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四章 三河之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华丽的白玉边棕漆箱式马车在宽阔厚实的大桥上稳稳行驶着,拉开窗帘,唐铭弈能够清晰地看到高耸的桥头要塞。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旅程,由汉国公率领的共和国外交使团到达了此次纵横之行的第一站:潞国首都仁恩。这座处在三河交汇冲积而成的巨大三角洲上的都市,拥有超过100万居民,由于地处交通要冲,每日城中都是一副熙熙攘攘,彻夜不眠的景象。西域商人们运载着香料、马匹、紫羔皮等名贵货物进入岐国,在进入潞国后换乘船只运往东夏各地。而东夏的商旅则将本地特产运至仁恩周围的四座庞大的客货码头,在这里稍事休息后便扬帆西行。</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唐铭弈看着河中千帆竞渡的场面,圣贤经典便脱口而出,“不曾想到,自己竟也有逐利而行的一天啊。”</p>

    “唯利是图,这才是国之大道啊,呜呼怪哉!”身为副使随行的公孙永对此也是不胜唏嘘。</p>

    “在各诸侯国中,除了被保皇党控制的普国和森国,潞国是对我方最为友好的。”唐铭弈背对着窗外行色匆匆的人流,“他们的国君实施宪政改革,几乎与我前朝同步。唯一的区别在于,潞国赋予军人极高的地位与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力,以换取贵族对改革的支持。现在外面看到的码头,还有城内许多货仓客栈,都是军队产业。”</p>

    “呵呵,军队果然是不争不能得利啊。”公孙永揶揄道,“来之前就听说,这潞国现在可是三分天下,军人、王室、立宪党人,倒颇有点三权分立的意味。”</p>

    唐铭弈靠向椅背,闭目沉思:“王室和立宪派尚且好说,毕竟国书一至,潞国公便积极响应。就是不知军方态度究竟如何,如真能说动四国合兵,自然是建功立业的天赐良机,可军队一旦坐大,是否会转头反噬?名将在外,极难遥制啊。”</p>

    公孙永刚想回话,只见马车缓缓减速停下。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潞国迎接的官员与护卫已经在城门口列队。</p>

    “微臣谨代表大公殿下,诚挚欢迎贵国使团到来。”迎接的官员向下车的唐铭弈致敬,“君上已恭候多时,请殿下随我前进。”</p>

    潞国人以爵位而非官位称呼自己,这很可能说明他们对于新生的共和国仍存在疑惧。唐铭弈从官员的话中,似乎探到了某些端倪。但无论如何,只要对方开门迎客,就说明谈判成功仍有很大的可能。</p>

    “殿下请上车。”一名身着天蓝色潞国军服的女子上前立正敬礼,“今日就由末将率所部护卫贵国使团前往水晶宫。”</p>

    官员见状,忙回头解释:“哦,殿下,微臣忘了介绍,这是骑宪兵团长诸葛琳将军,诸葛将军是我国上将军诸葛胜之女。”</p>

    “果真是飒爽英姿,丽人骏马,真巾帼英雄也。”唐铭弈端详着眼前这个身材有些瘦小的女孩,白色的马裤和铮亮的黑皮军靴,凸显着年轻女性优美的双腿曲线,银色飞鹫骑兵盔下,是细腻的瓜子脸和明珠般光彩照人的大眼睛。如果身着裙装,眼前的这位将军,根本就是精心雕琢的小家碧玉吧?</p>

    “是英雌嘛,人家还是女孩子的。”诸葛琳娇嗔地打趣道,“怎么,殿下不放心小女子带兵护卫?”</p>

    “不敢不敢,诸葛小姐将门虎女,寡人放心还来不及呢。”唐铭弈爽朗地笑了,他非常清楚潞国军人领袖,上将军诸葛胜派自己亲生女儿前来的用意,一来对唐铭弈的合纵之策表现出积极态度,二来利用女儿的亲属身份,试探与唐铭弈建立私人关系的可能。</p>

