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章 中区的白日静悄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连日来,敏宁为了应接不暇的内外事务忙得天旋地转:先是自己的舅舅,扎马可汗阿穆尔泰.允毅提议先巩固扎马领防御,再考虑出兵东境;而后又是调集军队前往潞照边境协助照军防御;最后则是一件关系到联盟将来5-10年政治走向的重大事件——统一国家党第一届全体代表大会。</p>

    对于第一件事,幸好周世驹成功说服永泰义勇军理事会以优厚的财政和税收条件借出三万人马,加上联盟新组建的一个军,也能够对兵少地广的东境构成威胁;调兵防守潞照边境,也是联盟理事会早先做出的决策,唯一麻烦的是主帅的人选,此人不但要有统帅数万兵力的才能,还要懂得应付照国那些喜欢聚众闹事,擅长颠倒黑白的学者士子;不过比起前两个问题,敏宁最为头疼的或许还是即将召开的全代会。</p>

    按照现代政党组织原则,每隔几年时间,全体党员便会按一定比例选出代表,参加全国或是更大范围的代表大会。这些会议通常都不是单纯联络感情的聚会,而是决定将来几年的工作方向、管理层组成及新旧交替等等关系政党甚至国家未来走向的重要问题,因此都会引来党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密切关注。</p>

    这一点对于执掌半个东夏的统一国家党而言也不例外。与共和国的执政党战斗祖国党相似,该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目的在于选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这是一个在前者休会期间进行各项决策的机构。但与议会不同,组成委员会的全国委员只会在每年举行年会时才聚集投票,因此不涉及党章及策略修订的事务和不需要提交委员会讨论的人事任免则是交给委员会选举出的理事会负责。至于理事会本身,由于不少理事身兼封疆大吏或是统兵在外,故日常工作由常务理事主持。</p>

    根据皇党寡头们达成的共识,常务理事的人数被限定在5~11人中的奇数,所有行省和国府同级部门主官的人事任免以及交战、和平、共同纲领修改等重大决策都必须集体讨论通过。而这其中与战斗祖国党最大的不同,就在与战斗祖国党总理同样身为政党领袖的理事长,实际上只是象征性的职位,他无权否决党的各级会议做出的决策,也没有直接任免各级干部的权力。</p>

    这种脱胎于当时方兴未艾的股份制公司董事会的组织形式之所以被针锋相对的双方同时采用,乃是各自政权内部派系通过斗争与联合最终实现的平衡。然而,与威望正盛的钟兰桥不同,大乱初起时被部下拥戴为共主的唐敏宁,却必须如钢丝上的舞者一般,一边小心翼翼地作出各种精彩复杂的动作取悦观众,一边时刻留意任何可能的干扰、失衡或是危险。</p>

    共和国声势浩大的北伐虽然令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实现了它最初设计的目标。正如一位西洋将领所言,衡量胜利的标准,不在失在得。潞国的丢失,让本就根基不稳的联盟显得更为脆弱,如果不是敏宁在之后的日子里力挽狂澜,硬是挫败了布雷塔尼亚的经济攻势,这一巨大的损失将让她甚至整个皇党身败名裂。而更为严重的是,接二连三的失败和疲于奔命,让内外的对手和敌人都看到了她能力的限制甚至弱点:于几乎全知全能的唐铭铮不同,唐敏宁内敛、坚定而又带有些许狡猾甚至阴险。这样的性格,对于一个领导人而言,更适宜在前朝创立巨大功业的基础上巩固和守成。而历史的巨大玩笑,却提前将这样一位仅适合作为继业者的公主推上了前台。无论皇党内部、联盟各国甚至共和国都十分清楚,唐敏宁之所以能够成为联盟领袖,不过是得益于其皇族血脉。至于其称霸大争之世的实力和手腕,多数人心中仍旧没有定论。因此,一旦时机成熟,朝内兼具能力、野心与威望者,很有可能如扑向猎物的秃鹫一般,对毫无还手之力的唐敏宁群起而攻之。</p>

    而全代会的召开,正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根据联盟寡头决定的集体领导制度,无论政党还是朝廷都不会出现一言九鼎的领导者,因此无论商团、&#25991官还是军队,只要能够在常务理事中取得简单多数,就可以对内外事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p>

