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五章 玉碎(上):白璧出污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快!使劲,拉住了!别摔泥潭去!”听着周围士兵的嘈杂声,廉菲再也无法遏制自己内心的焦躁。已经是第6天了,他的数万人马还是没有走出这片杂草丛生,遍布泥潭暗沟的雾泽。为了尽快到达西泽省,遭遇兰军反击的普军不敢先到东泽休整,他们不得不在连日疲劳作战且背负大量伤患的窘境下穿越这片沼气弥漫、泥塘岸滩遍布的绝境。</p>

    </p>

    “前锋营有消息没有!前面的……咳……路好不好走都不知道!要你等何用!”玉将军的脸上满是急切的汗水,不断有人马装备落入泥潭造成损失的报告传到总部,副将闻熹又偏在前天因痢疾而病倒,军医给他服了药,却只能在担架上静养。一时间廉菲没有了这个得力的助手,整兵行军上多少有些忙乱。</p>

    </p>

    “报告少帅,前锋营派出的斥候多半没有回来,回来的都是出去一段便道路受阻……掉队士兵也很多,末将建议,不如趁此机会暂作休整,待前路探明再筹划行动。否则如此漫无目的的行军,必然导致更为严重的减员。”参谋长裘&#25991和根本没有时间像自己的前辈们那样从容制定路线图和计划,帝国军在涌川的胜利超出了参谋部所有人的预料,作为沙恩铭的得意门生,这位中年将领深知,如今东线兵团乃至是整个普国,都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不顾一切赶回,则可能需要面对早已在蛇墟等候多时的帝国军;而小心翼翼探路前进,或许当他们走出沼泽的时候,龙丘的城头,已经插上了帝国的朱雀旗帜。 </p>

    “末将以为,虽然战事吃紧,但欲速则不达,我军可以一面加紧寻找安全道路,一面收容掉队兵卒,救治伤患,如此一来,战力对比于我军更为有利,且可确保在大公规定时限前赶到。”裘&#25991和反复权衡,还是遵循了普国参谋军官谨慎周密的传统。</p>

    “也罢,现在走也是白走,前面情况不明,我们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是兰国人从背后偷袭,截断通往安遵的道路,我们便可及时与飞虎军团会合,这样即便是绕行,也比走这该死的沼泽好多了!”廉菲恨自己低估了兰国的实力,祁远山从战场逃脱后,竟然趁普军忙于和正面兰军决战收容了本部溃兵,并从地方豪强手中搜罗私兵,短短一个月时间实力又回复到四万之众。虽说临时拼凑的人马比不得身经百战的精锐,但正是这些蛰伏待机的杂牌利用普军退回国内救援的时机,从南部配合兰国后续部队堵住了对手。廉菲没有料到祁远山手上有如此庞大的兵力,几次攻击损失惨重也难以突破。普军也由出发时的7万人锐减至5万,玉将军只得将伤兵送回东泽修养。送走伤员及护送队的他发现,自己麾下的兵力仅剩下4万。这是在开战前只经历过和邻国冲突的廉菲所始料未及的,战争对双方人力物力和士气的巨大消耗,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少数精兵击败一个大国。</p>

    </p>

    如果不是唐铭铮这个背信弃义的老狐狸从背后捅了一刀,我国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廉菲心中满是遗憾和怨恨,早年虽然父亲多次督促甚至逼迫,他对政治的兴趣仍远逊于用兵打仗。和几乎是任劳任怨的唐敏宁不同,这位少帅对处理日常内外事务的历练一直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小公务员的活计,而纵横捭阖的权谋之术也被他评价为霸者所不齿的勾当。没有想到,军事上节节胜利的自己,居然因为敌人的暗算而使胜势化为乌有。如今即使最好的情况,战局也是逐渐演变为消耗对峙,而普国的士兵多为雇佣兵,一旦国库日渐空虚,缺乏应征者和帝国那样快速补充体系的普军,甚至可能要面对无兵可用的困境。</p>

    </p>

    玉将军不愿多想,因为这样除了自寻烦恼外于事无补。他只希望斥候尽快返回,探清前进的道路,尽快离开这个遭到天人遗弃的地方。至于战场之外的其他事情,还是等到返回国内,击退所有敌人后再去研究和思考吧!</p>

