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四章 猛虎之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将军快看!叛军在干嘛?”早早占据高地布设炮兵的巴图维听到一名军官拿着望远镜叫喊,便眯着眼睛向军官视线的方向望了过去。</p>

    “别大惊小怪的,玩这种把戏……”这位扎马将军甚至没有打开望远镜,他从远方扬起的尘土就能判断,临时政府军正在挖掘工事,“他们估计是想把工事挖到我方阵地前沿然后向上投掷手榴弹吧?这种雕虫小技,那我军便顺水推舟,待敌军一半进入工事时,高地上的3个军全线出击,把他们赶回本阵,而后骑兵策应,两路夹击,击溃敌主力!”</p>

    一切似乎正如巴图维所料一般,临时政府军派出的数千名士兵很快把壕沟挖掘到离高地仅100米的地方,后面的部队还在不断地跟进。此时只听得一阵此起彼伏的哨声,北军如同排山倒海一样向战壕冲去,密密麻麻的蓝灰色一时间占据了整块开阔地。由于开战仓促,双方都没有来得及对敌友进行区别,只能不约而同地在身上缠着一条布作为标志——勤王军,也就是北军的士兵在左臂缠着一条红布,而临时政府军,或者叫做南军,出于纪念死去的宪政先驱宋竺初这个目的,将一条白布缠在了军帽之上。</p>

    人数和战力处于劣势的南军自然无法抵挡这种排山倒海的攻势,而北军借助炮兵和地形优势又死死地压制了南军的炮火,南军士兵只得仓皇撤退。</p>

    “不出所料,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别出心裁的想法,迟钝愚蠢的动作。哼,命令三个军全力进攻,打开突破口!”巴图维露出得意的笑容,“让他们尝尝猛虎下山的感觉!”</p>

    然而,令北军始料未及的是,南军所挖掘的坑道,对于进攻者而言是绝佳的掩护,但对于顺藤摸瓜的北军来说,却成了进退两难的陷阱:战壕的挖掘是由深到浅,越接近南军阵地的位置,战壕中的士兵越难攀爬,这就大大降低了攻击的密度。</p>

    “快!找几个大个子过来,搭好人梯!”一名上尉的呼喊让其他进退维谷的同袍茅塞顿开。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使得站在平地上的北军如同干涸的泉水突然喷涌一般,灰色的浪潮几乎在眨眼之间就泛滥开来。很快,战场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哨声,这意味着,各连队都已经开始独自组织起攻击来。十几年前,腓力四世高举鹰旗横扫整个西洋大陆时,创造性地借鉴新大陆游击战的经验,将主力会战由线式战术时代以师团为单位的正面交火,改变为散兵战与线式战术结合,这就使得他的军队如同一张渔网,收发自如。以大陆帝国为师的东夏帝国军,在第二次北方战争末期开始引入这种战术,之后又和徐公若提出的对垒战术相结合,于是就产生了今天这种依托快速构筑的工事进行的散兵战。</p>

    但是,师出同门的南北两军,从技战术方面来说,等同于在和自己的影子战斗。这个时候,决定胜负的,更多是勇气、实力、组织、计划和谋略这些技战术层面之外的因素。由于发起攻击的三个军来自于不同兵团,原本就缺乏协同与配合。各部队只能各自为战,任由自己的部下乱哄哄地冲击壁垒森严的南军防线。不断有攻击者在枪炮和刺刀之下毙命,但临时政府军的防线却依旧牢不可破。</p>

    “对方是大檐帽,我们根本冲不过去!”一名军官沮丧地向自己的上司报告。新军制改革后,帝国军军服全面更换,士兵原本的高筒硬质军帽被低矮但舒适柔软的军便帽替代,但喜好华丽的唐铭弈依旧是我行我素,他命人将西洋枪骑兵的军帽稍加改进,带来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充足财力支撑下,汉国卫队获得了精良的装备和百里挑一的锐士,其“准禁卫军”的名声因此不胫而走。</p>

    北军在这支精锐面前的一次次铩羽而归,确凿无误地向世人证明,汉国卫队不是唐铭弈装点门面的饰品和玩具。精准的射击,严明的纪律,高昂的士气,来源于鞠安等人严格的训练,也来源于在其中充当骨干的军校毕业生。虽然他们中的多数,仅仅经过数月的短训便补充到行伍之中充任基层军官,但比起陆大分散到数十万人中的那数百名毕业生,仅有四万人的汉国卫队已经算得上精英荟萃了。这种人才的集中,加上组织、训练得当,使得卫队的战斗力远强于普通的帝国师团。</p>

