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八章 对冲的巨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管家不敢怠慢,却也不敢惊动相府中过多的家人和仆役。因此便唤醒了几个精细麻利的侍从,又找来国相的车夫。整个过程极为安静和顺当,车夫对乌林道路也是了如指掌,休说暗夜中摸着狭街窄巷行路,就是蒙上双眼,也能够将杨子钊送到乌林城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没费多少工夫,当杨子钊睁开疲倦的双眼时,箱车便已到达了乌林宫侧殿门外。</p>

    这天夜里的侧殿,似乎比平日里国君用作接待外宾或是各地贵族时还要热闹许多,只见道路两旁,除了与树木并立的卫兵,还多了不少穿梭往来不断的车马人影。身为一国宰相,杨子钊自然认得,今夜被唤来议事的,除了国府内阁重臣之外,还有许多掌握实权兵权的&#25991臣武将,甚至于,连世家大族的族长,和新旧教会的高阶祭司,也都在一夜之间被悉数招来。</p>

    所有显贵重臣都没有了往日的热情与圆滑,相互见面也不再寒暄和议论,人人打足了精神,却都不约而同地沉默着,他们按照朝会的顺序和座次,很快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炎炎夏夜,不大的房间被将近两百人挤得闷热而局促,但却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甚至扇风和呼吸的动作都非常的轻盈。与会者仿佛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关系自己命运的时刻到来。</p>

    最不愿发生的事情很可能还是发生了。扫过所有座位,杨子钊却没有发现徐晖的身影,照军许多高级将领也都缺席此次密会。如果自己猜测不错,这些应该到场却没有到场的军人,很可能肩负着比参会更加重要的使命。至于这个使命究竟是什么,虽然国相拼命逃避,却也不得不在心中默默地承认它的存在……</p>

    “杨子钊,”不等国相从失落中恢复过来,徐昭的声音就传遍了整个会场,“昨天晚上,你可曾离开过相府?”</p>

    “不错,我去了皇帝像广场。”杨子钊从世子的口气中能够听出,他是在兴师问罪,但仍旧竭力保持着镇定。</p>

    “这么说来,你不否认,自己曾经与乱党勾结,想要分裂国府,鼓励动乱?”徐昭的口气变得更加严厉。</p>

    “老夫与广场上的人有接触这不假,”杨子钊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殿下有何凭据,说老夫是要煽动叛乱,图谋分裂?”</p>

    “在广场上,大人是否曾经言及,士子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徐昭对国相的辩解并不感到奇怪,“还有,当有士子提出,要更改国体、实行政改和普选,你都没有否认;甚至于,有人直言不讳,说要效仿共和国,推翻国府,选你做大总统,你都没有推辞,是不是!”</p>

    此言一出,会场内所有重臣贵族如同被投掷了石块的蜂群一般,嗡嗡乱叫着将怨毒的目光和话语向国相高大的身躯投来。紫苑的事变刚过去不到两年,唐铭铮夫妇和一众帝国贵族大臣被吊死在皇家广场的景象仿佛历历在目,但凡高位高爵者,都十分害怕国内领内有人效法跟风。虽说照国官场内,与杨子钊一样持折衷调和观点者不在少数,但却鲜有如国相这般亲自走到学生士子们中间去,发表一些与国府定调背道而驰的言论。因为多数人都知道,这样做能否奏效尚且未知,若是让外部敏锐之人看到,国府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激烈的斗争,都会给其分化瓦解照国上层提供鼓励和机会。</p>

    “殿下怎能如此是非不分呢?”杨子钊依旧在为自己辩解,“当时人心躁动,若老夫不虚以委蛇,又怎能劝和求同?至于这所谓分裂和谋反,更是无稽之谈。殿下扪心自问,我与殿下,与君上都是相识多年,公忠体国可谓人尽皆知!就算有人拿老夫或是家人亲朋性命相要挟,老夫也断不会背叛君上、殿下和国家!”</p>

    “杨大人啊杨大人,你怎就如此糊涂呢?”徐昭听罢,只是缓缓摇头,他说道,“对于广场上聚众闹事者,国府早有定调,你不与内阁商议,就擅自行动,还口无遮拦地发表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这不就是落人口实吗?你既知与我和君上交情深厚,联盟又如何不知,学生士子们又如何不知?!如此一来,他们只会认为,我照国国府不过是一群软弱无主见的昏庸之辈,若不借此良机取而代之,岂不是要遗憾终身?”</p>