    </p>

    “报!前锋营报告,斥候全部返回,这是他们绘制的道路地形图!”在等待了将近一天后,副官气喘吁吁的声音,给被连日阴雨打得烦躁压抑的廉菲带来了一线曙光。</p>

    </p>

    “少帅,太好了,有了这张地图,按时到达不成问题。末将这边伤患掉队收容也基本完成,可随时开拔!”裘&#25991和也是喜出望外。</p>

    </p>

    “道路一共有4条,我们可以分头行动,即使帝国军已经占据蛇墟,我军正好形成合围之势,毕竟他们的战斗力与我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廉菲看着这张沾满污泥,满是仓促间勾勒的粗糙线条的地图,立马恢复了往常的自信。</p>

    </p>

    不到一天时间,普军根据斥候画出的路线离开了雾泽,各军团清点了人数,除去患痢疾和黄热病无法行动的病患,以及因为行军中的意外而死亡的不幸者,全军可用兵力还有35000人。“结果还算可以接受,”廉菲心想,“比起减员过半的帝国军,我方的胜算,还是要多出对手几分。”</p>

    </p>

    “帝国军占领了蛇墟附近的高地?没关系,那只会拖慢他们毁灭的速度罢了。”廉菲撇了报告战况的裘&#25991和一眼,“除了炮兵和骑兵占一定优势外,敌人无论兵力还是战力都逊我一筹。传令各军团,不必集结,只需击溃当面之敌而后前进,今晚我军蛇墟宿营!我倒要看看帝国新建的军队和他们原来的乌合之众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p>

    </p>

    这的确是一次全军上下期盼的战斗,它不但能把连日来艰苦行军的阴霾一扫而空,也能给自不量力的唐铭铮当头一棒。</p>

    </p>

    “廉菲看起来有些急切和轻敌,他们没有集结的意图,而是打算和我军捉对厮杀。具体部署如下:飞鹰军团,也就是廉菲的嫡系,从西边出沼泽,面对的是徐将军的第五军;猛虎军团从东出沼泽,正准备攻击苏将军的第七军,当然他们走的路比较狭窄,因此部队需要时间展开。我中路第八军人数最少,但正面的普军孤狼军团由于途经湿地,目前落后于其他两个军团大约8小时路程,因此可能压力也是最小。此外,由于沼泽各出口前的开阔地均在我炮火覆盖范围内,故末将判断,普军不会等待孤狼军团,而会率先发起攻击,争取从两翼击破我主力,而后合围第八军。”曹永浜指着地图向众将分析的战场态势,也能够通过望远镜里渐渐靠近和扩大的深蓝色浪潮得到直观印象。这位年轻的参谋明白,普军作出这样的部署,绝非狂妄自大,而是对自身战斗力的了解和自信,毕竟面对没有什么战绩和军威的帝国军,浪费时间集结兵力只会给帝国骑兵和炮兵创造杀伤自己的机会,而迅速与对手纠缠,才有可能扬长避短。</p>

    </p>

    “我第五军经过涌川一战,仍有14000人可用;苏将军还有9000人,公主殿下可继续暂管第八军的6000人。如不出本将所料,飞鹰军团应该最早展开,不过当面我部最精锐的11师已构筑工事据守,请大帅放心!”徐公若首先表态,他暗暗庆幸,这次终于不需要冒险进行任何运动战或是分秒必争的急行军,而防守反击,正是这位将军最为擅长的。</p>

    </p>

    “我军的确占据了有利地形,但以普军的战力,应该不会把这看做什么麻烦,徐将军势必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另外,我军步兵较少,一旦对手进入射程,不知各部能否抵挡三次排枪啊。”龙佐望了一眼远方整齐列队的普军士兵,心中不由得泛起忧虑和难过。</p>

    </p>

    “大帅言之有理,只是我军深入敌境,很难伏击和周旋,只能寻找最有利的地点阻击。不过,伤亡虽在所难免,人少兵弱的我方更应灵活机动,随时寻找敌方的空隙。”曹永浜看着远方逐渐清晰的蓝色方阵一个个展开,心中也暗暗确认了那个行军途中日思夜想、反复推敲的计划,“对方摆出这种捉对厮杀的阵势,每一队又略胜我们一筹,他们是想用最快速度击败我军,那么我们可以将计就计……”</p>