    “传令给前线的三个军长,立刻停止进攻!”巴图维无法再容忍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战壕之中空间狭窄,事先没有计划,各部很难沟通与配合。与其白白浪费士卒的生命,还不如退回重整。” </p>

    “报告!西南方向卷起大量烟尘,似乎是骑兵!”斥候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p>

    然而,这一切似乎没有逃脱巴图维的预计:“西南方向?我们的步兵在战壕里,骑兵根本没有用武之地。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趁虚偷袭我军设在山上的指挥部和炮兵阵地。”</p>

    巴图维并非鲁莽无知之辈,他敢于冒险,同时也能随机应变,这也是他44岁就成为方面军级别司令官的资本。南军在他眼里,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般稚嫩,甚至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眼都会被自己轻易察觉。当南军大队骑兵出现在战场西侧的开阔地上时,巴图维突然笑了起来。</p>

    “我早说过,他们要和本帅斗法,还需修炼。骑兵出击,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贵族看看什么叫真正的骑士!”</p>

    早已穿戴整齐的扎马骑兵首先排成鱼鳞阵向对方冲去,随着他们逐渐接近贵族骑兵,战马的速度便逐渐放缓,直到和对手保持合适的距离为之。东方流行的骑兵战术,分为帝国式、扎马式和兰国式,第一种战法稳健有序,骑兵并不担任突击或是骚扰的任务,而是背负着强弓硬弩或是正规步枪,利用战马的机动性运动到对手薄弱之处,而后骑兵下马射击;扎马式则强调灵活机动,骑士不穿戴任何形式的铠甲,但都配备有轻便的远程武器和充足的弹药,在耐力与速度上乘的扎马良驹驮载下,采取游击或是交替后退射击的战法,必要时也拔刀冲入敌阵;而兰国人讲求的则是机会与瞬间的爆发力,他们的骑士很少装备远程兵器,但都会配备一杆骑枪,战斗开始时,兰军会集中精锐突破敌阵,或是驱使杂兵吸引对手,待对方出现破绽后,主力骑兵一鼓作气击溃敌人。 </p>

    “扎马人拥有最会战斗的骑士和最不会指挥的将领。”唐延桢看着配合默契的扎马骑兵,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以前,他时常和祖皓、敏宁二人借助沙盘和兵棋推演战法。对于祖皓,自己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个坚毅冷静的表兄极为擅长防守反击,他将帝国式骑兵战法由原本的配合策应变成了主动出击,在对手来不及反应之前便控制了战场中的关键点,这就如同围棋一般,在旁人看来,高手的动作散乱而无序,但他们所布下的每一子,对于全局而言却有据势的效果,只要在稍后的动作中,将这些点连成线,便能形成难以攻破的阵型;而相比之下,唐敏宁就显得有些让人难以捉摸,如果单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她只会按照教科书或是他人的经验排兵布阵,毫无特色可言。可一旦游戏升级到战略层面,却连祖皓都很难在这个女孩面前赢得胜利。因为她总能够调动一些战场之外的因素为自己增加胜算,如运动战、伏击、佯动、谣言和切断补给等等,甚至有些时候,两个男孩在“战场”上面对的,是公主数倍于己的优势兵力。</p>

    “今天,我也可以学着姐姐的样子,跟扎马人玩一玩战场之外的东西!”唐延桢得意地自语道,“改换队形,第二阵出动!”</p>

    当扎马骑兵们发现,南军首当其冲的是包着头巾,身穿红色服装的骑士时,斗志一下子被点燃起来。那是浩瀚骑兵的装束,自和平协议签署后,不少浩瀚人不愿归国,南方贵族便以土地为条件换取这些剽悍的骑手加入自己的势力,以制衡被认为是外来政权的唐氏。虽然时过境迁,皇室和地方贵族的矛盾逐渐消弭,但同为马上民族的扎马人和浩瀚人的矛盾却没有减弱,毕竟浩瀚人入侵,受害最深的是扎马人,因此,即便直接或是间接地效忠在一面旗帜,一顶皇冠之下,这样的世仇和血债也不会立刻消失。</p>

    扎马人擅长骑射,近身格斗上却略逊浩瀚人一筹,但看得仇敌出现,扎马骑兵早就顾不得战术和军令,各旗人马纷纷聚拢在统领身旁,结成一个个尖利的三角,他们背起了马枪,抽出战刀高喊着向那些曾经给自己的祖先带来过深重灾难的南洋后裔们飞奔而去。</p>

