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九章 天国的阶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蜿蜒曲折的山路从平地上望去,如同登上天国的阶梯一般,令初踏其中的路人难以寻觅走向与终点。绝云山脉的北麓在西京畿与平地交汇,显而易见,满是石头,身躯更为健壮强硬的后者,已经彻底征服了恬淡温顺的前者。这种征服,使得沿途温暖舒适的一马平川变得如同南洋怒波滚卷时的海面一样,将西京畿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土地砸成了高低起伏、无序交错的状况。行走于山路之间,旅者们甚至能看到平台一般突兀于视线的土地,和上面耕作行走的居民。这一鬼斧神工般的奇观,甚至使得某些城镇也不得不选址于平台之上,于是便有了“一入西京藐瑶池,天上人间地上仙”这样由叹为观止的诗人发出的感慨。</p>

    不过,旧居其中的山民农人与惜时如金的商旅一样,都没有过多的功夫去体会这人间仙境的壮丽和玄奇,对他们来说,艰难的生存环境与险象环生、寸步难行的山路,永远难以令人心旷神怡。无论是从诺论人刀下挽国运与危难的孔令羽,还是对身为太子的唐铭铮极不放心的祖曼皇后,都充分彻底地吃过这天堑畏途的苦头。通讯的不便、行路的困难,使得山脉以北的帝国领土与中央一直是若即若离,于是便有了北方新教的叛乱,诺伦人的步步紧逼和唐铭铮几乎没有拘束的发展壮大。</p>

    今时今日,看着部下浩浩荡荡在已经变得平坦宽阔的盘山道路上行走,祖皓心中竟没有半点轻松和愉悦。早在去年10月初随主力班师途经这段天梯般的山路时,他便听说国府正计划对山路进行修葺和拓宽。即便曾在短短数年的唐铭铮时代生活,见识过何谓速度与效率的人们,也很难想象这样一条几乎要倾尽一个正常寿命的皇帝毕生时间修筑的道路,会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建成。</p>

    “西京畿多山,施工之时又值冬季,土地僵硬、环境恶劣。”皮鞭虚指如灰色巨龙盘桓山脊的石板路,薄颍昌心中也是难以言状的悲凉与沧桑,“若不是那些草草葬在路边的囚犯苦役,国府又哪来的资本去炫耀这人定胜天的奇迹呢?要知道,半年之前,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还是你我身边的同僚或是战友。”</p>

    祖皓看了看这个被大起大落折磨得有些黯淡和衰老的将军,曾经满面春风,豪气冲天的面容,和那与徐公若并称为帝国双璧的俊美男子,竟是如此的落魄和迷惑。不过,比起那些在苦役中被榨干最后一丝生气的禁卫军官兵来说,这已经算是前朝旧人们所经历的最为平静的变革了。国府在革命后虽说只处决了包括司令顾毓哲在内的一些高级军官,但出于对这支死忠天子的精锐的担忧甚至恐惧,国府还是将从校官至列兵的所有禁军成员悉数收押,直到筑路工程的开始,这些曾经在帝国的心脏伴随君主的优秀战士都在阴暗拥挤的牢房里过着艰苦而屈辱的生活。</p>

    国府正式成立之后,曾如旧时改朝换代一样宣布大赦天下,唯一的区别,便是所有囚犯均需根据自身所受刑罚完成相应劳役方可获释。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原本满怀希望的禁军将士体会到,比起劳役的艰苦,短暂而屈辱的监狱生活简直如同天堂一般:他们除与普通囚犯一样必须参与夜以继日的劳动外,但凡工程遭遇险情,负责监工的党军士兵便会强迫禁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排除。7000多人之中,有近三成死于爆破、灾害或事故。加上共和党人对这些“危险分子”格外“照顾”,规定他们必须在普通囚犯每日12小时工作的基础上,再增加6小时,夜间最为寒冷的时段,也多是禁军官兵负责施工,因此到3177年3月初工程基本完成,这些在战场上鲜有伤亡的精锐将士,竟只剩下不足百人!</p>

