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章 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夜里的辗转不安让敏宁饱受疲惫和痛苦的折磨,她不敢想象,种种在“宪政”这一精美包裹之下的魔物,一旦被宽容和鼓励的咒语释放出来,对于帝国甚至整个东夏的命运,会产生一个怎样的结局。从曹永浜的叙述来看,这几天发生的一连串事件,的确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纵,可麻烦的事情往往不是拨开枝叶寻找主干,而是明明能猜到开头和结局,却对此束手无策。听完三杉的话,敏宁的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眼看着对手的计划在按部就班地实施,朝廷却只能在茫然无措中疲于应付。</p>

    洗漱完不久,曹永浜一如在普国使馆那样给她端来早餐和报纸,因为尚未痊愈,敏宁还穿着睡衣。但边吃早饭边看报纸的习惯却没有变化,有时候甚至咖啡或者牛奶洒得到处都是,也没能改变她的做法。</p>

    “曹永浜!快!给我备马,车也行,我要去父皇那里!”还嚼着馒头的敏宁突然喊了起来。</p>

    “我说大小姐,你这是干嘛啊!早饭不好好吃,非要看报纸,现在连报纸都不好好看……”在进屋时,曹永浜将报纸放在了餐盘之下,因此他对今日的内容一无所知。</p>

    “你自己看看吧……这人都怎么回事的?认准了目标尽快实现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样根本缺乏深思熟虑吧。”</p>

    曹永浜接过报纸,这是还算倾向朝廷的东土记闻,这份报纸和各大报章一样,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宋竺初遇刺身亡!</p>

    “从公开报道的内容看,宋先生是在昨日夜晚去码头送别党内同志的时候,被突然从人群中窜出的刺客杀害的。”敏宁的难受与不安反倒在危机关头烟消云散,“现在要找出的是所有这些事件的受益者,杀死宋先生,的确能让某些人获得巨大的利益,但随之而来的,便是难以承担的罪责与风险。”</p>

    “宋先生不在,等于宪政失去了头脑与智慧,古今变法,多少次是以人亡政息作为收场的啊!”曹永浜的手紧紧攥着报纸,情绪开始激动起来,“你前脚收留那些刺客,后脚他们就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情来,你就不能……”</p>

    “你难道还没看出来吗?”敏宁焦急地打断了曹永浜,“策划这一系列阴谋的,根本就不是王道派那群狂热而单纯的保守主义者,更不可能是满脑子理想信念的热血青年,而是一个智谋与凶狠在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人之上,为了达到目标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的阴谋集团!”</p>

    “这两天的调查,确实让我不寒而栗。”曹永浜被纷乱的线索和证据搅得难以集中精神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就不能想出一个令绝大多数人都满意的方案呢?”</p>

    “这根本不可能,”敏宁更坚定了心中那个信念,“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永远都是沉默的,而那些在台面上表演的,无论信仰和主义,都认为或是想要代表这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为大多数人考虑一下,只是把他们当做争取本钱的工具”</p>

    “那你又如何将自己和他们区分开来呢?”曹永浜明白敏宁的意思。</p>

    敏宁支撑着身体从床榻上站起,多日的病卧虽然让她显得有些蹒跚,但曹永浜能深深地感受到公主的决心和毅力:“必须尽快阻止双方的愚蠢和疯狂,哪怕要独自承担举世的不解和咒骂,否则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p>

    “宋先生的死,绝不会是阴谋的结束,下面我们要遇到的,必定是比这更凶险更诡谲的情况。”曹永浜迅速披上了外套,“如今危如累卵,殿下要做些什么?”</p>

    “你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还不赶紧给我备马?”敏宁没有给自己的参谋一个明确的答案,“从祖皓和我遇刺之时,我就知道天下真的要乱!”</p>

    冲到门口,曹永浜突然想起:“那三杉晋二他们怎么办?”</p>

    “按原计划吧,宋先生一死,不就正好从侧面证明他们不是真凶了吗?”敏宁对此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曹将军,你现在的任务是出门备车,我要换衣服了!那些诺论人徐将军会妥善安排的。”</p>

    “我去就可以了,你病还没好,”曹永浜并不想让大病初愈的敏宁遭受车马奔波的折磨,“我做参谋的,记得下你说的话,由我转告陛下就可以了。”</p>

    “他是个刚愎自用又疏于戒备的人,你一个参谋根本不够分量!”敏宁对自己父亲的秉性心知肚明,“这种时候,管不得什么体制和成例了,不动用一点与生俱来的特权,就只能坐视危机的发生!”</p>