    </p>

    “曹将军!请留步!”商议完毕走出帐篷,曹永浜跟在敏宁身后,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转头看见是古斯拉穆。自涌川河之战后,他的骑兵旅归徐公若指挥,临时编成的骑兵纵队也各自归建,因此再没见过。</p>

    </p>

    “曹将军,本将上次不听将军劝阻,导致部下伤亡惨重,至今仍痛心疾首。此番骑兵归各军指挥,但徐将军主张死守,将我部调至后方作为填补突破口的预备队……末将不敢造次,但这的确不是骑兵的用武之地啊,我扎马人不穿铠甲,一旦与步兵陷入混战,与送死无异啊!”古斯拉穆一边说着,一边急躁起来,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若是必需之牺牲,本将在所不辞,但如此送死是否值得,还望曹将军恳请诸位官长三思啊!”</p>

    </p>

    “古将军莫忧,末将不才,不敢擅自议论军事,但在此末将可以透露,本次作战绝非将军所想。骑兵之任务,乃是至关重要,也盼望将军机智勇敢,再建功勋!若将军下问,末将向向将军进言:猛虎出山,伺机而动。”曹永浜突然得意地笑起来,搞得古斯拉穆有些不知所措。</p>

    </p>

    “本将粗通&#25991墨,不解其中深意,还请曹将军明示!”</p>

    </p>

    “廉菲机关算尽,让各军和我们单打独斗,目的就是想一口吞下胜利果实。我军自然不能让他如愿,普军缺陷在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因此漏洞众多。”曹永浜凑近古斯拉穆的耳边,压低了声音“只要将军按徐将军命令行事,抓住时机……” </p>

    “曹将军,回去了!”只见敏宁在远处挥手,曹永浜匆匆辞别古斯拉穆,策马赶上。</p>

    第八军原司令为孙志鹏,涌川一战后,大量俘虏和伤兵需要照顾,龙佐便命令他带本部一个师和宪兵一起负责,剩余人马则交给同为少将的唐敏宁指挥。虽然这是一次心照不宣的锻炼,这位老将还是给敏宁安排了最为安全的防区——蛇墟中央的神殿废墟,这里和正面的普军距离最远,而且只需要稍加整修便可将废墟建成坚固的工事。</p>

    “殿下,以末将之见,还是将兵马运动到神殿边缘待命更为合适。”曹永浜叫住准备构筑工事的第八军官兵,“龙将军那边还请殿下多作解释,毕竟他也不希望我部数千人只是作壁上观而后守株待兔。”</p>

    “我当然也希望有所作为,只是不知将军有何计划?”敏宁会意,即刻叫来参谋重组队伍。</p>

    </p>

    “末将的计划殿下早已知晓,龙将军自然也希望你能多经历实战,应该不会反对这一改变。至于具体计划,末将以为,当趁我军尚未接敌之空当,寻找对手薄弱之处……”年轻的卫队长一边向自己更年轻的上级解释着,一边拿出望远镜向第五军的方向……</p>

    </p>

    由于沼泽道路狭窄,普军不得不呈纵队前进,而后成建制在前方的开阔地伺机展开。徐公若看着敌方从容的步伐,估算着时间对副官说道:“等他们进入标定距离就命炮兵攻击,传我将令,敌方步兵没有进入第三个标尺前,一线任何人不得离开掩体!”</p>

    </p>

    十几分钟后,随着一阵整齐的响声,无数炮弹在普军士兵周围坠落,从云端望去,就好像农人散播的麦种和秧苗。不过,帝国炮兵按照标的准确绘制的,却是钢铁、火药和鲜血组成的死亡之图。死神在这幅图画上,肆无忌惮地播种着,普国人的很多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展开队形,就已被钢球穿越队列,或是被榴弹炸开了花。</p>

    </p>

    “命令前队加速展开,突破敌军的火网!别害怕,他们的榴弹炮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麻烦!”玉将军对这些伤亡似乎无动于衷,反而继续向部下鼓气。完毕,他转身吩咐自己的卫队长:“将军,请你立刻把本帅的卫队转移至第一梯队的右侧。我们现在低处,且位置过于靠后,很难观察到前沿的情况。”</p>

