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章 假戏真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晚饭上太后和祖皓闲话,不断问起他在辛德拉和南洋的经历。言语间的关切和赞许,让这个远征在外的年轻军官又一次感觉到了难得的慈爱。饭后,太后示意身边的仆役退下,只留自己的侄孙在内厅。</p>

    “皓儿,这么多年来,老身最看好的还是你呀。虽然自幼没有双亲在侧,皇上又不是个懂得管教之人,但越是这样越凸显出你难能可贵之处啊。”太后抚着祖皓的手,“亲人里知事明理的本就屈指可数,而很多事情,或许老身也只能和你倾诉啊!”</p>

    祖皓看着太后沧桑而惆怅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作为曾经的最高统治者,自己这位叔祖母威严而慈祥,数十年来没有这副瘦弱的身躯苦苦支撑,也许便没有今天帝国的振翅而飞。即便外界如何对这位老人后期的保守和无为颇有微词,却很难忽略她为帝国这只曾经遍体鳞伤的凤凰重新培育的厚实羽翼。但无论人们给予她怎样的光环,怎样的地位,她在自己心中,永远是那个渴望温暖和关爱的老人。</p>

    “叔祖母言重了,皓儿常年在外驻守,不能在身边尽孝,今日难得机会,自然不会推辞。”祖皓没有豪言壮语,可平淡无奇的话语里却能让太后感觉到他的情深意切。</p>

    “话说回来,”太后看着他脸上的伤,“这些年是老身对不住你,不是当年那些事情,我是断然不会让你远去异国他乡的……都怪敏宁这孩子不懂事。”</p>

    “男儿本就该志在四方,再说身为军人,是绝不能贪图安逸的。”祖皓没有一丝的怨恨,“时至今日,我也很感激这个决定。”</p>

    “但朝廷和家里亏欠你太多了,无怨无悔却无欲无求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太后淡淡一笑,“但凡治国,首推用人,而用人则须赏罚分明。”</p>

    果然今天让我留在此处,绝不是什么亲人重逢。祖皓听得出,太后似乎在暗示,在后面的日子里,会对自己有所安排。</p>

    “承蒙皇上和太后错爱,皓儿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敢妄言亏欠?”举目无亲的日子让他极为小心谨慎。有时候,祖皓真的非常怀念年少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在那时,只需要把书丢给敏宁,让她在边上坐着看,自己就能和延桢舞剑赏曲,如此一来,便能讨得两家人的欢心。而在当下,如果还想要继续维持双方的平衡,恐怕就不是分身应付所能解决的了。</p>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也正是老身对你信任有加的原因,你虽然年纪轻轻,但比很多大人要明白事理。加上你一心为国,少有私心杂念,很多事情托付与你,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啊。”太后喝了一口茶,似乎准备进入正题,“现在国内这些事情,虽说是潮流所在,但朝野上下醉心权力和功名者还是不在少数,如果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够稳住局面,一旦变生肘腋,恐怕难以收拾啊。”</p>

    祖皓看着太后,内心似乎也被这种忧虑所感染:“叔祖母所言不差,这两天在帝都的见闻,的确不能让人盲目乐观。两位宋先生的著作我都读过,只是但凡掺入政治,任何思想和学说都有可能带来可怕的力量。”</p>

    “那你觉得敏宁的话如何?”太后问祖皓。</p>

    “听得出来,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这种权谋论调,似乎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接受的,包括我在内。本来有陛下、汉国公和太后主持大局,这宪政不会误入歧途。而治国为政当倚仗仁义和民心,而非权术诈力。所幸她的想法也只是在宗室内流传,若为民间知晓,则民众怨恨难平。”祖皓没有想到,三年多的分别,竟让这个正直善良的女孩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也许,这才是她的本来面目吧?</p>

    “这也正是老身担心的,”太后摇了摇头,“她倒是聪明伶俐,但从小便缺乏怜悯之心,凡事都先看利益和影响,再去探讨善恶。也怪老身以前对她太过严厉了,让她失去了对美好的憧憬。”</p>

    “但她并不是天性如此,只是缺乏他人关爱和包容。”祖皓想到昔日敏宁向自己倾诉的情形,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孤立,让她变得敏感而多疑,“立宪政治不需要强人,皇室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凡事过问。故而应有人时刻提醒,时刻点拨,否则很可能误入歧途而被走上正轨的政治所害。”</p>

    “皓儿你自认是否可担当此任?”太后突然问道。</p>

    “我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妹妹,自然不会因为见解不同避而不见,从她的来信里看得出她对我的话还是颇为尊重的。”虽然有了先前的铺垫,祖皓仍旧不敢往更深层次思考,更不明白,为何原本坚决反对的太后,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p>

    “我希望你做的远不止如此,你也知道,敏宁已经20了,这些年来在普国工作,也没有机会和同龄人接触。即使平民家庭,很多女孩子16岁就开始谈婚论嫁了,这也算女人的本分。老身也考虑过,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倒是这宪政势在必行,让这丫头尽快远离争权夺利和尔虞我诈成了首选。否则正如她所言,皇室要长期保有权力,必然站在民众的对立面,而缺乏她父亲那样的手腕,又不屑仁义,一个弱女子如何能禁住疾风骤雨?”</p>

