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章 下马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同样在绿色已悄然爬上枝头的茵河流域,黄绿色的河面刚刚融去数尺的冰层,往来其间的大小船只便迫不及待地在间或漂浮着碎冰的河面上穿梭。由于可以连接内外两片海洋,茵河及其支流一直是北方乃至整个东夏最为繁忙的航线。一俟化冰,无论大型海船,还是轻舟舢板,都能在宽阔的河面上畅通无阻,如此便省去了冬日结冰时前往潞国、岐国必须转乘马车的麻烦。</p>

    “避鬼咯!”随着艄公一句高亢的照国土语,不少舢舨与悬挂着河西各国旗帜的帆船纷纷朝江岸挪动,原本船只往来密集的江面,竟在江心突兀地空出了可供两艘巨舰并行的间距。</p>

    “江里有妖怪还是咋的,你们避个甚?”操着岐国土语的客商不解地问拼力乘船靠边的老船工。</p>

    “客官这都不懂得?”老船工用照国方言答道,“还不是唐敏宁那个女巫!冬至前杀得我们照国人丢盔弃甲的,现在又带着冒黑烟的火轮船在这茵河上耀武扬威!”</p>

    “那个女娃啊,不好对付啊。”岐国商人叹了口气,“且不说河西各国吃了败仗,听说这照国世子夺了国君之位,也是这女娃在背后撺掇。”</p>

    “这不,河内这么老大块地,说没就真没了!”老船工痛心疾首道。</p>

    “唉,可不是吗?不过,我听说这南方的共和国就要北伐了,他皇党打我们这些弱国还行,南方人连皇帝的命都革了,恐怕没那么好对付咯。”商人看着渐渐靠近的浓烟说道。</p>

    “扯淡么!什么狗屁共和国!”老船工听得共和国的名号便怒火中烧,“我们几国最危险的时候,他共和国在干嘛?要我说,革命革命,就是他们共和国一个接一个革我们这些国家的命!”</p>

    “说来也是。这国君公卿怎么如此愚蠢幼稚,居然着了那个汉国公的道道。”商人摇头道。</p>

    望着江面纷纷避让的河西各国船只,唐敏宁却显得非常淡然。她知道,原本自恃合纵之后强于皇党的各国,竟在不足一月时间内全数战败,丧师失地不说,还被迫与自己谈判罢兵。利益的损失倒是次要,对于这些大帝在世时就拒绝承认唐氏王朝对徐氏王朝全部继承权的老诸侯来说,仅以普国和森国便战胜半个天下的皇党,给予他们的,更多是自信心与国家威望的沉重打击。</p>

    一路走来,搭乘三艘蒸汽战舰溯江而上的皇党使团,便遭到的照国人的冷遇和抵制。不但沿途国人或是关窗或是背对,连接待的官员也都不冷不热,阴阳怪气。当然,敏宁对于徐昭的手段却是心知肚明:这个被人评价为“好用计却易被算计”的照国世子兼上将军,只是在谈判前以这种沉默的仇视作为筹码,他希望国人的怨恨能令皇党在于共和党人对决时会存在后顾之忧,继而不断对河西各国进行安抚与让步。正如曾经侍奉过大陆帝国及其继承者弗兰吉斯王国的外交大臣达朗伯爵所说,战争所失,完全可以邦交弥补。</p>

    可是,敏宁信奉的,却是东夏古代纵横家们的名言:“邦交之基在国力”。毕竟再漂亮巧妙的外交辞令和谋略,没有综合国力作为支持,便只能是中听不中用的空话。合纵连横,自然容不得实力逊于自己,又接连战败的河西三国和诺国摆布。战争中获得的胜利,只要运用得当,便是邦交中最可倚重的筹码。</p>

    在照国人独特的背对与闭窗之中,船队徐徐停靠在乌林城内码头之中。既然敏宁仍是帝国皇储,且又被皇党推举为领袖,身为实际统治者的徐昭也必须亲自在码头迎接。当然,与他一同前来的,除了照国一众&#25991武官员,还有两侧整齐肃立的照国精锐卫队——暮林卫,这些来自照国南部密林之中的战士个个身背一口二十斤精钢砍刀,作战中可将对手与步枪一起劈成两半。然而,这支凶悍勇者组成的部队,却不是常伴国君或宗室的近卫。由于暮林人生性好杀戮劫掠,故常作为照军先锋;且与参加政变的六万照军相同,暮林卫也属于徐昭嫡系,因此这位喜好用计的照国世子,定然是将与敏宁相见的第一面,用作了杀灭公主威风的第二招。</p>