    曹永浜急忙叫来马车,带着数十名卫兵骑着马护送敏宁前往华隆宫,城里还在戒严,因此不大需要担心安全,只是沿途的检查稍微费了一些时间。不过,令两人更为担忧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朝廷虽然实施了戒严,但仅仅限于搜捕刺客和王道派余党,对于学生和市民组织的游行示威却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一路上,到处可以看见举着挽联和花圈的游行队伍。</p>

    “惩办爱国贼!支持朝廷剿灭王道逆党!”马车不断被激愤的群众阻碍,随行的卫队不得不在道路两侧结成人墙,试图依靠剽悍的烈马阻挡住四面八方涌过来拍击马车的示威者。</p>

    “爱国贼?这是谁发明的词语啊?”敏宁恨恨地摇头道,“因为某些人的极端行为,就把爱国和祸害划上等号,这只会让民众与朝廷更加离心离德吧?”</p>

    “很正常啊,殿下没有发现吗?无论哪派,都有那种把政治正确当成唯一真理与准则的教条主义者存在。”曹永浜看着窗外的眼神里满是失望和难过,“新政非但没有弥合原本存在的裂痕,反而将这种分歧扩大化和公开化了。”</p>

    在卫队的护送下,马车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皇家广场的军队已经撤去,但华隆宫依旧壁垒森严。</p>

    “殿下,非常抱歉,最近帝都很乱,因此王大人建议,陛下和内阁移驻城北行宫……”守门军官的回答使得敏宁不得不命令车夫调转马头。</p>

    行宫是坐落于城北富人区的一座皇家别院,原本是为接待进京的皇室宗亲及王公贵族所修建。整座宫殿有庭院和四层楼房各两进,主体建筑呈现出东夏&#25991的“回”字,象征着皇室对住客的欢迎与期盼。然而,连续发生严重变乱的帝都,如今却再没有了往日贵族们趋之若鹜的魅力。而皇帝唐铭铮,这位体制和法统上的正主,为了躲避政治动乱带来的强劲漩涡,也不得不客居在了这个只能在井中观天的孤楼深院之中……</p>

    “父皇,宁儿能否单独和您谈谈?”借着皇储的名头推开卫兵强闯,终于看见正在和内阁开会的皇帝,敏宁开门见山地要求。</p>

    “行了,你都老大不小了,别闹了好不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还给我添乱!现在内阁开会,你身为帝国&#25991官,应该知道守则和章程吧?”心烦意乱的唐铭铮对女儿无理的举动感到愤怒。</p>

    “那好,出门怎么处置我我不管,宁儿关心的是父皇如何处理此事。”敏宁没有被父亲的威严吓倒。</p>

    “王道派不仅发动兵变,还刺杀我宗室成员和立宪功臣!可谓丧心病狂,人神共愤!宁儿放心,朕一定为你和祖皓报仇!你回去好好养病吧,这里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皇帝不愿看着自己的独生女,帝国的皇储在众臣面前如此失态,于是逼着自己静下心来安抚敏宁。</p>

    “以现在朝廷的态度和立场,恐怕根本查不出谁是真凶。”面对父亲的让步,敏宁反而继续推进自己的观点,“每次当我们接近真相的时候,新的状况又接踵而至,如果只是疲于应付这些表征,而不去寻找病根的话,整个帝国恐怕会被病气迅速侵蚀!”</p>

    “那殿下认为该如何找到病根?”候博熙放下烟斗,他很清楚,敏宁在普国的三年,实际上是在向林怀衷这个久居国外,深谙西洋政治的商人学习西洋治国之道。而如今的朝廷,如果再采用旧时代的办法应付当下的乱局,无异于端着朴刀和梭镖去应付洋枪大炮。</p>

    “洋人的宪政国,最为推崇的乃是法治。”敏宁理解候博熙的担忧,“而法治之要,在于树立威信。如果朝廷失去掌控大局的能力,则法治亦无从谈起。因此当务之急,敏宁以为应当是迅速稳定帝都秩序,立刻叫停所有游行集会。而后朝廷依法严查这一系列案件,找出幕后的策划者。”</p>

    “不可能,这样根本办不到!”王睿一口否决了公主的提议,“殿下以为立宪派和那些笔杆子是那么容易压制的吗?特别是北军内部出现叛乱之后,帝都市民对于军队出现了严重的不信任感,如果不把北军调走,本官很难保证不会爆发街头冲突。”</p>

