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北洋军枭

正文 茫茫原野威名震——中国的战神杨靖宇将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杨靖宇将军是我最敬仰的英雄人物,也是清风我一生中最佩服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是(张作霖、毛泽东),我佩服张大帅的政治手腕跟他那宁可死了也不出卖祖宗、买卖国土的大义,我佩服毛泽东的雄才大略跟领导才能,和那一挥手指点江山的豪气,还有他那种为天下劳苦大众能够过上好日子的领袖胸襟,我佩服杨靖宇将军,佩服他那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统帅才能,能在白色恐怖之下拉起一支抗日队伍,并逐渐壮大,这没有统帅才能是做不出来的,然而有谁会相信他没有上过一天的军事院校(徐向前、赵尚志都是黄埔出来的)仅凭在家乡搞暴动的那点经验跟半部孙子兵法统帅着上万人的部队?(一万多人相当于同一时期红军的一个军团,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一个旅)连日本人都佩服他,与对赵尚志的评论不同(赵尚志是:“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日本人给杨靖宇的评价高于赵尚志,日军野副昌德司令官跟岸谷隆一郎对其的评价则是:“杨靖宇——中国的战神!”这不得不说杨靖宇的军事才能,如果杨靖宇不死的话,55年授衔时,最少是大将,至于元帅嘛!也不是没有可能。194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倒下了.一群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拥而上,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可是当敌人面对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时,完全骇然了,空荡荡的肠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食物.支撑着这位钢铁战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我翻阅了十几遍赵俊清先生写的《杨靖宇传》和爷爷亲自讲的杨靖宇将军故事(爷爷是老抗联,1937年加入的抗联七军,军长是魁梧将军陈荣久)每每看到、听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率领直属部队的少部分同志在联系大部队的途中被叛徒告密,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之中.杨靖宇将军带领部队左冲右突,日夜抗战,始终没有甩开敌人.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杨靖宇将军决定只留下两名警卫员跟随自己,利用自己吸引敌人的注意,让在突围中受伤的战士转移.几天后,杨靖宇将军身边仅有的两个警卫员也在下山寻粮途中被敌人发现,相继遇害.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鬼子劝杨靖宇将军投降,可杨靖宇高声喊道:"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日本鬼子恼羞成怒,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火力朝杨靖宇疯狂扫射,但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将军不幸中弹牺牲"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灭."杨靖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杨靖宇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今确山县靖宇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现河南工程学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进行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盛气凌凌地说:“怎么啦?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杨靖宇牺牲后,被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靖宇山上。1929年8月,杨靖宇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为便于工作, 杨靖宇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杨靖宇看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氏,名叫张贯一。杨靖宇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矿工们对他不摸底细,怕是矿上派来的侦探,竟以怀疑的眼光看他。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杨靖宇想接近这些矿工,可大家又不愿意与他说话。杨靖宇对此不但不急躁,反而感到高兴。杨靖宇知道,矿工们对他冷眼相待,说明了他们的警惕性高。一天,一位老矿工一出矿井就摔倒在地,原来是几天没吃饱饭了。老矿工没钱请医生看病,家里又无米下锅,只好去找工头借钱。工头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顿,说他怠工,并要开除他。下班后,杨靖宇及时赶到老矿工家里。老矿工见杨靖宇进屋,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杨靖宇知道老矿工怀疑自己的身份,就把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送给老矿工,转身就走。这时,老矿工眼含热泪,拽住杨靖宇不让走。