    “诸位,我照国崇士,这一点天下皆知。”徐昭不待杨子钊辩解,站起来对众臣高声说道,“然而,国府给予士子们如此优厚的待遇,如此宽松自由的环境,绝不意味着允许他们恣意妄为;想要颠覆我照国社稷,则更是不可接受!如今,已有确凿证据表明,这些学生士子,已经和外邦的共和逆党结成同盟,他们受到逆党的遥控与操纵,随时准备将我国变成第二个潞国甚至第二个帝国!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诸位都是我照国的基石和栋梁,诸位应该明白,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列祖列宗和无数英杰开创的伟大功业必将在今朝毁于一旦,徐氏先祖留下的百年基业也将化为灰烬!”</p>

    话到此处,掌声顺势而起。杨子钊彻底绝望了,他不知道,一向不愿弄脏自己双手的徐昭哪里来的如此勇气,敢当着全国公卿贵族的面向士子们宣战。就在天下围攻之时,当这个被士子们逼得险些身败名裂的上将军想要提兵回国发动政变之时,还遮遮掩掩将占据乌林说成是部下逼迫,自己不得已而为之。时至今日,在众多元老重臣都没有表态的情况下,他却第一个跳出来表明武力镇压的立场,甚至以社稷祖业作为威胁,逼迫那些内心摇摆的官员和贵族倒向自己。如此种种,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徐昭寻到了更为坚实有力的靠山,只要他紧紧依靠这棵大树,就根本不需要考虑士子们的想法和意志,更不需要理会本就软弱摇摆的国府&#25991官和世家大族。</p>

    徐昭示意众人安静,他说道:“在此,我以摄政身份,代表国君,代表国府宣布,国相杨子钊,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意志不坚,立场不定,行事糊涂。其所作所为,动摇国本,分裂国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极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国府决定,撤销杨的本兼各职,其本人及三族留在封地之内,由国府监视居住,永不得录用!但念其年事已高,且担任官职多年,尚算勤恳忠实,故保留俸禄及爵位。此令,照国公24年7月19日。”</p>

    听着对自己政治生命处以死刑的判决书,杨子钊反倒平静了下来,他深吸一口气,默默接受了这个决定。毕竟,自己的手上终究没有沾染任何人的鲜血,自己也没有做出任何违背良心的举动。撤职还乡,对于他来说,或许正是一种解脱。再也不需要在各派势力间巧妙平衡折衷,再也不必时刻压抑自我去姑息纵容士子们的恣意妄为,也再不需要一边顶着国贼的骂名,一边抗着联盟与日俱增的压力为照国的权益据理力争……</p>

    杨子钊环顾四周,好容易才找到了袁&#25991彬那张缺乏变化的扑克脸。后者仿佛前来参加一场毫无乐趣的聚会一般,除了泰然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然而,透过他那冰冷的金丝眼镜,却能够从眼睛中看出胜利的喜悦和壮志得酬的满足。果不其然,单凭着理想和良知,决不可涉足政治这个危险而肮脏的行业。相比自己或是岳振邦,袁&#25991彬可能是最为适合收拾照国今后烂摊子的人选。虽说在整个事件中,此人无论动机还是做法,都有诸多让人无法肯定其节操人品的疑点,但那日在办公室中的密谈,却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个冷酷的中年男子的治国理政之才,而这样的无情和干练,正是照国上下所缺乏的可贵品质。</p>

    只是,这样一来,流血和战乱很可能无法避免。晚上还在沉浸在歌舞与庆祝中的皇帝像广场上,被人像牲口一样捆缚和屠杀的,将是那些原本被照国视作珍宝的学者和士子!人类的最后一点怜悯和理智,也将在流血和杀戮中化作流水。或许,从学生士子们走上皇帝像广场,将徐昭的名字画在靶心的那一刻,这生命与国运的亡殇就已成为注定。这正如同袁&#25991彬预言的那样,剧变之下,总要有人成为新贵,总要有人成为奴隶,也总要有人身首异处……那么,或许作为政客的自己被判处死刑,正是作为常人的自己所得到的新生?只不过,这种新生,必然伴随着对无数生命逝去的袖手旁观与无可奈何……怆然间,悲凉和失望仍旧毫无阻挡地充满了杨子钊的脑海,他不愿多想,只求这出已经注定的悲剧能够早点划上句号。</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