意图,这具体事宜还须我军众将齐心协力,反复推敲完善啊。”带着敏宁整军练兵多月,龙佐也看出了这个公主是可造之才,加上敏宁一直龙爷爷前,龙爷爷短地称呼自己,没有一点皇储的傲气和架子,他自然是非常喜爱,“公主殿下也已监军多日,战法谋略日趋成熟,末将愿听听公主高见。”敏宁这几个月其实多得龙佐教导,之前在书上看到的内容今日终于得以实际运用。</p>

    “老将军谬赞了,敏宁也是有样学样,不得要领。徐将军所言极是,普军主力虽远在兰国腹地,但这驻留军实力仍在我军之上。若决战地点选择合适,不但可以各个击破,甚至可以攻敌不备。”敏宁细细的手指在悬挂的军用地图上划过,指向了一个位置:“此地名为涌川镇,是普军南下进入登曲的必经之路,涌川河水流湍急,渡河只能依靠城内唯一的桥梁和城北的一个渡口。现在已是初冬,渡口水浅,人马可以涉水而过,但敌主力渡河仍需要从镇内穿过。若我军迅速占领此地,则可将敌军拦腰截成两段,掌握战局主动。”</p>

    “殿下懂得行军用兵之法,我等武人得殿下监军,行事自然容易。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若我军无法堵敌援军于西岸,而敌守军又袭我侧后,岂不是腹背受敌,进退唯谷?”徐公若待敏宁说完,便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顾虑。</p>

    “徐将军深谋远虑,敏宁自然也考虑到此种情况的发生。然普国占领森国不足3月,加上烧杀劫掠,森国人心未附,普军西出攻打我军,又须经过水网密布的濮云泽,没有足够的物资和可靠的向导,就只能北上绕道,这势必拖延时日。而此时若森国人发动起义,则普国所掠物资尽皆丧失,普军后继乏力,影响全局。到时我军可后撤避战,待普国守军崩溃。”敏宁的确考虑到整个战役计划的风险不小,但敌军分散而且急需登曲囤积的物资,又给了帝国军可乘之机。“这个计划的确有一定风险,但此时的形势已经不容得我们再四平八稳地前进了,等到普军主力回援,我军的胜算便更为渺茫。”</p>

    “我军战力不如普军,但组织训练经曹参谋整顿已大有改观。但若要远距离穿插,则仍可能有部分人马和重装备掉队,因此发起攻击的突然性尤为重要。”第7军司令苏&#25991仲说道。</p>

    “这点王大人早有关照,森国谍报人员已和我军情报员合作,在森国境内策动叛乱和破坏,骚扰迟滞普军;同时将普军动向详细报告,为我军提供向导。如此一来,我方在森国境内行军,会比普军方便和隐蔽很多,时机的拿捏把握,也优于对手。”敏宁离开峻崖城之前,陆军部负责情报的官员便派人跟随敏宁,协助她指挥森国境内的情报工作。</p>

    很快会议就确定了出兵的大致计划,具体的方案将交给曹永浜带领的参谋团负责制定。</p>

    “公主殿下啊,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如果真的想为你父皇分忧,至少需要将平时我教你的发挥出三四成,多向其他将军学习。我老啦,但是看着你们年轻人大展宏图,开心呐。”自北路军成军之后,龙佐基本不过问军队的具体事务,但他对整个军队的建设和训练了如指掌,同时愿意向部下传授平生所能。</p>

    “龙爷爷对我们费心啦,我们都是年轻人,当然得多做些事情,为国家也为龙爷爷分忧。”众将散去,敏宁一边和龙佐的副官收拾着会议室,一边回着老将军的话。“龙爷爷,今天敏宁想请个假早点回去,有点事情。”敏宁在开会前接到曹永浜的来信,说今晚在自己的办公地点宴请敏宁。自从受到帝君接见,并被提拔为参谋后,曹永浜负责起了军队的训练,也获得了帝君特批的团长待遇:他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机构和部分&#25991书、勤务人员,而很多校级的参谋军官,却还在和其他同僚挤着一间办公室……</p>