    不过,既然对这作为第一招的冷遇都如此不以为然,身为胜者的敏宁对于第二招也不见得畏惧。她见徐昭和其他照国官员只是站在码头上一动不动,便高声喝问:“怎么,诸位这是还没有杀够?那好,我这就回到船舱去,看看是你照国人的大刀锋利,还是我帝国战舰的火炮可怕。”</p>

    “这是迎宾队列,殿下如此穿凿附会,恐有些草木皆兵了吧?”徐昭笑道。</p>

    敏宁一听,只淡淡笑道:“我倒希望是自己多虑,只是依邦交礼仪,迎接皇室宗亲,应用仪仗、乐队与礼炮,这照国该不会丢了个河内,连基本的阵仗都摆不起了吧?亦或者,照国卫队现正和那三万照军一样,在我战俘营中暂住?”</p>

    随行的曹永浜见照国人脸上露出难堪之色,站在一旁已是忍俊不禁,身后的帝国&#25991武官员更是笑得前合后仰。</p>

    “殿下,请听外臣一言。”杨子钊见双方僵持不下,便走出队列圆场道,“此事或是外臣考虑不周,只是当下乃非常时期,内有奸臣祸乱,外有宝剑悬空,此番陛下枉自屈尊,便是为我东夏各邦息止兵戈,我照国敢不以诚相待?万望殿下以天下大局为重,与各邦修好复交,我国自会率先垂范,使各国再尊殿下为联邦盟主。”</p>

    “国相所言,正是公父之意。”徐昭见无法讨得口舌之快,态度收敛了许多,“这暮林勇士原本是兄弟我托付性命之军,自去年遭小人暗算,弟早成惊弓之鸟,故卫队时刻伴随左右,望姐姐莫怪。”</p>

    “如此便是敏宁错怪世子,莫以此枝末细节耽误邦交大事,世子请。”一身帝国&#25991官制式灰西服,卷曲头发扎成马尾的敏宁,无论着装还是礼仪,都实现作足了准备:如果身着华丽的西洋裙装,前来照国与大自己五岁的徐昭会面,这便会给人一种乌林宫里面施朱的错觉,似乎敏宁此来,是为获得英俊霸气的照国世子垂青爱慕一般,邦交大事瞬间成为笑谈与儿戏。因此既以新成立的自治联盟临时国务委员会主席身份前来,着&#25991官服饰,不但符合礼仪,更可联盟以法治国,依法行事的大政方针。</p>

    徐昭见自己的下马威毫无效果,反倒让对手戳了自己兵败失地的痛处,一路便独自乘坐马车,而将敏宁留给杨子钊招呼。照国人虽说仍旧关窗背对,街上站立者却越聚越多,马车一路走过,背向使团的人群不时转头一瞥,而后又如遇见猛兽的麋鹿一般赶忙归位,这正是人们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他们既想看看这个破解四国围攻的公主究竟是何模样,又碍于尊严不愿直面。</p>

    “得知殿下即将莅临我国,照国士子纷纷上书,请求在和谈开始前,殿下能够前往学宫与众士子论政,不知殿下以为如何?”行至半路,同车的杨子钊见敏宁饶有兴致地和曹永浜讨论起乌林的街道楼堂,这才敢小心翼翼地询问。</p>

    “早就听闻照国人有礼贤下士之名,今天不想,竟已到了将邦国大事搁置,而先满足士子空发议论之趣的地步了?”曹永浜颇为不屑的说道。</p>

    “既是如此,若是国府安排,则客随主便就是。”敏宁没有理会曹永浜。</p>

    曹永浜不敢多问,因为在敏宁开口的刹那,他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身为秘书或是参谋,他的职责是给上司提供必要的建议,然而,这种建言献策,也仅限于无外人在场之时,与一国国相交谈,则根本轮不到他这样身份的人插嘴甚至抢话。虽说思前想后也不知道敏宁为何会屈就于照国人这种显而易见的轻视,但出于本分和对公主智慧的信任,他最终选择了沉默与跟随。</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