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山林隘血战(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马勒个把子的!”祁远山将望远镜狠狠掼在地上,“铁骑换刀,步骑混编,迅速接敌。搅在一起老子看你还如何拿炮轰俺!”</p>

    军令一下,三万步兵便随着鼓号军乐的节奏迈步向前。由于帝国炮兵布置于两翼树林之前,虽说相对安全,射界却因此而受限。直到200步的距离,兰军步兵才开始拉着散兵线跑步冲向帝国军本阵。紧随其后的两万铁骑却不急于进攻,而是与步兵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一来,步兵便可以充分吸引对手火力与注意,大大减轻骑兵所受到的伤害。同时,兰军炮兵开始在两翼集结,利用炮位带来的射程优势轰击帝国炮兵。虽然前者比起后者来算不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也一定程度压制了帝国火力的发挥。</p>

    150步之内,兰军步兵便开始自顾自地开枪射击,由于兰国向来对步兵不甚重视,作为铁骑辅助,步兵的用途,往往只是吸引火力的炮灰,或是打扫战场的杂役。这种毫无章法的攻击,自然不能给帝国军造成多少杀伤,对面长矛如林的方阵,除去后续士兵默默接过倒地者的兵器填补空位,竟没有一点声响和动静。</p>

    由于不敢结阵,多数兰军还是在进入射程后加速奔跑,试图躲避炮火的攻击,而原本如指节般大小的兰军铁骑,竟在不经意间与步兵们齐头并进,由于骑枪过长,对近身格斗颇为不利,因此第二轮进攻的骑士们纷纷丢下长兵,冲到阵前凶狠地挥舞着战刀,试图在这满是荆棘的铁壁中寻找一丝空隙。</p>

    “迫近!”见兰军慢慢集中,曹永浜下令。</p>

    急促的军号声响起,一万多人组成的长枪方阵缓缓前进,帝国士兵不顾兰军铁骑的砍杀和步兵的骚扰,整个阵线如同一道屏风,硬生生地将数万兰军士兵逼得节节后退。这是一种唐氏王朝开国皇帝唐浩若发明的步兵阵法,当时冷热兵器各占半壁江山,东夏各国军队皆使用武卒作为军队主力,而将刚刚开始普及的火炮与鸟铳兵作为辅助。武卒以近战为主,手持两米钩镰枪与一面铁皮硬木塔盾,腰挎一米长剑,作战时组成盾墙,鸟铳兵则位于队前站成三排轮流放枪,目的是在武卒接敌前尽量杀伤对手。一旦武卒与对手格斗,则火枪手退回阵后待命。唐浩若组建复国军时,由于缺乏精锐战士组建武卒,因此便招募农民成军。他将武卒所用长矛加长至四米,而后又加至七米,以一千人作为一队,每队有四小队各150名鸟铳手掩护侧后,未接敌时枪手在阵外射击,接敌后则退入大阵之中继续开火,此外,再辅以骑兵和身着轻甲,善于奔跑的剑士从旁骚扰。这种长枪大阵由于攻防兼备,因而一直所向披靡,直到后来被诺论人以更为灵活的混编军阵破解,这是后话。</p>

    曹永浜今日敢用此阵,正是抓住了隘口狭窄,兰国铁骑无法展开的缺点,迫使兰军进入其最不擅长的对阵之中。而后者最终尝到了不重视步兵这一线式战术主力的苦头,更有甚者,枪阵后排仍旧使用步枪的帝国士兵,竟将枪支搭在最后一排枪兵肩上开火,由于普军步兵长于射击,远近结合之下,兰军五万步骑死伤惨重。</p>

    更令祁远山绝望的是,原本遭遇压制的帝国火炮,竟鬼使神差般准确命中了兰军的炮兵在阵地!细细观察,他发现隘口西侧的山丘上,隐约有人影和光学器材的反射出现。原来这小小土丘的用途不仅仅在居高临下射击,更在于站在顶端便可将整个战场尽收眼底。早早勘察战场的曹永浜,在帝国军出营之时便命令一连精锐掷弹兵掩护炮兵观察员在山上设立观察点,为炮兵射击标定方位。在调整至安全位置后,帝国火炮便根据这些坐标进行射击,几次下来,竟将兰军炮阵砸了个稀烂。</p>