    晚饭时间将近,敏宁脱下军装,换了身舒适的西洋长裙,吩咐跟随她的士官回去休息,便独自来到曹永浜的办公室。房门虚掩着,那是一栋三间房屋的小院,厨房和传令兵的住所分立于主屋两侧。主屋中间的正厅撤去了家具,被改造成曹永浜和几个协助他的参谋办公的地点;两边的侧室是书房和卧室,后院还有马厩,方便&#25991书的传递。一切都极为简单质朴,很难让人想到这就是帝国新军制的发源地。今天这个曾经在短短数月诞生过无数条令、指南和手册的小院,成了一个忙碌的厨房:空无一人的院子里,只有桌子上已经做好的菜肴散发着香气,厨房里还在不断冒出油烟。</p>

    敏宁以为曹永浜不在,只有厨师在忙碌,于是没有打扰,径直走进正厅寻得位子坐下。所有警卫、勤务和&#25991书参谋人员都已离去,连曹永浜都不见了踪影,原本摆放&#25991件和地图的长桌铺上了桌布,摆上了餐具。桌上三个彩釉磁碟里盛着清炒菠菜,熏肉炒芦笋和当地特色的清蒸江鲈。敏宁凑近桌面,细细观赏着,自从来到军营,很少能看到如此香气四溢还泛着油光的菜肴。虽然得到了监军的官职,帝君却没有给予自己的女儿太多的权力,而全军有单独厨师的除了各军司令,就是总司令龙佐。现在有人准备自己喜欢吃却难得吃到的佳肴,敏宁自然是喜出望外。</p>

    “监军殿下,末将要事在身,不能行礼,请恕在下不敬。”敏宁再次听到了那个沉稳浑厚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曹永浜脱去了军装的上衣,围着厨师那满是油渍烟迹的围裙。但干净的面庞和双手,显示出他的厨艺,已是相当不错。曹永浜的脸上,永远是那略带清高的傲气,略圆的脸庞和刮得干干净净的胡子头发浑然一体——作为新军制的倡导者之一,曹永浜是第一批带头剃掉头发和胡须的军人。但这反而给了他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感,眼睛的大小、鼻梁的高低和嘴唇的厚薄也都恰到好处,176公分的身高,比起敏宁来说不算突出,但在军中已算前列。他的双手戴着厚厚的布手套,装汤的瓦罐还在微微冒出气泡。</p>

    “曹将军百忙之中亲自下厨,敏宁受宠若惊啊。不知今天将军宴请,有何珍稀佳肴招待?”敏宁站起身来,扶着桌子对曹永浜说。</p>

    “公主殿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末将不胜感激,略备粗食,多有不周,望殿下见谅。”曹永浜放下汤,脱下手套搓了搓手说道。</p>

    “曹将军客气啦,难得将军知道我不喜欢过于复杂的菜式,且将军的手艺细腻而地道,不愧是我军参谋中的栋梁啊。”看着这些简单的食物,敏宁想起了祖皓,虽然她本身也会做不少常见菜式,自己也不时支走厨师亲自动手。但祖皓在身边的时候都是他一手包办,只是帝都一别,不知道自己今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了……</p>

    “殿下请先就坐,稍待片刻,末将尚有一道菜没有完成。”曹永浜的话打断了敏宁的思绪。</p>

    敏宁翻着身边堆放的&#25991集,涉及机密的内容每天都会被值班参谋锁入密柜中,因此在外面的,多是些日常的公&#25991,还有曹永浜的&#25991集。他最近一直在选择自己军校毕业后开始撰写的&#25991章,或是将自己的想法见诸纸上,最后汇编成册。</p>

    “将军不但对治军练兵颇有研究,看来对于兵法谋略也很有心得啊。”当曹永浜端上最后一道菜,敏宁拿着其中一篇&#25991稿,似乎颇为赞赏。</p>

    “殿下谬赞了,这不过是末将胡思乱想而后胡言乱语罢了。虽说是上兵伐谋,但临渊方得知水之深,登山方得仰山之高;纸上谈兵即使再多再深,也不如龙将军这样久经战阵来得深刻。”曹永浜给敏宁盛了一碗汤,言语间带着一丝感慨。</p>

    “曹将军建言献策,已是劳苦功高,又何必苛责求全?人各有志又各有所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便可问心无愧。”敏宁端过汤碗,闻着猪骨和胡萝卜的清香,心满意足地说道。</p>

    “殿下所言甚是,只是末将自向皇上投书建言以来,得陛下及国家错爱,以卑微之身得如此优待,怎敢不战战兢兢,倾尽早年所学所思?然末将年纪资历尚浅,实不能久居帷幄,若得随大军亲历战阵,末将所思所想,定能日臻完善、真实。”敏宁明白了过来,曹永浜请自己吃饭,事先可能还四处打听,专门做了自己爱吃的菜肴,原来是为了求得前线的位置。这对于其他久居中枢的帝国军官是匪夷所思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放弃安全舒适的位置而奔赴沙场。战场上枪炮无眼,军官甚至司令被冷枪冷炮或是流弹击中已是屡见不鲜。</p>