    “莫以星火之恨为不燃啊!”想到此处,祖皓止不住感慨道。</p>

    同袍的生命,换来了一路顺利的行军,原本需要七八日才能走完的旅程,祖皓所部两万人马外加火炮辎重却只用了三日,当骏崖天宫一般的堡垒和城郭映入眼帘之时,傍晚的余晖点缀着维国平坦嫩绿的农田与河川,与天边仍旧光彩照人的云朵构成了一幅令人难以言表的江山图景。</p>

    骏崖一名的来源,最为可信的说法,乃是由于附近环绕的山脉如同奔腾的骏马一般,更因这座城市位于山区正中之处,兼有山泉与沃土,在堪舆家眼里,便是主上升和兴旺之所。仿佛为了印证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猜想一般,但凡从骏崖起家者,最终都因其丰功伟绩而被历史所铭记。徐氏王朝和唐氏王朝均兴起于骏崖,而唐铭铮更是因来到骏崖,不但挽救了自己岌岌可危的储君之位,更借助维国的富庶与强盛,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p>

    无论主张革新与开化的共和党人是否相信这些风水与宿命的东西,当他们率领大军接管这个早已不设防的国家和城市之后,仍旧选择在骏崖建立了作为指挥中枢的行营。由于计划早已确定,祖皓并没有前往城内拜会身为总指挥的鞠安和总政治主任的鲁赫,而是直接奉命驻扎在山脚下的恭县,这个唐铭铮投入巨资,倾注大量心血的小城,曾经东夏最大的兵工厂。</p>

    “布雷塔尼亚工程师先前来过,据他们检查,只要订购的零件能按时运达,修复这些机器并不困难。”先期来到的唐铭弈见祖皓来访,便知其所为何事,“这个敏宁,果真不知父辈创业艰辛,如此昂贵的西洋机械,居然毫不犹豫便破坏殆尽!”</p>

    “存人失地,这便是极致,既然可以修复,她自然要给我留下些麻烦。”祖皓对此倒是不觉奇怪,“皓儿最没想到的,还是叔父会亲自前来劳军。”</p>

    “这都是场面话,你怎也会信以为真?”唐铭弈笑道,“若不是寡人接到密报,说潞国有事,又怎会翻山越岭来到此处?”</p>

    “潞国有事?这倒是颇为蹊跷。”祖皓心知,能驱动唐铭弈这样的人物亲自前来,定然不是寻常状况,“黄祈康确实一直在整军备战,兵权也借着诸葛胜战死而牢牢抓在手里,除此之外,他还有些什么动作?”</p>

    “时机稍纵即逝,这个不假。”沉默良久,唐铭弈方才带着一种无奈的口吻说道,“不过潞国公在此事上,还是欠些沉稳。诸葛胜再如何,他也是为国捐躯,英勇战死者不得尊重,无怪乎潞国危如累卵!”</p>

    原来,诸葛胜战死,潞军战败后,潞国公不但趁重组军队之机夺去各军人世家的兵权,更借助自身财力,通过订购联盟军火而与之结好。然而,这样一来,无论军人或是立宪派,实际上都以站到了黄祈康的对立面。但这位自认为精于算计国君并未察觉其中潜藏的危险,而是变本加厉,以所谓“里通外国”之罪,下令将诸葛胜的独女诸葛琳逮捕下狱。若不是宫廷与执法机构中有与诸葛家交厚者事先通风报信,这个为国四处奔走的女将军早已成为阶下之囚。得知消息的诸葛琳本想自首保全家人,不想其母却劝其早早离开,否则不但她自身难保,更可能殃及全家。再三权衡下,诸葛琳带着数名亲信女兵,在守军帮助下离开仁恩,逃往维国避难。</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