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阴谋压倒阳谋(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听先生一席话,可知先生对我国内情已是了然于胸。”鲁赫惊叹于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侨商灵通的消息,“上述情况,不说全部属实,也算准确。这个唐铭弈,一心想着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建立不世之功,却是不顾脚下重重阻碍。”</p>

    “果真如此?”</p>

    “怎么说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哦。”鲁赫叹道,“虽说我共和军已有20万之众,但多是新近招募,训练不足自不用说,兵器、被服、车仗、给养,也是样样缺乏。国府想尽办法,却凑不齐人手一枪,很多部队只能两人一把,子弹一人5发。火炮更是稀罕,没有重炮不说,很多军火炮数量竟不及皇党一个师!”</p>

    “所以部长阁下啊。”周世驹看起来颇为焦急,“仓促出兵,除了成就虚名,又有何好处?就算灭了皇党,将来北方各国之间,必然爆发新的战争,恕鄙人直言,以当下情况,共和国又能支撑多久?”</p>

    “先生分析,与大统领不谋而合。”鲁赫点头,“既是如此,这兵工厂就更建不得了。”</p>

    “哪里哪里,这哪里是鄙人想得出的哦。”周世驹谦虚道,“这都是泽林斯基先生临行之前对在下说过的话,他还说,皇党收缩兵力,说明他们有放弃维国的意图,因此,占有维国,应当不成问题。这之后,既可完成计划,又可名正言顺剥夺唐敏宁的选帝侯之位,岂不两全其美?”</p>

    “倒是有几分道理。”鲁赫道,“这样吧,反正再过一个月便是冬至了,20万大军也不是说北伐就能出动的,我回去便和大统领协商,将计划推迟到明年2月底,等从西洋采购的新式枪炮运到再出兵不迟。也给你些时间回布雷塔尼亚协商。那边有我国驻外使节,可协助你工作。”</p>

    “如此最好,感激不尽!”周世驹千恩万谢,“这毕竟不是一笔小钱,就是泽林斯基家族,也要多方筹措。”</p>

    唐铭弈回到紫苑,听得国府已经决定暂缓北伐,便立马明白是鲁赫和王睿等人不愿自己风头过盛,且国府确实不敢冒此风险。于是,他唤来诸葛琳吩咐道:“你赶快回潞国去,一定要托你父亲稳住联军和国内,我在这边尽力争取,就算不攻森国,也先拿下防守空虚的维国。”</p>

    “我知道了,你一个人在这,保重。”诸葛琳没有多余的言语。</p>

    “诸位,此等千载难逢的灭敌良机,失不再来,切不可顾念眼前,因小失大啊!”内阁会议上,唐铭弈介绍了合纵联兵的情况之后,不失时机地劝说着在座的共和国高官。</p>

    “国务卿围得一手好棋,但是嘛,打起仗来,没枪没弹没粮,这怎么搞哦。”王睿第一个站起来反对。</p>

    “王部长,你说这些困难,铭弈以为,绝非不可以克服。”唐铭弈答道,“首先,我军面前之敌,不过两个军四万人,因此并不需要动员全部20万人马。可选五六万精锐之兵,足弹足粮,即刻北上,一月之内,就算不能占领森国,控制维国也不成问题。”</p>

    “两位以为呢?”钟兰桥看着王睿和鲁赫,三人面面相觑,谁也看不透另外两人的内心。</p>

    “此事牵涉广泛,还是慎重考虑再做结论吧。”鲁赫摇了摇头,“一下子调走全国所有精锐,若是扎马人趁机进犯怎办?”</p>

    “是的哦,扎马在璞城屯扎了两万人马,别看人少,都是精锐铁骑。就算他们打不下首都,进来抢一把,放把火,有几个人吃得消哦。”王睿也表示反对。</p>

    话虽如此,唐铭弈对两人的真实意图却是心知肚明:所谓扎马人的威胁,不过是个借口,毕竟扎马铁骑再强,在河网纵横的京畿地区也难以施展,共和国只要在关键地点布置少量守备部队,便可叫这些马上的勇者望而却步。两人罕见地达成一致,除了与早已在坊间流传的泽林斯基家族大笔投资有关外,更牵涉到共和国内党部和军部之间的矛盾。整个共和军算上党军和中央军,20万人中大约有10万算是装备和训练符合正规标准,为了防止出现内乱,至少要有两个军的兵力驻扎在共和国广阔的领土上,而按照汉国卫队时期的传统,由于共和卫队等同于党部禁军,因此往往都是一军出战,一军驻守。这就意味着,出征兵马,必然是王睿的共和国卫队占据主导。共和卫队与共和国卫队,两者一字之差,却各为其主,势成水火。鲁赫不愿看到王睿建功立业,王睿不愿白白损耗嫡系,因此便不约而同地拒绝了唐铭弈的提案。</p>