    “太后不会是想……”祖皓似乎逐渐明白过来。</p>

    “没错,我希望你娶她为妻。我知道你曾经对她的心意婉言回绝,但似乎未能断绝她这种念想,或许就是青梅竹马带来的不舍吧?”太后看着祖皓,“当时我们之所以阻止,是不希望她的幼稚和冲动给你带来危险,无论如何,你也是掌握兵权的外戚。皇家之事即国事,个中道理你也明白。而立宪一旦稳固,则无需仰仗个人,皇室很可能如西洋立宪国家,成为象征。你的性格谦恭却热心,正好能弥补敏宁的缺陷,否则一旦为君,她恐怕实难担此重任。”</p>

    “只是一直兄妹相称,多年来未做此想,恐难成夫妻之实。但若太后和国家需要,祖皓定不推辞!”其实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军官想要承担的,并不仅仅是太后的嘱托,更是敏宁这个曾经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女孩后半生的安全与幸福。虽然一直以来,他对公主都没有任何超出兄妹之情的想法,但从太后的话里,却能够听出老人对将来帝国政治格局的设计:唐铭铮的乐观和松懈,使得宪政成为了一个平衡甚至削弱皇帝权力的绝好时机。只要她和汉国公策略得当,不难借助这一重大改革壮大势力。更何况,皇帝为了避嫌,一直不让自己的女儿接触权力核心。只要能和立宪派合为一体,唐铭铮之后的权力分配,将不再遵循家天下的传统,而成为了议会主导的政治。</p>

    “老身最欣赏的就是你的无私,但此时亦不勉强,毕竟敏宁也是我行我素之人。敏宁对你一直有心,你只需多与她相处,不要过多防备和躲避即可。”</p>

    “可多年之间无此感情,皓儿也不知是否能堪此重任。”祖皓明白,一旦牵扯到权力的核心,人是很难遵从自己内心的感情去取舍的。生在这样的家庭,终身大事往往牵扯极广,若无任何价值和意义,即使两情相悦,也决不能成事。但此时自己如果拒绝,那就等于将敏宁和自己彻底推到了太后的对立面,而这样一来,等于是得罪了立宪党人。因为,虽然皇帝才是宪政的直接推动者,但这种推动,仍旧没有改变他与宪政水火不容的态势。毕竟宪政的本质就是分权,参与者因为分配问题发生冲突也是正常不过,</p>

    “或许是有些为难你了,但子孙辈里,老身最为信任和看重的也就是你了。我已年过古稀,不知今后生死是否就在旦夕,只求在闭目别离前了却一桩心愿啊。我对这个孙女,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了……”太后的声音开始颤抖起来,“一旦我撒手离去,你的地位将会更为重要,皇上喜欢投机取巧,而铭弈又过于刚正耿直,宗室里需要能够平衡他们的力量,否则难保他们受人蛊惑会排除对方。”</p>

    “但陛下和汉国公的意见呢?接受这门婚事,外界可能会认为我已然成为陛下一派,这更不利于平衡吧?”从惊讶中逐渐冷静下来的祖皓,考虑得更多的还是对时局的影响。</p>

    “这你大可放心,两边的口风老身早已派人探过,他们都是赞同此事的。况且正因为你的公正无私才有可能提醒占据优势的皇上不要轻举妄动。在森国和普国的成功,使得他有些目中无人。而几年在外洋的战功,已让你在国内颇具人望,现在让你重归中枢,不但适宜,也必要。”太后慢慢冷静了下来。</p>

    祖皓听罢,即刻立正:“皓儿自幼无父无母,多得太后关爱才有今日之成,如今内外百事待举,于家于国,皓儿都责无旁贷!纵有千难万险,亦不可逃避推辞。”</p>

    太后欣慰地笑道:“老身就知道,你是我最可信赖的孙儿。宁儿的个性是强烈了些,但她是个愿意为自己所系所爱立志改变的人,只要假以时日,你们定能美满幸福。至于国事,我和皇上早已谈妥,你先带着敏宁随宗室访问团出洋考察宪政,朝廷对这次出洋的人选慎之又慎,就是为了今后委以重任。你先不要提和敏宁的婚事,旅途中多多交流照顾,归国后择日完婚。”</p>

    祖皓离开致远花园时已过半夜,但依惯例仍不能留宿。黑色的骏马在帝都空旷的街道上奔驰,夏日的寂静,久违的凉风,祖皓再次呼吸着久违的帝都的气息。家者,所系,所爱也。无论漂泊天涯海角,家永远是自己难以割断的羁绊。也许正因为这样,所有人的命运都如此紧密地交织。对于感情和婚姻,祖皓并非没有考虑,只是多年从军,一心只问国事军事,只希望遇到情投意合者水到渠成。</p>

    “身在宗室,家事即国事,陛下所言不差啊。”祖皓自言自语道,“或许太后希望这样的时代在我的手上终结吧?”</p>

    “或许从出生开始,我就在为自己得到的一切还债吧?”敏宁当年的话在祖皓耳边回响……</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