老矿工激动地说,你来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和别人 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杨靖宇说,我和你一样,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老矿工说,我们过去遭受的打击太大了,日本鬼子的手段可毒辣了。老矿工还向杨靖宇谈了许多矿山的情况。以后,矿工们对杨靖宇的态度也明显地转变了。经过一段接触,矿工们见杨靖宇耿直、热心、体贴人,都亲切地称其为“山东张”。杨靖宇将军身高1.93米,是中国人里罕见的高个子;又因其语言天赋,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关东大汉。有的人因其身材高大,称之为“张大个子”。杨靖宇在同矿工们的接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如“拜把子”、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组织团结起来。杨靖宇不急于组织工会,开展政治斗争等过高的要求,而是先从经济斗争入手。当时,日本矿主为了更大限度地压榨矿工们的血汗,决定裁减人员,加长工作时间,一方面使许多矿工失去饭碗;另一方面,加重了矿工的劳动强度。矿工们怨恨交加,都来找杨靖宇出主意。杨靖宇借此机会发动矿工,开展罢工斗争。矿工代表向日本矿主提出了如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如日本矿主不答应,坚决不复工等要求。遭受很大经济损失的日本矿主被迫答应了矿工们的条件。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山东张”。杨靖宇作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与抚顺矿工们结下的情缘,至今广为流传。由于在抚顺领导当地矿工罢工,杨靖宇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中共派杨奠坤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进行抗日斗争。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返回哈尔滨治疗。接替他的是满洲省委的战友,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马尚德--杨靖宇。由于杨奠坤在抗日队伍中威信较高,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部队士气。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他了解到杨奠坤说话时的声音佷像“靖宇”,而且“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杨靖宇领导游击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4次围攻,并主动出击,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许多武器弹药。游击队在战斗中越战越强,由建队时的不足百人,扩大到250余人,声威遍及南满。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抗击侵略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传达到南满后,杨靖宇从南满实际出发,立即把这一指示精神贯彻到实际斗争中去,明确提出动员一切力量,联合抗日。当时,南满磐石地区有许多股各种番号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其中主要有“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青林”、“毛团”、“殿臣”、“赵团”、“马团”、“三江好”、“曹团”等队。杨靖宇采取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办法,做团结争取工作,共同抗日。特别是在“马团”、“赵团”受日伪军进攻、处境困难的情况下,他立即带队去解围。这两支队伍后来和南满游击队团结战斗。杨靖宇曾亲自出面去做多次围攻过抗日部队的“毛团”的工作,最后,经过争取,该团首领毛作彬同意与游击队联合作战。这对其他反日义勇军、山林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为总指挥。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各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并且划分了活动区域,统一调动。杨靖宇指挥这些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取得了1934年反“讨伐”的胜利。根据满洲省委的决定,杨靖宇于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采用避实击虚,积极防御作战方针,联合其他抗日义勇军伺机打击敌人。他带领司令部直属部队往返于沈海铁路东西、梅河口至集安公路两侧,连续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荒沟等一系列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到1934年8月,独立师已发展到800余人,团结了一大批各种抗日部队。所属部队活动区域已扩展到辉发江南北两岸10余县,给日伪在南满的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杨靖宇在作战中制定了士兵优待条例、作战奖励条例等,使部队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于1934年11月7日,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师,杨靖宇任军长和政委。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开辟了清原、新宾、桓仁等游击区。