    “调走北军是肯定的,”皇帝插话道,“所以在广南的南军第16军要提前结束整训,立刻进入帝都接管防务。”</p>

    “谨遵圣旨!”王睿没有任何异议,脸上反倒露出了轻松愉快的微笑。</p>

    “殿下,老臣只想问你,”候博熙望着敏宁问道,“如果实施戒严,你有把握维持多长时间的安定?你又能够保证在多少天内抓到凶手和幕后主使?”</p>

    “这个……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敏宁暗暗后悔自己将三杉晋二这样的关键证人放跑,但即使留下他又能如何?在没有查清冒充光芒会的行刺者究竟是谁前,他就因身份暴露而不得不隐身遁匿,此时能够保全身家性命尚且困难,又怎么能够继续完成调查呢?</p>

    “这么说罢,只要能顺着刺客所用的武器追查下去,是一定能找到凶手的。”崔辅的意见恰到好处地解除了敏宁的困境,“只是还需要多多仰仗宪兵司令部和内务府情报所,毕竟内政部出了三杉晋二这样的奸细,开展调查恐有掩盖过错之嫌。”</p>

    “崔大人放心。”王睿向内政部长保证,“不过,本官以为,调查和维持秩序,还需要更为巧妙的手段,要尽可能顾及民众和立宪派的情绪。禁止示威集会我看大可不必,只要不发生暴力冲突,没有恶棍暴徒混迹其中,民众表达诉求的意愿还是不要禁止为妙。”</p>

    敏宁叫曹永浜关上会议室的大门,忧心忡忡地对陆军部长说道:“民众表达愤怒与诉求固然重要,但现在帝都安全堪忧,为避免可能的冲突和变故,实行戒严也合情合理。此外,这也是试探立宪派是否有诚意在宪政之下与朝廷合作的机会,因为朝廷有义务维持国家的安定,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也合理合法。如果他们保持克制,不轻易煽动民众向朝廷发难,则表示立宪派尊重约法,宪政不存在障碍;如果他们不依不饶,我们正好借此机会逼迫那些躲在幕后的人跳出来,及时铲除祸患。”</p>

    “宁儿如此说来,戒严倒也没有坏处。但宽容令颁布以来,只要没有暴力冲突,朝廷对集会都不加干涉,此时出手,恐为外界误解啊。”唐铭铮再次陷入抉择之中。</p>

    “殿下是多虑啦。”王睿依旧是自信满满的表情,“几个书生,没枪没钱的,掀得其什么风浪?要真的想造反,只消陛下一声令下,我数万人马便会将他们碾成齑粉。”</p>

    “好吧,无论如何朝廷都会受到非议,既如此,须对国民负责,多数人还是希望生活安定的。”皇帝止住议论纷纷的阁僚,“但也不可如敏宁所言严密监控,否则民众无从发泄愤懑,更有可能爆发动乱。因此军队上街执勤即可,聚集的人群还是以劝导为主,朝廷派员多与立宪派及学生领袖保持接触,避免暴力和流血。”</p>

    “和立宪派沟通一事,就交给老臣负责吧。”身为首辅,候博熙深知自己必须主动承担。</p>

    “这样最好。崔大人也不是无事可做,你主要负责在帝都以外的区域进行调查。城内的情况,我会交给情报所负责。”皇帝吩咐完毕,便转向了自己那个任性的女儿,“敏宁你赶快回去养病,朕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平衡乃是帝王治国最为重要的原则。今天就不追究你了,曹将军,赶快送公主回去休息!”</p>

    这是一个四平八稳的方案,虽然并不放心,但是敏宁根本无法改变内阁的共识,一上午的奔波也让自己变得虚弱和疲劳,她低下了头,在曹永浜的搀扶下默默离开了行宫……</p>

    “要我说还是陛下圣明,哪有像你这样,总是把事情做绝的呢?”路上,曹永浜见敏宁脸色稍稍舒缓,又忍不住评论起来。</p>

    “谁都不得罪,恐怕最后谁都要得罪。”敏宁依旧没有放下自己的担忧。</p>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曹永浜宽慰道,“再说了,这是内阁形成的共识,你也不是皇帝,想要力排众议就必须有能够堵住所有异议的理由或是权威。”</p>

    “我的提议的确是有些草木皆兵啊。”敏宁看着窗外缠着白布、高喊口号的学生,“这些人再多,也不可能直面军队的枪炮和刺刀,父皇也不是旧大陆帝国的皇帝,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暴民包围而不敢命令军队还击。”</p>

    “这你担心什么?”曹永浜笑道,“确实有危险的时候,禁卫军也会保护陛下杀出重围的。”</p>

    “那我们还是先回去吧,虽然总有一种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的感觉,但自己的父亲总归不会害了自己吧?”敏宁靠着椅背,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