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对手是国人!(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同身后刺骨的海风,普国骑士们高举着马刀向诺军背后的炮兵阵地飞速奔来。如野火燎原一般的侵攻之下,看起来毫无防备的炮兵纷纷逃向附近的民军,而那些刚刚扛起步枪的百姓,也似乎被普军的背后一击吓得惊慌失措,根本不顾急需保护的炮兵,只知向侧翼夺命奔跑……</p>

    普军与东夏其他国家不同,骑兵作用多是突袭与骚扰,因此以骠骑兵为主。这是一种行动如风的轻装马队,他们不但来去自如,更能够以对手无法想象的速度运动到薄弱之处,而后发起突袭。由于战马速度与耐力俱佳,因此普军骑士们得以在人群中几进几出,混乱的 后军中虽也有仓促迎击的士兵,但这种努力在骑士们灵活多变的攻势下变得徒劳无力。</p>

    人群渐渐逃散,追击的骑士却如同意犹未尽的饿狼,他们仍旧贪婪地捕猎着惊恐的羊群,全然不觉兽夹猎网已悄然临近……民军散去,出现的竟是整齐的诺军线列和方阵,他们身着金边白色制服,头戴高筒祭司帽,帽上诺国宝剑天鹅标志如坚壁般矗立,银色的材质透着凛冽的寒冷与杀气。骑士们这才明白过来,先前的炮阵,之后逃散的民军,不过是将自己诱入彀中的饵食!指挥官赶忙下令吹响撤退号,但为时已晚,过于深入的骑兵被早已趁乱布置的诺军死死围住。</p>

    “齐射准备!”诺军指挥官下达了命令,“开火!”射击过后,掷弹兵不装填,不后撤,径直端着刺刀,排着整齐的队形向普军骑兵压来。满是尖刺的陷阱,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压缩着……</p>

    “全军左移,攻敌右翼,打开缺口,救出骑兵!”卢德培不愿看到数千精锐就此丧失,赶忙下令道。</p>

    不想,原先只会四散奔逃的民军,竟趁普军移动倾巢而出,他们既不举枪对射,也不结阵前进,而是不顾一切,毫无队形地向敌阵扑来,居于右翼的普军一个整师见状,立刻在本队与敌军之间组成一道人墙,试图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力保护友军安全撤离。</p>

    不过,这种临机决断,使得阻击部队与主力间的空隙越拉越大,虽说死死挡住了潮水般用来的诺国民军,却给了一直伺机而动的诺军铁骑一个巨大的破绽。4000骑兵冒着炮火,从两军之间钻入普军阵中,而后迅速转向,如标枪一般飞身刺入阻击普军的背后。</p>

    转瞬之间,一个整师6000人马竟全数崩溃。普军士兵在马蹄、刺刀、战刃的夹击下伤亡惨重,幸存者只得顶着践踏和杀戮,拼尽全力向炮兵阵地奔逃。不过,此时的诺军仍旧无法享受胜利的喜悦,因为伤亡惨重的右翼友军,在普军步骑兵内外夹击下,也是力战不支,只得向较为稳定的战线退去。双方此消彼长,竟形成了双蛇咬尾之势。</p>

    正当诺军乘胜追击,准备将对手一口吞下之时,一连串尖利的啸声在士兵们身边响起,这是高速飞行的重物撕破空气的声音。无数炮弹或是如冰雹般从天而降,或是如烈马般直直冲来。接连不断的爆炸激起一片又一片火焰与钢铁的浪花,起浪裹挟着碎片,将周围的人群掀出数米之外,伤亡惨重的诺军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攻击炮兵,步兵距离过远,即使勉强到达也是所剩无几,骑兵更是因为刚才的混战完全失去了队形,要想重整则必须离开本队,而这等于增加了暴露于野,直面猛烈炮火的风险。更为要命的是,普军趁双蛇咬尾之时,竟将大半步兵炮集中与面对诺军的一侧,这样炮兵根本无需瞄准,只消向前开火,便能给对手造成巨大的伤亡。</p>

    最终,诺军选择了后撤,他们先向远离火炮射程的区域退却,而后以正规军作为后卫,掩护体力早已消耗殆尽的民军和骑兵离开战场。整个过程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即使民军也没有出现崩溃或是混乱,所有人都按照行军的顺序与号令,有条不紊地行动着。普军见状并未追击,也只是收拢人马,打扫战场,毕竟对方已有了准备,且己方骑兵损失惨重,无论如何也无法给敌人造成实质性的打击。此时,与其白白浪费将士生命,不如见好就收,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p>

    “都是为国捐躯的勇士,我军自然没有怠慢的理由。贵军遗体,我军清扫战场时已全部聚集摆放于靠近贵方一侧,你可回去告诉诺军主帅,径自派人来收敛便是。”翌日,诺军派出使节请求卢德培允许他们派人收拢战死将士遗体,这位普国军人如是答道。</p>