    “马勒个把子的!南方人就是tm奸诈!”祁远山骂道,“有种你堂堂正正跟我打啊,整这些算啥玩儿?”</p>

    就在这位兰军将领为自己的疏忽悔恨不已的时候,一个战机的出现让他似乎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为逼迫兰军后退,帝国枪阵不断向前,两翼空隙也不断加大,虽然帝国军意识到了这点并派出后排步兵填补,但武器长度不到两米的正规步兵,根本无法抵挡手持四米长枪的兰军铁骑,如果能趁此机会集中兵力突破,扭转战局也是完全可能的事情,更何况,剩下的一万铁骑中,有三千名从一开始就没有动用的飞虎军骑士。</p>

    由于害怕帝国军居高临下投掷手榴弹,祁远山带领着万骑兵力向帝国右翼迅猛扑来。三千飞虎军在整个攻击队形最前端,组成三个巨大的尖锥。刚刚列队完毕的帝国士兵见状,赶忙以团为单位组成方阵抵御。但为时已晚,长枪重甲,更兼战马壮烈的飞虎军,已经在防线上撕开了无数道裂口,跟随的兰军铁骑更是左冲右突。失去阵形保护,也没有长枪在手的帝国步兵,只能徒劳地与铁骑展开肉搏,眼看兰军的长矛,已经在铁壁之上深深地刺入。</p>

    “勇士们!恶狼的尖牙扎在了猛虎的身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们永远留在身上,成为我们最为自豪的勋章!”随着巴图维的吼叫,一直在阵后待命的帝国主力骑兵举起战刀扑向裂口,原本躲在胸甲骑兵之后的扎马骠骑,竟快马加鞭,超过了这些衣甲鲜亮的重装骑士。他们不再保持距离开枪射击,而是拔除马刀与对手搏杀。一时间,灰白的身影如同落在漫山花朵上的点点薄雪一般,打得樱红色的人海渐渐暗淡起来。</p>

    兰军铁骑虽说冲锋威力惊人,普通骑士却仍旧没有穿着铠甲,四米长枪在近身格斗之中,更是没有两米短矛或者长剑军刀那般趁手。几个回合下来,兰国骑兵纷纷落马倒地。骄傲的兰国骑士未曾想到,在这数万人挤作一团的狭小空间,扎马骠骑竟能够来去自如,行走如飞!他们很难抓到战机,却总被不断游走的对手寻得破绽。顶盔贯甲的飞虎军尚能凭借重铠堪堪应付扎马人,而对于帝国胸甲骑兵,这些勇冠三军的骑士也显得无可奈何。兰军所用铠甲,虽由精钢打造,却比不得胸甲骑兵所用的合金明光铠轻盈坚固,几轮较量下来,兰军已是独力难支。</p>

    最后一股兰军残兵脱离接触离开战场,山林隘决战至此也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荒莽的原野上,身着两国军服的战士遗体横七竖八地交错着,遍地的血迹染得天边残阳也顿时失去了惨烈。</p>

    “这也是一员虎将,厚椁装殓,遣使送回兰国吧。”巴图维盖住了祁远山军服残破的遗体,一道从背后贯穿心肺的伤口,让这个死战到底的将军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p>

    远处,两军官兵的尸体已被整齐分开,两天两夜的时间,共收容战死兰军37562人,伤患22113人,俘虏20569人;帝国军自身也付出了11680人阵亡,23745人负伤的代价。</p>

    至此,唐铭弈策划的四面围攻,就只剩下诸葛胜率领的六万潞国孤军……</p>

    </p>

    朔月10日正午时分,一支马车组成的运输队缓缓驶入照国境内的河西大营,自从联军兵分两路之后,这里已是大为冷清。营内虽然仍旧悬挂着潞国的三河环流旗、岐国的高山神骏旗和照国的逐日飞狮旗,但几乎所有人都十分清楚,这其中剩下的,不过是毫无守土之责的六万潞国军队。</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