    “曹将军有此等决心,实在令敏宁佩服。武人之要,首推树立军威,将军为求胜利精益求精,实属难能可贵。只是不知将军对此可有计划?”其实这位公主也时常有亲历战阵的想法,龙佐经验丰富,作战用兵沉稳谨慎。可若论敢于创新及冒险,估计比不上曹永浜这样的年轻新锐,况且曹的这些新鲜想法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充分有力的论据支撑。</p>

    那么,面对这种请求,该如何安排呢?从个性来说,曹永浜有些孤傲,认准的事情也定会尽全力做好,如此一来便只能成为优秀的参谋,却成不了独当一面的帅才。因为主帅需要的是从善如流和统筹妥协,关键时刻当机立断,思维却不要求过分精细,否则面对问题容易不得要领。而参谋就没有那么多需要担心的,大的战略和方向都已经在决策层定下,他们的任务,就是如果将这种构想具体化,同时考虑众多可能性,修改计划使之更为可行。因此,让他前去一线部队任职,显然并非量才适用之策。</p>

    “军中和中枢相似,兵种部门繁多,不知将军有意争取那种职位?”敏宁虽说心中早有定数,但仍想要进一步试探曹永浜的想法。如果能顺水推舟,将这个只大自己四岁的青年干才拉拢过来,对今后在军中立足,也是大有裨益的。</p>

    “末将但凭殿下差遣,只要能身临前线,如何安排末将都在所不辞!”年轻的参谋知道,虽然皇帝对自己的才能颇为赏识,但他毕竟是高高在上的神龙,而眼前这个位高职虚的公主,在国内军内也是凭着父皇荫蔽得以立足,所以也急需建立自己的人脉。如果能尽早表示忠诚与投效之意,必然会早早受到这个未来的君主和最高统帅的青睐和器重。</p>

    敏宁夹了一口菜,微笑着说:“看来今晚这饭可不能白吃了,曹将军有经天纬地之才,这点父皇也是心中有数的,而你我在军中资历尚浅,能影响中枢决策的机会很少,不过此次具体计划交给曹将军制定,说明朝廷对将军还是颇为信任的,若将军确实不愿在幕后纸上谈兵,敏宁这里倒是可以为将军略作安排。只是我所有的权限,就是让将军进入督战组了。”</p>

    “若殿下能助末将一臂之力,末将不胜感激。督战组虽不直接指挥军队,但一直亲临战场,且有机会向中枢提供意见。今后末将定不负殿下提携,为殿下尽心竭力。”</p>

    “好啦好啦,可不能拉帮结派,为国奉献是武人的职责,我们都是在尽责罢了。”敏宁看着突然有些春风得意的曹永浜,笑了起来,“那我的曹队长,就请你谈谈对将来这场战役的看法吧。”</p>

    “末将不才,未敢妄言,但此次我军初战,力求必胜,而取胜的关键,在于兵贵神速四字。另外,调动及行军,能否以最小之战力损失和时间物资损耗,到达预定地点,对于战力较差的我军而已尤为重要。”曹永浜扒了几口饭,接着说道,“北路军多是新兵,而且旧军官能力平平,而新军官熟悉部队又需要时间。因此制定出行军中组织各项事务的条例和要点非常重要,特别对于至关重要的基层来说,下级军官往往没有那么多能力和心思去研究如何面对当前的状况,自然乐于见到比较全面详细的指导。”</p>

    “因此将军才和众参谋撰写这‘行军总要’?行军之道,古代兵法多有提及,但多分散于兵书之中,不得系统,方才观将军之作,采东西之长,且图&#25991并茂,通俗易懂。估计稍加润色便可全军发行了。”敏宁趁曹永浜不在的时候悄悄翻看了他们的&#25991稿。</p>

    “只是现在时间估计不够大家熟悉这些东西了,军队很快要出发,到时候很少有人会边行军边查阅的。不过只要计划得当,有合适的人具体组织和负责,我军应该能按时赶到并且保持绝大部分的战斗力。”曹永浜的言下之意,就是自己不但能够编写用兵打仗的总体纲要,还有能力承担起执行具体计划的责任。</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