    </p>

    “亲卫队都有!保护队形,向前三百步!”卫队长不敢怠慢,立刻传达了少帅的命令。尖锐的号声过后,数十名骑兵簇拥着廉菲向预定位置移动。此时,帝国军也按部就班地发射了第二波弹幕,部分马匹被爆炸的冲击波所惊吓,扬起蹄子要向两侧躲避,但训练有素的卫队骑士只是紧了紧缰绳,便将整个队列回复了原先的整齐和紧密。</p>

    “传我将领,各团统一步伐,不要冒进。军官节制本部士兵,准备迎接第三波炮击!”廉菲明白,这是炮兵惯用的防御手段:当攻击者距离炮阵350步以上时,炮兵会采取交替射击的方法,这样虽然火力密度下降,但能保证轰击更为频繁,使得敌军不断在铁球和爆炸中经受折磨;当敌方队伍继续前进,到达200步左右时,榴弹炮、臼炮等曲射兵器便集中射击,因为这个距离上曲射炮的命中率最高。而近距离射击,即100步到50步这个步兵的有效开火距离则是直身管的步兵炮大显神威之时,聪明的指挥官在这个距离会命令前线炮兵更换散弹攻击,一如曹永浜在防守涌川仓库时的做法。毕竟在更为密集的弹幕下,极少有步兵阵列能顶住伤亡而不至于溃散。</p>

    </p>

    因此双方都在计算着对方的步调,廉菲听着帝国军大炮的轰鸣,估算着射击间隔;而徐公若也在不断看着怀表,数着普军每分钟的步数……两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一举击溃对手的最有利时机。</p>

    </p>

    但数万人的军队不可能如此的步调一致,即使他们的统帅的计算如何精确,情况还会因为已经面对面厮杀的双方官兵与他们上司之间心理状况的不同而产生变化:防守中心的炮兵指挥官过早下达了发射命令。这位对部下素质充满自信的军官原以为可以在100步时发炮,这样便能在对方运动到射击位置前再次装填,在近距离给普军有力的杀伤。然而,正是他这种对部下的过度信任,给整个第五军的防线带来的致命的危机。第一波散弹由于距离过远,没有发挥应有的威力,大量钢球从普军头顶飞过,重重砸在背后无人的草坪上。第二波的炮弹却也没能如愿在普军开始齐射前完成装填……</p>

    “全体都有,徐进射击!”普军指挥官一声令下,准确而密集的枪弹打得躲在掩体后的帝国军都难以招架。</p>

    “快!还击!补上缺口!”徐公若见部下反而遭到了对手的收割,赶忙向身边的参谋吼道,“炮兵集中打开几个缺口!继续按计划行事,不要管伤亡!”</p>

    </p>

    北路军各部战斗力虽然相差不大,但11师毕竟是徐公若原部属中的骨干组建起来的,因此这位军长也对这个师倾注了更多的心血。11师的士兵们接到命令,迅速从交通壕鱼贯进入射击位置,补齐死伤同袍留下的缺口,举枪和普军对射。</p>

    </p>

    “命令炮兵集中火力,打掉他们的炮兵阵地。步兵不要急于冲锋,像对付森军那样,要么用远距离火力击溃他们,要么迫使他们冲向我们!”廉菲看帝国军全力以赴,便向后狠甩斗篷,作出一副奉陪到底的架势,“后续各团不要去填第一梯队的空缺,立刻按部署向侧翼运动,对方兵少,包抄过去易如反掌。”</p>

    “普军不愧是步兵第一强军,即使依托掩体,徐将军也打得十分吃力。”看着左翼不断冒出整齐的硝烟,敏宁忍不住对曹永浜说,“对射我军伤亡较大,你的计划有些孤注一掷,若是廉菲的斜线阵部署完毕,第五军的崩溃,不过是时间问题。”她所说的斜线阵是普国军队最为喜欢的战术,在作战中普军往往不急于命令步兵前进,而是在炮火掩护下如同古代的方阵一般缓缓向前,按部就班地交替射击。这虽然会带来一定伤亡,但被正前方普军吸引的敌军很容易从侧后露出破绽,而此时,普军指挥官便会命令预留的一支部队从这个破绽突入,配合本队夹击猝不及防的敌军。</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