    敏宁对此也是心知肚明。鉴于自己年纪尚轻,在朝中本就根基浅薄。若要想在全代会上增强自己的地位,甚至借此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就必须如与各国和谈时巧妙用人一样,一方面周旋于各派之间,利用他们各自的需求和矛盾进行削弱;另一方面,正如古谚所言的“化敌为友亦可破敌”,尽可能结交盟友,争取支持。</p>

    只是,何人可为友,何人可为敌?满天盘旋的秃鹫,又有些什么可以利用的疏漏的弱点?带着这些疑问,敏宁带着曹永浜来到了龙丘城内辛苛的家中。</p>

    由于辛苛本没有对待遇要求过高,加上不愿与各派产生过多纠葛,因此这位顾问兼隐士一直生活在龙丘中区一条人迹冷清的街道中。对于喜好缜密规划的普人来说,中区的出现绝对称得上计算之中的偶然误差:徐氏王朝晚期,战乱频繁,土地平坦的北方堡垒林立,龙丘本来只是围绕普国公居城修筑的一座堡垒城市。廉氏当国后,为发展产业,方才将周边的沼泽排干,森林伐倒,最终在老城以西建立了庞大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原先的老城,则被划为宫殿与军事区,继续行使其北方最大要塞的职责。而在普人精密规划之中的一个盲点——新老城交界的谷地,则渐渐成为无法适应这座庞大的战争和工业机器者的避难所。大量伤残士兵、工人极其家属由于无法支付在常人眼里不算高昂的生活费用,渐渐迁至谷地中安家,他们用工业和建筑废料、泥土甚至稻草搭起一个个简易房屋,举家生活在这片肮脏狭窄的土地之中。中区低廉的生活成本虽说解决了许多穷苦民众的生活困境,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犯罪、卫生和社会问题。自普国建立后,历次大规模暴动、疾疫和火灾,其发源地均是这片难以管辖的谷地。</p>

    廉巍继位后,这位喜好掌控一切的君主决定彻底清除中区这个长在自己脚下的毒瘤,在他的铁腕之下,谷地的棚户和破屋被军队迅速拆除或焚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砖房、干净的道路和完备的公共设施。然而,君主的强力却没有给中区带来新生,严格的人口准入和建筑规划又令囊中羞涩的穷人望而却步。忙于争夺天下的普国公,再也没有眷顾这块被人遗忘的土地,官府除了定期派出军警清理罪犯之外,便任由其中的房屋和道路老化破败。</p>

    唐铭铮接管普国后,为收买人心,很快解除了廉巍时代设下的种种禁令,入住其中的贫民,可以选择官府修筑的公房,也可租住私人房屋,但所有人必须登记在册,且提供出租的房屋必须与其他房屋一样,通过官府每年例行的安全检查。这种以疏代堵的政策很快收到了效果,中区因低廉的生活成本,再次吸引了大量居民,而治安和卫生状况却因为法治之下官府严格精细的管理而大大改善,中区也从原本肮脏混乱的贫民窟,变为了热闹繁华的居民区。</p>

    住在中区,是辛苛自己作出的选择。这是因为,比起安静舒适的高档社区,他更喜欢生活在这样一个四面八方人口聚集,不同风俗&#25991化交汇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更能够看到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另外,中区随着龙丘多年的发展,其居民已由当初的老弱残贫病变为了早出上班,晚归休息的工人与职员,在这样一座只有上下班时间会变得热闹的睡城居住,颇有些闹中取静的味道。</p>

    因此,当载着敏宁的马车徐徐驶入中区的街道时,看到的只有三五成群玩耍的孩童,不时匆匆走过的巡警和慵懒无事的小店店主。整个中区随着挣钱养家者的离去而显得格外安静,间或有市井妇人吵嘴叫骂的声音刺破宁静,却又很快消失。整个睡城,充满了冷清和空旷的气息。</p>

    箱车辚辚而行,最终来到中区北部一座小院之中。这里是廉巍时期兴建的最早一批新房,由于当时官府严格规定了人口密度和每家面积,因此几乎所有房屋都是带着狭小庭院的平房。</p>

    敲开木门,辛夫人微笑着领敏宁进到院中。看得出来,这位勤劳的主妇将这片尺寸之地打扫得如同他们在学宫区的家那样干净整洁。主屋在最初设计时就被分为左右两间,辛家便将其中一间作为书房,另一件当做饭厅兼卧室,虽说比起照国时已是宽敞许多,但书房内一摞摞书本和卧室内整齐堆叠的衣服,还是令其中的空间显得有些局促。</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