    “那就看我们的咯!”诸葛琳转身,举手向部下示意,“上马!护卫队形,列阵!”</p>

    诸葛琳的部下,全部由女兵组成,唐铭弈后来才得知,这些女兵自幼都是孤儿,由诸葛家抚养和训练,中选者都是相貌与战技俱佳者。她们时常跟随诸葛琳在仁恩城内执勤,所过之处,路人无不侧目,女骑兵之名因此不胫而走,惹得潞国甚至国外的风流才子,富商大贾或者公室子弟慕名而来。队伍行过街市,路上便有不少装扮华丽的青年男子驻足观看。</p>

    然而,唐铭弈关心的,并非眼前这才子佳人的美妙幻想。作为政治家,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促成各国的联盟,并且对联盟的未来进行规划。东夏以从北部的广汉入海,自南部雅澜出海的经河为东西分界,此番出使联络的河西诸国,虽说挑出任何一个来,都无法与共和国或是保皇党相提并论,但如能促成各国联兵,其实力则不可小视:开国后,各国效仿西洋,均组建了新式野战部队,这其中,岐国实力最弱,且距离最远,故可调之兵不过两万;诺国稍强,有野战军两个军4万人;潞、照两个大国,虽说并未进行动员,但仍有可观兵力,分别为6万与8万。四国合兵,便有20万之数,这几乎与算上缺乏装备,人员训练不足的共和军相当。此外,兰国尚有10万人马可供出国作战,而兰国在北方战争中受唐铭铮算计,丧师失地,被迫承担了普军大半的压力却收获微薄,因此对保皇党怀恨在心。如果这次天下围攻的计划能够成为现实,唐敏宁拥有再强大的实力,也只能面临灭顶之灾。</p>

    仁恩分为旧城与新城,被一条横穿三角洲的江水所隔,沿着滨江大道,可以依稀看见江面上穿梭不息的渡船和对岸低矮破旧的房屋。这种三河之城的兴旺,带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与富丽,东夏子民,无论老幼贵贱,纷纷拖家带口,背负行囊前来这里寻找生计。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南岸整齐豪华的公寓别墅,更多人选择在商旅来往较少的北岸落脚。那里在西域商路打通前曾是潞国都城的中心,不大的城郭周围被农田和渔村所环绕。自商业兴起后,时任潞国公曾计划拆除这些村庄以建设新城,但负责营建的官员发现,南岸更为适宜船只停靠,且在此搭建桥梁沟通三角洲与陆地更为合适,故建议君主另建新城。北岸自此成了遭到遗弃的孤儿,直到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当地人才铲平农田,修造起三四层高的简易楼房出租。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仁恩特有的壮观景象,每天日出之前,滚滚人流从北岸渡河或经唯一的跨江桥前来南岸工作,夜晚收工时又如归巢的鸟群一般涌向北岸,起形其势,蔚为壮观。</p>

    潞国公府建在了滨江大道附近,队伍在跨江桥附近转向,便进入了贯通南北的城关大道,公府便在大道中段,与仁恩广场、潞国博物馆呈犄角之势。这座府邸占地不大,但围墙之内,绿树成荫,草木虫鱼悠然自得,颇有几分闹中取静的味道。主体建筑采用西洋设计,一体成型,五层楼高的正殿全部由岐国花岗石砌成,以回廊或是悬空走道连接各建筑。顶端为温室花草环绕的大型天&#25991台,为全玻璃结构,水晶宫的雅号便由此得名。</p>

    得知共和国使团来访,潞国立宪派早早组织支持者在博物馆前广场聚集,民众们拉起横幅,高呼欢迎口号,密集的人群占满了街道,挤得维持秩序的警察纷纷拉紧同事的双手。从这热情洋溢的人海之中,唐铭弈仿佛再次看到了帝都一年之前的盛况,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光啊!然而,这样的一种欢腾,究竟是化为冲天干劲,还是带来洪水滔天呢?恐怕还需要时间给出一个答案。</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