到1935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总人数比1934年增长1倍。1936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鼓舞下,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辽宁与吉林毗连的东部地区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从2月至4月,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全军共有3000人。1935年秋,河里根据地已成了敌人的重点“讨伐”地区。一军司令部所在地临江板石沟周围,每一座村庄,每一条要道口,都密密麻麻地驻满了日伪军。为突破敌人重围,重新掌握战争的主动,杨靖宇决定先给敌人一个“声东击西”。8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教导团一百五十人开始行动。他不走大路,专走林间小路,穿山越岭,向西行进,进入柳河境内,寻找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20日,杨靖宇突然率部向驻守柳河黑石头大道的伪军三百余人发起了猛攻。我军指战员从山林中冲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白刃战,一次毙伤敌人六十余名,俘虏十余名,缴枪一百五十支,迫击炮一门,胜利突出重围。杨靖宇早已料到敌人肯定会大兵云集柳河“围堵”我军,西进一段路后,突然掉头向东,重回出发地,寻找出山的机会。敌人发现杨靖宇在柳河“破”了他们的包围圈,大为惊慌,急令万余“讨伐”大军西移,给我军留下了一个“裂口”。杨靖宇再次悄悄出发,一路东南,穿越莽莽苍苍的长白山密林,大踏步行进数百公里,离开河里山区,进入通化、浑江境内,将敌人的“讨伐”大军全部甩在身后。 10月中旬,杨靖宇开始实行他调动敌人、为河里根据地解围的计划。他将军部教导团一分为二,一部以急行军速度向东直插,进至位于中朝边境上的辑安,突然攻克防御松懈的敌伪据点榆树林子,毙伤俘敌二十多人,缴获步枪二十五支和一大批棉布,解决了部队的冬装。他自己率领少数部队,西进桓仁,找到了失利的一师部队,与其合兵一处。不久,东出辑安的部队按照他的命令,有意“暴露”一军军部的番号,然后火速赶至桓仁,与一师部队会合。然后,杨靖宇让部队休息,派出许多侦察员,严密监视敌人的动静。杨靖宇先是在柳河“突出”了重围,然后又突然出现在几百里外的辑安,让指挥“大讨伐”的伪第一军管区司令官于芷山一时如坠五里雾中。于芷山毕竟是杨靖宇的老对手了,冷静下来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两处出现的杨靖宇都可能不是真的杨靖宇,而只是杨靖宇派出的小部队,目的仍是要借此弄昏他的头脑。于芷山对自己在这次“大讨伐”中使用的新战术深为自信,坚决不相信杨靖宇真能突出重围。他决心对这两处出现的“杨靖宇部队”置之不理,“以静制动”,看看杨靖宇“还会耍什么花招”。于芷山的“老谋深算”让杨靖宇颇感意外,但他很快就为自己突然发现的更大战机激动起来:为进行这次大“讨伐”,伪奉天军全部出动,整个辽南地区防御空虚。于芷山做梦也不会想到,杨靖宇敢于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向千里之外的辽南地区进行长途“游击”。他想不到的事情,正是杨靖宇要做的事情!杨靖宇当下决定:率部向敌人大后方长途出击!你打我的后方,我打你的后方!11月下旬,杨靖宇率领军部教导团和一师一部出发,一路专拣山路、险路、小路行进,昼夜兼程,大踏步地向南跃进了二百公里,进入宽甸境内,很快就联系上了当地的一些抗日山林队,组成了一支五百余人的队伍,于28日大白天,突然攻下了距河里已有千里之遥的宽甸县步达远街。该镇是进入辽东半岛的门户,距离敌伪统治的心脏城市之一奉天也不过数百里,杨靖宇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整个南满震动。大连、奉天等地的日伪政权紧急“询问”奉天的于芷山,刚刚打下步达远街的是不是杨靖宇?如果真是杨靖宇,奉天军将采取何种措施,以维护辽南的治安?这时杨靖宇正站在步达远街头,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他说:同胞们,我就是杨靖宇,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就要分兵西进和南下,解放辽东半岛,光复沈阳!群众一片欢呼声。于芷山接到所有这些“询问”和报告,急得热汗直流,面呈菜色,急调驻防奉天的伪军前去“讨伐”,此时他不能不相信这支千里南下的抗日军就是杨靖宇的部队了!开完群众抗日大会,杨靖宇率部“南下”,一路急行,给当地的汉奸造成了一种他真要南下辽东半岛的强烈印象。汉奸们立马将事情报告给奉天和大连,于芷山和大连日军空前紧张起来。杨靖宇南进了数十里,突然掉头进入山林,折向西北,两天一夜行进了三百里,悄悄到达本溪城外。12月未的一天深夜,一军远征部队联合当地的多支山林队,对本溪郊外的日本碱厂发起了突袭。一时本溪城里城外,枪声响成一片。本溪是辽东重镇,与奉天近在咫尺,奉天的城防军已被于芷山派往辽南,城中除了伪警察就再没有了别的兵力。于芷山再也“镇静”不下去了,杨靖宇敢打本溪,就有可能出奇兵突袭奉天!他当即急令“讨伐”东边道的敌军回师辽南、本溪、奉天各地,布署防御,不让杨靖宇再“有机可乘”。至此,伪奉天、安东两省1935年度的“秋季大讨伐”再次以失败告终。1936年1月上旬,杨靖宇率部胜利返回河里根据地。从1935年的8月到12月,不到五个月内,杨靖宇孤军南征,在敌人统治严密的地区迂回行进两千多里,东至中朝边境,南到辽南,西到本溪,到处开花,创造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上极为光辉的一章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 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杨靖宇痛击邵本良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军对抗联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934年至1936年三年间,日伪军仅在通化地区就烧毁民房1.4万间,废弃耕地33万亩,将1.2万户居民赶入“集团部落”(当时农民称之为“归大屯”)。