    “末将代国公及诺国谢过将军!”那名身着上尉军装的使节向卢德培敬礼致意。</p>

    “诺人保家卫国,死不旋踵,若是我普国人有此等斗志与气节,岂会兵败投降?”卢德培突然感叹道。</p>

    “将军可知,普国究竟为何败于帝国?”上尉回应道。</p>

    “将军以为如何呢?”卢德培打量着眼前这个高大魁梧的军官,他的眼里,似乎没有这个级别军人独有的豪迈和傲气,却无形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睿智的光芒。</p>

    “在于国力。”上尉不紧不慢地解释,“普军虽强,但普国却未必可与帝国相提并论,不仅是土地财货,更是法令军制,与现如今各种千奇百怪的所谓宪政、共和不同,唐铭铮推行的乃是真正的法治,只可惜最终妇人之仁,功亏一篑。”</p>

    “若不是兰国消耗我军大半兵力,区区帝国军,怎是我普国精兵敌手?”卢德培对上尉天真的观点颇感不屑。</p>

    “将军差矣,”上尉道,“岂不闻,穷兵黩武只得一时之盛,国力雄厚方可长久称霸?帝国虽说军队数量与战力皆不如普国,但官府刻意培养,国人多有从军经历,因此成军极快。普军倾主力对阵,即便初期获胜,兵马不堪消耗,补充新兵战力大不如前,则最终无法赢得战争。”</p>

    “将军从哪听来这些观点?”卢德培诧异地看着眼前这位眯着眼睛的军官。</p>

    “也并非专门研究,不过是因帝国新军制与我诺国军制略有相似,故多少做了些比较。”军官谦逊道。各国均采用募兵或佣兵制,而诺国是其中唯一的例外,他们仍旧延续了旧帝国时期的府兵制,即国家按需要将部分国人归为军户,规定每户必须出一名青壮年男丁,或进入常备军中服役3~5年,或成为后备军,每年春秋两季接受军事训练。因此,运河之战,诺国便能在不动用常备军主力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征召近3万后备兵,且具有了相当战力。</p>

    “将军可知,改旗易帜后的普军,与老普军区别何在?”上尉接着说道。</p>

    “将军以为呢?”卢德培经诺国军官这么一问,竟不知如何作答。</p>

    “老普军多来自各师团主官以一己之威信财力招募之职业军人,而新军兵卒却多来自原先被拒之门外的平民与农奴,这些人全是唐铭铮新政及法治的受益者,因此忠心归于何处,就十分值得推敲玩味了。”</p>

    卢德培听罢,不觉间竟脊背发凉,一时无话可说。与传统的普国军人一样,这位将军很少思索兵事之外的众多问题,他更没有想到,以往统兵打仗最为期待的足兵足饷,损员全额补充竟也包藏着釜底抽薪的诡计!一旦普军成分发生变化,普人复国的根基将会完全丧失。然而,这却也是无能为力之事,在帝国统治下,军官不再由传承、推荐或委任的方式选拔,而是完全采用各级军事院校毕业生担任,甚至原有各级军官的晋升,也都必须经过军校培训。此外,帝国还是东西方各国中首个普及九年强制教育的政权。看起来,这种政策乃是有教无类,使得所有孩童都获得了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现代学校教育与旧式私塾的最大的区别,不在所教授的课程,而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在这一体系下,教师很难如以前一般将自己的个性及思想融入到教书育人之中,一切讲课与辅导,都严格按照国府颁布的教学大纲执行,如此环境之下,想要产生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恐怕难上加难。只要统治者不喜欢的内容,他们便绝不会出现在教科书之中,遑论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其内涵了。</p>

    “将军倒是眼光独特啊,”卢德培不敢继续引申,只好不置可否地回应道,“那依将军之见,面对这样的劲旅强邦,诺国又有何对策呢?”</p>

    “以之为师,因地制宜,变法富国强兵。”上尉坚定地回答。</p>

    “将军如此有心,诺人又悍不畏死,如能坚持不懈,十余年后,定然练就一支劲旅。”卢德培说着,心中暗暗赞叹。</p>

    “将军所言或许不虚,但变法根本,在于国事政事。唐铭铮亦是先在维国立法度,兴实业,而后才有帝国新军。”高大的上尉谨身一躬,“如将军准许,还请尽快交接我军将士遗体。”</p>

    “那是自然,我这就命军务参谋写好回书,烦请将军交予诺军统帅。”卢德培猛然想起来使的目的,“对了,贵军主帅,似乎为诺国宗室?”</p>

    “正是,我方主将乃是国公幼子姜东川将军。”上尉答道。</p>

    半日之后,早已在双方临时约定的对峙线附近等候的诺军士兵拖着数百辆马车向帝国军一侧前进。由于此战伤亡巨大,整个清理工作直到三天三夜后方才渐渐停息。诺军阵亡将士遗体被堆积于马车之上运回,部分高级军官则装殓在棺椁之内。是役,诺军战死18000余,伤万余,机动兵力基本丧失;而旧普军组成的帝国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共有4440人战死,5320人负伤,其中遭遇夹攻的一个整师几乎全军覆灭。</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