    红与白交织搏斗之中,一阵阵沉闷的枪声响起。浩瀚人的杀招并不是他们锋利的弯刀,而是一种奇特的枪械,这种马枪枪管仅有半米左右,但口径要比普通步枪大上三四倍。里面装填的是大量石子铁屑而非普通弹丸,这样在短兵相接中,枪法不精的浩瀚人便能轻易击杀对手,根本无需瞄准。然而,红衣骑士终究数量有限,他们架不住巴图维这两个整旅将近6000骑兵的围攻,射完枪内弹药的浩瀚骑士再也不敢和不恤殒身的扎马骠骑对抗,只得迅速退回南军骑兵本阵之中。</p>

    “勇士们,冲啊!”唐延桢见北军骑兵穷追不舍,便拔出军刀虚指着前方喊道。穿戴着样式各异,图案精美的胸甲、头盔,披着做工精细,五颜六色披风的贵族骑兵呼喊着从北军侧翼的树林中杀出——他们早已利用树木的掩护悄悄运动过去,伺机突袭。</p>

    “哼,终于按捺不住了吗?”扎马骑兵的鲁莽并没有给巴图维带来太多的烦恼,这位擅长骑兵突袭的名将,甚至想到了击溃南军主力骑兵的妙计,“对手最大的失误,就是过早扔下了自己最大的筹码。命令胸甲骑兵出击!”</p>

    嘹亮而华丽的军号,象征着帝国军中的骄雄——胸甲骑兵那如同神兵一般所向披靡的气势。光亮坚固的铠甲,美艳暴烈的战马,洁白无瑕的头饰和斗篷,在阳光的映衬下,让人不由得感叹,天兵天将,或许也不过如此。</p>

    震天动地之下,两个旅的胸甲骑兵如同巴图维手上挥舞的铁锤,重重地砸在势单力孤的贵族骑兵们身上。与北军骑士们清一色的轻型明光铠不同,唐延桢他们都是依靠自家财力购置马匹和装备,因此仅有少数人能够穿戴坚固的铠甲,多数骑士仅能身着钉甲与护衣。两三回合下来,这些高傲的贵族纷纷掉头逃跑,此时,轻便的装备反而成为了他们摆脱那些可怕天兵的最大优势。</p>

    “大帅,这巴图维要我们不必急于到达战场,究竟是何企图”看着百无聊赖的医疗队和绷紧神经整齐列队的士兵,徐公若能大概猜到巴图维的意图,“从通报的战况看,除了步兵主力仍被困在壕堑阵中外,进展大体顺利。他提出放慢行军速度,无论是否出于私心,于大局而言,恐怕都过于自负了吧?”</p>

    “公若不要心急,苏将军,孙将军他们几个老夫的部下担负守卫普国的重任,自然无法离开,也难为你带队前来了。”龙佐对此似乎不以为意,“巴图维本就是刚愎自用之人,他若是要抢功,你与他理论他也不见得会有所收敛;若真的如他信中所说,为的是在战胜后保持军力迅速占领帝都,我们还真无必要急于赶赴战场。”</p>

    “但是,巴图维这人粗枝大叶,要是获胜尚且好说。一旦出现变故,恐怕难以挽救啊。”徐公若对此根本放心不下。</p>

    老将军将手中的地图交给身边的参谋,伸出五指对徐公若说道:“本来各军之间就缺乏协同,如果我们急于赶往战场,非但起不到任何有利的作用,万一发生混乱,反而会被乱流裹挟。老夫看了下地图,布则林布将军的十二军也未能赶上决战,正在我部附近行军,徐将军你和他有一面之缘,倒不如派人与其联络,统一行动。这样无论前方战局如何发展,我剩余两军也能够多少起到一些作用。”</p>

    “命令骑兵继续追击!”巴图维看南军被自己一个整军的骑兵打得节节败退,心中的胜算又多了几分,“要趁敌军尚未脱离接触尽量杀伤,但不宜追出过远,要审时度势,运动到敌主力侧翼,待我军步兵重整完毕,两面夹击,克敌制胜!”</p>

    如同他的兵力部署一样,北军的统帅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了犬牙交错的两翼。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一队飞奔入战场的龙骑兵并没有前往任何一边进行支援,骑士们催促着战马向高地上冲去,不陡的坡道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障碍,跟进的步兵甚至甩掉了背包和装具,不顾一切地填补着战场中间的空隙。靠近炮阵,龙骑兵们掏出手榴弹,如同反复演练的一般,双腿夹紧飞奔的战马,左手麻利地扯开拉环,紧握木柄的右手在停留数秒后,用尽全力甩出了漫天的钢铁流星。这一举动使得原本手足无措的炮兵惊得如同暴雨之下无处躲藏的羚羊,北军纷纷抛弃火炮四散逃窜。没人能够指责这些士兵的擅离职后和畏缩怯懦,毕竟比起马蹄和军刀,高地上杂乱堆积的弹药使得炮阵变成一片火海。</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