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章 第三势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朝会结束后,又是一场招待宴会,照国公自然乐得见到朝臣们一团和气的景象。一路走来,最令唐铭弈开心的,便是能够品尝各国各地的风味美食。这位饱学之士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年轻时游历天下,遍尝美食的愿望,竟然在不惑之年成为现实。更没有想到,竟是在这样一种肩负重任的情况下周游列国。</p>

    在东夏人眼里,北方各国,只有照国菜能够上得了台面。普国食物口味偏咸,且注重分量不重感官;诺国风味更是简单枯燥,做法仅有炖、烤和生食三种,炒菜直到开国之后才慢慢传入。不过,照国人仍旧继承了北方人实用与简约的特质,摆在每位宾客面前的,只有四菜一汤和一个冷盆。北方寒冷,因此食物以谷物和肉类为主,四道热菜第一道串烤四畜,即以猪牛羊鸡四种动物,配合洋葱、青椒、大葱和蒜,撒上胡椒、辣椒粉和孜然,串在铁签上烧烤;第二道是茵河鳜鱼,在外人眼里,北方人烹制食物,均是重味浓酱,而照国人对于他们母亲河中特产的鳜鱼,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鲜鱼去除内脏后,挤少许姜汁于腹中,而后顺着鱼鳞在鱼肉上切出数条两寸长的刀口,放入切成段的大葱,撒盐后清蒸,出锅时趁着蒸汽淋上一勺混着照酒的陈醋,口感鲜香肥美,回味无穷。第三道是山菌炖羊肉,配合刚刚采出的冬笋和肥厚多汁的白萝卜,在寒意逼人的季节,给人带来阵阵温暖;第四道则是贵如黄金的葱烧海参,与南方所吃到的干海参不同,照国宫廷用作原料的,全部是北洋外海中打捞上来的活海参,它们被专门收集海鲜的官差装入玻璃水箱里,日夜兼程送往距海四百余里的乌林城中。照国人相信,越是名贵的食材,越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因此与中南半岛著名的鱼翅不同,海参只需放入滚烫的油锅之中,片刻之后即取出浇上另一名厨师刚刚炒好的酱料中,再撒上大葱段。那一碗鲜香四溢的高汤,则是用帝王鱼骨和干贝、海米、竹荪熬制而成,这其中,体形庞大,每次捕捉都必须冒着生命危险的帝王鱼,竟被照国人弃去了鱼肉,仅保留粗壮的鱼骨用作汤底。此外,照国人虽没有像潞国人那般将冷菜视作餐前必备,其冷盆却也是花样百出,不但有混着辣椒的凉拌海蜇,还有陈醋海带、冷水金针菇、水蚬肉以及一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的面点。</p>

    “来来来,诸位举杯,欢迎汉国公一行!”照国公说罢,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p>

    照国所酿烧酒,取用北方特有的高粱、板栗、小米和番薯,流过肠胃,如野火燎原一般,辛辣爽口。唐铭弈旧居南方,接触的多是稻米蒸馏的酱香白酒,初尝此等杂粮烈酒,却是别有一番风味。酒精上扬,他甚至莫名其妙地想到,如果琳儿今日在场,美人微醉,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p>

    “汉国公果真名士,今日宴席,有不少照国名士应邀出席,不知殿下可有雅兴与士子们高谈阔论啊?”酒过三巡,杨子钊站起身来向唐铭弈询问。</p>

    “哦?如此甚好!”唐铭弈揉了揉额头,希望驱散酒气,“朝堂之上,寡人本想和诸位纵论天下大事,只是遗憾未能适逢其会,快快,国相大人带我前去。”</p>

    说罢,杨子钊便领着唐铭弈来到了士子们聚集的几桌。从进入宴会厅起,唐铭弈就感觉到了照国政坛的泾渭分明,洋务派、帝国派、稳健派,各执己见不说,公私场合更是互不往来。虽为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却也能够感受到照国内部尖锐的对立与深刻的裂痕。</p>

    “在下乌林大学汪宇,敢问唐公,此番来访,究竟是以皇族身份,还是以共和国官员身份呢?”照国士子受传统影响,对于权贵并没有多少畏惧,坐而论道,人人平等,因此汪宇并没有称唐铭弈为汉国公,而是以“唐公”这种士大夫之间的称呼代替。</p>