    “但如此一来,怎么向各国交代?”唐铭弈明白,现在到了必须打出自己最后一张牌的时候了,“各国联兵,我国作为发起者,居然毫无动作,这必然引起各国议论。不是认为我国保存实力,就是猜忌我国是否会坐收渔利。信义全无,还如何立足于天下?”</p>

    “这点请国务卿放心,”鲁赫似乎胸有成竹,“不要忘记,国府之所以批准此次外交斡旋,合纵倒是次要,最主要的是,联络各国共和派、立宪派,与他们拉近感情,甚至让他们为我所用。阁下可能有所不知,使团之中,并非仅有阁下一人在为国奋斗。”</p>

    “可是,部长阁下,国务院的使团肩负其他使命,我身为国务卿竟然不知?”唐铭弈突然感觉脊背一凉,这不但说明,共和党人很可能在这次合纵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活动;此外,唐铭弈的一举一动,甚至他和诸葛琳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都有可能被人记录在报告之中,交给远在首都的鲁赫、钟兰桥等人……</p>

    “隐蔽战线,肩负使命,自然是保密为上。”鲁赫的脸上显得波澜不惊,“不过阁下放心,此番对外不对内,所以不必担心有侵犯人权的情况。”</p>

    人权……需要的时候,它是统治者倒行逆施的遮羞布;不需要时,它又是一张无关紧要的废纸。唐铭弈对于那些高尚的名词和口号没有什么幻想,因此也没有过度在乎。今日内阁会议,最令他难堪和心痛的,便是苦苦周旋整个东夏,辗转各地两月有余,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如果河西各国和兰国并未出兵,则自己尚能存有几分脸面;一旦各国真如鲁赫所言,在国内亲共和国势力影响下继续计划,则自己一番努力,就是在给鲁赫等人缝制一件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嫁衣……</p>

    就这样,原本就充满变数的天下大局,因为共和党人的幕后操纵,显得更为波云诡谲。</p>

    平静无风的洋面之上,沉沉雾霭笼罩了远方的天际与水线。水手们百无聊赖地坐在甲板上,或扎堆闲聊,或左顾右盼。临近冬日,虽说不会有台风过境,却极少出现这种不见丝毫海风的情况。幸好经验老道的海员明白,这不过是短暂现象,不出半日风力便可恢复。于是众人干脆放下手头的任务,抓紧时间享受这难得的闲暇。</p>

    然而,与舱外的安逸与悠闲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旗舰指挥舱之内紧张焦虑的气氛。自一天前国府特使赶来向远征军传递国君命令之后,里面的一班人便陷入了烦躁与怨恨之中。</p>

    “本帅在前方统兵谋划,那些秀才却在背后大玩阴谋!”徐昭将指挥刀狠狠砸在桌上,散乱堆放的地图被撕出道道裂痕。</p>

    “此事定有蹊跷,那些个记者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大军出征后接二连三地死掉!”一名将军感觉匪夷所思。</p>

    “就是啊!那些笔杆子平日里虽说对我们百般刁难,但杀他们除了背负污名,于我何用?”另一名将军也愤愤不平。</p>

    “现在争论这些已经毫无意义!”徐昭按揉着彻夜不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当务之急,是寻找对策。公父的诏命,虽只是召我回去调查澄清,但临阵召将,谁不知是剥夺兵权?”</p>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不管这许多,继续带兵前进,到时候拿下龙丘,看君上还有何话说!”将军建议道。</p>

    “公父虽说耳根软,容易受人蛊惑,但不必担心他怪罪。”徐昭摇头,“我最担心的是,即使我们大获全胜,也难以摆脱麻烦。诸位试想,如果我等凯旋,最为坐立不安的,恐怕还是那些寸功未立的秀才!他们惧怕我们的势力与威望,定然要想方设法诋毁破坏,赢得了外敌却被自己人杀死,唐铭铮前车之鉴,诸位不可忘记啊!”</p>

    “少帅你说,我等如何干才好!”将军们纷纷宣誓效忠。</p>

    “诸位听我说……”徐昭命人关紧门窗,与众将商议整夜,直到呼啸的海风重新刮起……</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