“集团部落”,就是把散居各地的人家强行集中一处,一个“部落”通常为百户左右,也有更多的,最少不低于50 户。周围筑两丈左右高的围墙,四角建炮楼,墙外挖壕沟,拉上铁丝网。“部落”内除由青壮年组成“自卫团”,还驻扎警备队,有的是伪军,有的是日军。选址都是交通便利处,并修筑警备道,有警备电话,与县城和附近“部落”连通,一处遭袭,别处即来增援。平时进出搜查,粮食、盐、布匹等等,凡是“抗联”需要的一切,严禁带出“部落”。人还要登记,叫“挂号 ”。来客人要“挂号”,串亲戚要“挂号”,不“挂号”就会被视为“通匪”。来客人要有“居留证”,串亲戚得办“行路证 ”,上山打柴,下河抓鱼,都得有证,连到河边挑水也得有个火印木牌。1933年春,“集团部落”先在吉林省磐石县试行,之后陆续在包括热河省的东北四省推行,1938年基本完毕。用当年“抗联”&#25991件中的话讲,“遍地的集团部落”。“抗联”始终都是游击战,能打就打,打了就走,不能打当然也走,人熟地熟,走到哪儿都不愁吃住。东北人烟稀少,但多偏僻的地方都有人烟,因为早年这些土地大都无主,开垦了就是自己家的。“抗联”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因而也就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给,可到处都有人,有人民群众的支援,这一切基本就不成问题了。这是一种人民战争,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可“遍地的集团部落”后,根据地、游击区成了无人区,“抗联”与群众分离了,就像鱼儿没了水、瓜儿没了秧。从此天大房子地大炕,野菜树皮是食粮,饿死冻死的比战死的多。日军还在吉林东部实行“三光政策”,一年间屠杀10万吉林人民。并对抗联进行频繁讨伐。使抗联的处境越来越艰难1940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对于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以来,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为解疑惑,他们命令蒙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解剖检查,看他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长25公分、宽25公分、高35公分、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用汽车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在各学校、街道示众,做演讲宣传,并在通化师范学校举行“庆贺”活动。之后又到所属各县示众。伪蒙江县警察、伪官吏接到命令后,找到县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贾木匠,一夜之间雕刻好了杨靖宇的头颅,并用榆木做了一个八尺长、一尺多宽的碑,请县里写毛笔字最好的李咸阳老先生执笔,正面大字楷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边款小字为“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伪街公所准备了上等寿材,又请来一位日本僧人。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3月5日亲自出场,在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搭建起祭祀灵棚,为杨靖宇主祭安葬。安葬仪式按日本习俗,在木碑前横拉着两头细中间粗的草绳,上面挂着白色的纸条,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礼拜念经。但当时不论在场或不在场的蒙江老百姓却是以此为祭台,默默地真心悼念我们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蒙江县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立即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修墓经费解决后,便开始备料、选择墓地、买棺木,这些准备工作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25991。石碑正面镌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13个大字,下款书写着“靖宇县民主政府暨靖宇县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镌刻着杨靖宇将军传略。杨靖宇将军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青砖砌成的墓室,前面横额上写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1958年2月23日,将军牺牲18年纪念日,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合葬在为他专门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园。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靖宇陵园送过花圈,并高度评价了杨靖宇光辉的抗日战斗一生。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为杨靖宇陵园送过花圈,并且在回忆录中写道:“杨靖宇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我和杨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时的种种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泪,好几天吃不下饭。</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