    “自然是以共和政府国务卿,共和国特命全权特使的身份来访了。”</p>

    “既是如此,公在朝堂之上谈论合纵,众所周知,合纵乃是封建帝王权术心法,与共和宪政,岂不是背道而驰?”乌林大学一直是照国洋务派的聚集地,这里的学究们对宪政的执着,使得他们容不下任何宪政原则不曾提及的理论与策略。</p>

    “汪公此言差矣。”唐铭弈不紧不慢地回应,“何谓共和?共和者,人人平等,保障人权也。而这人权如何保证?铭弈以为,唯有主权强大,方可确保人权。”</p>

    “你这不是荒谬么?”一名士子喊道,“人权至高无上,怎可以有他物能够凌驾?”</p>

    “先生所说,只是其表,而非其里。试问,居陋室而安其身,处贫穷而立其命,在座诸位有几人愿意亲身垂范?国弱正如家破,民不聊生、外敌横行,哪还有人权可言?国强民富,外可御敌国,内可安黎民,如此方能随心所欲,方能有人权之张扬。因此寡人今日所谋,乃是为今后各邦之强盛富足,无此根基而奢谈人权,岂不笑话?”</p>

    “在下学宫客卿何朗,请问唐公,你口口声声谋各邦之富强,然共和国坐拥雄兵,又占据帝国领土大半,稍有历史常识便可得知,贵国求同是假,称霸是真!”见汪宇被驳得哑口无言,另一名士子便起身诘问。</p>

    “铭弈以为,何公读得史书,却读不懂账簿。”唐铭弈笑道,“开疆拓土,战败敌国,无不需要大量兵马,且战胜之后,还需派军驻守、修补损害、召回流民。如此种种,耗费甚巨,即便一统天下,最终也是不堪重负。因此我国才派遣铭弈出使各国,希望求得各国齐心协力,尽快消除祸患,在东夏建起真正的王道乐土。”</p>

    “好一个王道乐土!”另一名士子击掌高叫,“从古到今,但凡军力强大者,必大兴刀兵,企图吞灭诸侯,成就霸业。既然唐公认为,共和国不愿称霸,那未来天下,又当如何规划呢?”</p>

    “先生所问,正是铭弈将要与诸位分享的。”唐铭弈说道,“铭弈以为,各国之间,并无根本矛盾,也不必拼个你死我活。因此,当效法至圣先师及西洋各国,以常设同盟代替诸侯会盟。邦国之间一切争端,在同盟框架内协商解决,各国去除边境关卡哨所,民众及货物可自由流通;建立关税与贸易同盟,消除贸易壁垒,降低中间成本,以更好殖产兴业。我东夏各国,本就是同根同源,各国各地,更是优势互补,既如此,何必在意一国之私?唯有共同携手,方能实现东夏之伟大复兴!”</p>

    说到此时,厅内已是掌声雷动,转瞬之间,唐铭弈仿佛又回到了共和革命之前那个生气勃勃的新政时期,人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向往,热情洋溢地向自己投来赞美和肯定的目光……</p>

    “唐公一言,确实高瞻远瞩,构想宏大。”就在唐铭弈认为大功告成之际,一个头发斑白,身形略显臃肿的中年男子突然从士子中间站起身来,以一种冷静而又坚定的口气对唐铭弈说道,“在下也有几个问题,想与唐公讨教讨教。”</p>

    “但说无妨。”</p>

    “一来,唐公提及各国亲善合作,然就我所知,从古到今,无论东西,都只有霸主治下的和平,未曾见过两大强国能够和谐和睦。二来,所谓经济优势互补,然各国优势产业不同,则利润有高有低,资本天下,逐利而为,又怎能保证不出现西洋列强那般压低原料价格而抬高工业品价格的情况出现?三来,各国拔除藩篱,民众自由流通,自是最好,但人性趋利避害,若是发生西洋那般民众涌向城市导致农村荒废,又当如何应对?四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说唐公对未来的构想尚且值得商榷的话,鄙人以为,当下的合纵之策,就更得细细推敲了。”</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