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宝剑与橄榄枝(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虽然许澜在溃败后直接率军撤退的事实使得这次会盟东征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照国人还是选择了将最后的信任托付给三国联军司令,照国主帅诸葛胜。因此,即便失去了东部最大的仓库魁县,照国仍旧倾尽全力从水路、官道甚至乡间征调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这座随时可能空无一人的大营。</p>

    面对照国人绝望中的信任,诸葛胜却陷入的犹豫。依照战前设想,两路大军都相较面前之敌有一定优势,这样便可如同铁钳一般,只要夹口一合,12万联军便能将分守各地的八万帝国军各个击破。可不曾想,不但四万照军被三万帝国军在自己领土上伏击歼灭,号称天险的魁县也被对手一举攻破。如此情势,等同于联军铁钳被硬生生扳去一边,孤掌难鸣的潞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退,虽说国君诏命只是要求诸葛胜酌情判断,切勿得不偿失,却对军队的去留不置可否,且照人殷殷期盼,习惯安逸生活的国人竟忍痛舍弃大半过冬物资以补充军用,若引军退却,潞照两国便结下了怨恨;进或者守,12万联军尚且不能保证全胜,仅剩半数人马的自己,居险而守可能都会损失惨重,遑论主动出击?</p>

    此时的诸葛胜,尚不知道兰军战败的消息,徐昭被照国公替换后,整个舰队也如同蒸发一般销声匿迹。营内,民工与士兵正在齐心合力地搬运着粮弹、冬衣和煤炭,再有五天,便是大雪封路的冬至到来的时候,眼前这些物资,完全足够来自南方的数万人马度过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看着眼前这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股寒意竟如刺客的匕首般狠狠扎入了潞国上将军的心扉:时至今日,原本承诺落雪前全军北伐的共和国,也就是此次天下围攻的真正盟主,在各国出兵后将近一个月时间内竟毫无动静!这不但意味着华隆宫里的领导人们希望各国与战力强大的帝国军先行厮杀消耗,以便于自己坐收渔利;更意味着,一旦联军任何一个方向中的任何一路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导致全局的改变甚至崩溃。举例说来,西线的潞岐照三国,一旦东道主照国损失惨重,为了防止国内空虚的情况下大量客军无人牵制,他们必定不会按照原先的计划在诺国登陆,这样一来,实力弱小又腹背受敌的诺国不是战败投降,就是直接退出战斗。那么,剩余的十万大军,便不得不蜗居大营之中眼看着帝国军在河内过冬,即使兰军获胜,遭受围攻的帝国也能够获得宝贵的时间喘息和调整部署。发展下去,最可能的结果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双方在未来的恶战中耗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而作壁上观的共和大军,则轻松收获煌煌东夏万里江山。</p>

    思虑至此,诸葛胜颇有种沧桑凄凉的感觉。他不知道,当下这个迟迟不来的冬季,是否会成为自己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他后悔自己选择了相信唐铭弈,后悔自己被他的博学和儒雅所蒙蔽,使得久在军旅而又实用至上的自己,竟成了合纵与联兵的最大支持者。或许连唐铭弈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共和党人竟借合纵围攻,打起了渔翁得利,鲸吞天下的美梦。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联邦或是同盟的存在,而是希望成为与那些古往今来兴起衰落的帝国一样,将整个东夏归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主义。或许这的确如立宪派所说,乃是各国变法以来渐渐明晰的天下大势,然而,共和国真的当做这样一个天下霸主?如果它的统一过程,是以武力、阴谋和损害他国利益而实现,那么,就必须要充分估计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可能进行的反抗以及谋划。</p>

    只不过,如今已经势成骑虎,若想维护邦国利益,则必须做到既不得罪照国,又保全六万北上远征军。</p>

    “邦交无道,唯利是图!”诸葛胜无奈地叹息。</p>

    且慢!这位潞国上将军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念头:“来人啊!取纸笔来!传令下去,本将偶感风寒,需要调养歇息,暂不见客!”</p>

    副官会意,迅速取来纸笔,放在案台之上。随后他便走出帅帐,直到一个小时后被自己的主官再次唤入……</p>

    夜半时分,原本寂静无声的军营突然间异动频频。天蓝色的军装在冬日一望无尽的黑暗之中极为闪亮与显眼,但骑在马上看着自己的部下鱼贯而出的诸葛胜已不愿顾及太多,他只希望这支由职业佣兵和贵族子弟组成的队伍,能够在三日内悄悄到达河内。即便谨慎缜密如徐公若者发现了自己以和谈为名麻痹皇党的计策,六万士兵要战胜眼前不到四万对手也不会有困难。虽说经过第一轮交手,西线力量对比已然颠倒,但帝国军力量分散,又需要派出相当兵力陪同&#25991官接收河内,安定秩序。加之双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先北后南的战略,因此徐公若将大量机动兵力交给了北路军,手上人马除数量大打折扣外,骑兵更是十分稀缺。如果情报无误,当面的帝国军所谓两个步兵军,最多不过步军两万余,加上两团龙骑兵2000人。</p>

    一战全歼徐公若部,迫使皇党无法完全控制河内,进而胁迫各国特别是照国成为其仆从,最终形成皇党、共和国、河西三国联盟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便是诸葛胜对于照军和岐军兵败后如何收拾全局的构想。至于那封假意示弱,默认维持现状的求和信,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障眼法。冬至将临,皇党定然以为,不占优势的联军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发起攻击,更不会想到他诸葛胜竟会率领潞军主力从背后出现。</p>

    由于有当地照国猎户的协助,潞军六万人马在不到三天内便到达了河内总督区的治所西泉城郊外。冬至大雪将临的天空,竟出奇地晴明透彻。日出时分,城内如林的烟囱腾起阵阵白色的烟雾,这里与徐公若驻防的官道隘口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因此诸葛胜干脆命令全军休息半日,同时四散出斥候打探帝国军的动向。</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